三孩生育政策的放开,可以对人口结构、人口增长带来积极影响,影响的大小,则要看配套支持措施力度有多大,范围有多广,科学性和针对性有多强。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回避不了,又必须想方设法解决的一道难题。如何才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减少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确实需要更多应对性措施与办法。其中,改善人口结构,让老龄人口与劳动力人口、与年轻人口、与儿童人口不呈现过去倒挂、持续恶化现象,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而在人的寿命不断增长、人口增长速度放慢的情况下,毫无疑问,保持人口一定速度增长,是解决人口结构出现不合理变化最为关键的手段。而要保证人口一定速度增长,就必须保证人口生育不放慢或停止脚步,自然,调整人口生育政策就成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或者说是最表象的问题。因为中国的人口增长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人口出现过度增长现象,得益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得益于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从过去几十年的实际来看,这项被称为国策的措施,也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十分明显的效果。如果不是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的人口会出现巨大的膨胀,带来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发展问题将更为严重。同时,人口老龄化现象也会更加突出,更加难以处理,更加无法应对。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下,计划生育政策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政策,称为国策,一点也不错。 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也让许多在某个阶段发挥十分重要作用的政策,逐步变成了一种会产生负面作用与影响的行为,需要不断地优化与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就是如此,不仅不能再用"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来限制生育,还要放开二孩生育政策来鼓励生育。现在,又放开了三孩生育政策,预示着人口增长需要从限制转为鼓励了。 政治局会议在决定放开三孩生育政策的同时,还明确提出,要有"配套支持措施"。如果说放开三孩生育政策,只是一种政策调整和优化的话,配套支持措施则是鼓励和促进,政策已经有了本质性变化。关键就看给予什么样的支持措施,这些支持措施能否让年轻人产生生三孩的动力和激情。 显然,相关的配套支持措施对三孩生育政策的效果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的。按照目前会议确定的目标,以及有关方面的回应,配套支持措施还是比较多的。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对全面二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等。客观地讲,比二孩生育政策放开时,已经有了十分明显的改进,可以对三孩生育政策落实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需要把握好的是,由于三孩生育政策的落实,不是给几条原则性措施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政策的进一步细化与明确。特别是与生育、教育、培育有密切关系的方面,必须有针对性的促进措施和办法。如住房问题,如果房价继续上涨,而年轻人继续当房奴,要想让年轻人选择生三孩,难度是相当大的。能够生二孩,就已经相当不容易。自然,给予生三孩住房补贴,就显得极其重要。 问题的关键是,很多年轻人已经被挡在了生二孩的门外,给生三孩住房补贴,会带来什么新的问题呢?会不会出现有钱人生了三孩,反而得到住房补贴,经济条件一般的年轻人,生了二孩也没有补贴,根本就不想再生三孩的情况。要知道,有限的住房补贴,是很难打动在生二孩时就已经压力很大的年轻人的,他们不会用一生去赌有限的住房补贴。因此,配套的住房补贴措施应从二孩起执行,三孩加大补贴力度。 又如优质教育资源的供应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教育资源向城市和小部分学校聚集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均衡教育资源配置,是很难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供应的,对三孩生育政策如何配套,是否只有第三个孩子才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还是有三个孩子的家庭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等,这很重要,也很难操作。同时,校外辅导等没有约束的高收费问题,能从根本上得以纠正和治理吗? 再如医疗资源,大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多,公立医院医疗条件较好,且价格相对便宜,但是人满为患,如何从医疗资源的配置方面给年轻人生三孩创造条件呢?生育过程中能夠享受比较高水平的医疗条件吗?特别是大城市,能做到不排队、不拥挤吗?能价格便宜甚至免费吗?同样是三孩生育政策需要解决的难题。 此外,女性生育有什么新的政策,产假能否延长,延长产假后对企业如何实行政策扶持,女性延长产假后的工作岗位会不会丢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配套措施不跟上,要想解决三孩生育问题,难度确实非常大。最终,会演变成有钱人的一场游戏,也会使政策的执行走偏,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孩生育政策的放开,可以对人口结构、人口增长带来积极影响,影响的大小,则要看配套支持措施力度有多大,范围有多广,科学性和针对性有多强。 谭浩俊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华中科技大学业界专业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