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建议:下放中小学教师中级职称评审权到学校,优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指标分配,职称指标向偏远地区学校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效丰富、优秀教师数量多的学校倾斜,以促进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发展,同时调动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对于普通教师来说,职称不仅关乎其切实利益,还关乎其个人尊严。然而,对于许多乡村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来说,职称却成了令人头痛的大事。乡村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家长对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学业水平良莠不齐。再加上乡村学校办学资源、办学条件有限,办学意识不高,导致优秀教师"不想留、呆不住",坚守在乡村学校的教师知识更新速率又跟不上城镇教师。如果将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放在同一水平线上比拼,会加大城乡教师职称评定差距。城乡教师职称评审不均衡,必然造成教育的不均衡,阻碍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 多年来,教师职称晋升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许多政策也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但乡村教师晋级之路仍困难重重。 一方面,对于职称评审所需的刚性硬件,如政治荣誉、业务荣誉、论文论著、专业技能等,许多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还存在差距。每到职称评审,乡村教师难免出现"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心态。 另一方面,自从中、低指标区域分配后,某些地方的城市教师没有了晋级指标,乡镇中心学校却空留一堆指标,乡村教师因"达不到条件"而翘首以待。而教师高级职称指标尤其是正高级教师评审,实行市县级调控,自职称改革以来,城市名师一个个"转正",乡村教师乃至乡镇名教师却卡在了所谓的"业绩水平不突出"的门槛上。 现代化教育在乡村应用不足,乡村教师一生坚守一隅,不是没能力,而是环境使然。他们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农村娃,没精力搞教研,没时间评优秀,在职称评审时显得苍白无力。其实,乡村教师能够静心坚守,实实在在地指导农村娃学习,且勤耕不辍,已经彰显了他们的可歌可泣之处。从教师职业道德来说,他们本来就是符合晋升条件的教师。 乡村教师中也不乏佼佼者,是乡村学校的学科骨干或带头人,但却因平台有限,很难有机会去省市以上的教学竞技场一试身手。与城市教师比,他们显得有些"矮小",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乡村教育的引航者。如果教师职称指标能够向偏远地区学校倾斜,在乡村教师中"挑将军",必然能调动乡村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必然能大幅提升。 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乡村教师则是乡村教育的强有力支撑。优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指标分配,职称指标向偏远地区学校倾斜,让乡村教师在职称评审时不再只剩感慨、悲伤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