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改有很多相似之处。教学现状相似:都存在课程定位不清,教学缺乏针对性的情况;都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欠缺,实习基地少;教材内容脱离实践;都存在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双师型人才少的情况。教学改革措施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强调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定位要准确;均强调实践教学;都提倡教材改革;都需要加强双师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改 财经法规教改 契合点 一、两门课程教学现状的契合之处 (一)课程定位不清,教学缺乏针对性 以应用型为特征的高等教育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联系,以促进学生顺利就业为宗旨。当前,高等教育普及化,应用型本科人才数量非常庞大。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应当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要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但高等教育对何为应用型人才的概念模糊,导致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缺乏准确的课程定位。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哪些人才是社会所必需的?如何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对这些问题缺乏系统认识从根本上阻碍了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与上述问题类似,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会计专业群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这就要求在教学工作组织过程中,既要注重人才培养中的课程地位与作用,又要以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出发点。但在实践中,部分高校为了显示本校会计专业的地位,也为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试需要,把会计从业资格与会计专业群毕业证书挂钩。迫于就业指标的压力,很多高校将考试提到学生学习的第一位,这会误导该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目前,该门课程的课时、考试、上课内容、教学方法都存在很大问题,部分高校出于对从业资格考试时间的考虑,将该门课程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学习,有些院校甚者安排在第一学期学习,但此时学生对基础知识尚未了解,比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填写要求以及会计成本核算要求等,必然导致学生听课的效果较差。此外,课时安排偏少,有些知识点无法展开,只能讲重点,使知识的整体性遭到破坏,学生专业素养无法得到提高。 (二)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欠缺,实习基地少 目前,很多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践教学太少,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很多教师为了职称评定,科研压力较大,不主动改变教学现状,主要功夫都下在了理论教学方面,将实践教学放在了次要位置。部分高校尚未建立财务管理专用实验室,或虽开设财务管理实验课程,但课时偏少。企业财务部门特殊的保密性导致其不愿接收实习生,学校联系实习企业存在一定困难,而学生个人联系企业更为不现实,即使能进入实习单位,由于缺乏师傅指导,实习效果也不理想。而且,从企业对实习生的评价来看,专业知识欠缺,对筹资、投资、营运资金、利润分配等业务缺乏胜任能力。基于此,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导致学生对教师授课效果不满意。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方式也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教学方法单一,整个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而且,该门课程内容大多是法律条文、法律规定或道德规范,这些内容均是说理性的,较为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分清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单位及个人的利益,自觉抵制非法会计行为与违法现象。该门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要求学生掌握法律基础知识,要将其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将法律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三)教材内容脱离实际 当前,主流《财务管理》教材很多内容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财务管理理论。但西方国家与我国环境差异较大,部分内容与我国财务管理实际脱节。此外,教材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以上市公司为主线展开,价值评价也是以上市公司为主,对非上市公司并不适用。现实中,很多毕业生都是走入非上市公司或中小企业或自己的家族企业,进入上市公司的人数太少。同时,《财务管理》教材注重长期资金筹集,忽视短期资金。但是短期资金才是企业发展的当前动力,很多企业是由于短期资金回笼出现问题才导致破产关闭的。高校会计专业群财务管理课程一般是64课时(含实验课程),但是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特别多,课时安排偏少,时间紧张,实践教学的开设仅仅是象征性的,起不了多大作用。而且,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实验软件尚在探索中,这些都导致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与上述情况相似,《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设置也存在不少问题。该门课程融合会计学、货币银行学、税法等多门学科内容,内容较为枯燥,章节之间联系不强,理论色彩较浓。而且,会计法律法规更新很快,教材内容也应随之更新,但实际情况是教材更新速度明显太慢,无法跟上现实情况发展。 (四)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双师型人才较少 在当前的大学校园,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犹盛。因科研成绩与教师职称、待遇挂钩,这种利益机制会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下降。教师一味追求自身利益,一味追求科研成果,会忽略教学上的改进与提高,教师素质、师德均有下降。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应用型",体现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组织教学时要注重实用性。大多数三本院校属于应用型院校,在这些院校中,师资队伍结构有其自身特点:教师学历普遍较高,大多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有些教师在高校工作了几十年,但缺少企业工作经历,不能真正了解企业实踐财务管理工作的程序与特点:虽有部分高校也注重"双师"培养,但较为形式化,比如有些院校仅规定具备教师职称和会计职称即为"双师",但这种双师型教师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仅限于课本知识,对实践基本不了解。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师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由于该门课程是步入会计职业之前的必备课程,课程内容涉及知识点特别广,理论性特别强,教学内容整体涵盖了法律、税务、金融、财政国库等诸多知识,授课教师既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又要对企业、银行、政府、税务工作有一定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讲授知识时既生动又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全部内容。但现实情况是,该门课程教师既缺少会计专业实践知识,又缺少法律金融专业实践知识,甚至部分高校该门课程教师是由非会计、非金融教师来担任,教学停留在"读课本""划重点""背重点"层面上。 二、两门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的契合之处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定位要准确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由"学科为主"转为"学生为主",教师需从原来重知识轻实践、重教材轻学法的模式中走出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要关注学生发展,激发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当由课程教学的执行者转变为以教材内容为知识载体的师生文化共建人,应当使学生融入到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主动思考,使之真正成为发自内心的学习者。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转变教学观念,要传授理论知识,更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真正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业务素质高、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同样,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定位也要准确,应当认识到该门课程是会计专业基础课,开设目的是要使学生熟悉财经法规具体内容与要求,为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为会计专业群学生素质的培养发挥重大作用,要认识到此门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三门必考科目之一,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条件,是顺利工作的关键。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进行课程定位时必须坚持职业素养与考证相结合的原则,把会计专业群学生素质培养与考证能力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二)加强实践教学,深入推进"理论+实践"教学模式 在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利用校内资源,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场所,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拓宽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渠道,要与实务界人士加强联系,让其以讲座或视频的形式来指导教学,强化高校学生对实践的认识,此外,要大力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以顶岗实习或助岗实习的模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实务,使之能够得到职业体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真正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从内在、外在两个方面发挥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要将实践能力作为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提前完成论文实践环节,较好解决毕业实习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对教师而言,可以将实践结果融入教学过程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也非常注重实践教学。比如,模拟真实情景就是其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方法。它是将一些不容易直接感观的内容通过模拟现实情景的方法满足教学要求。比如在讲票据法时可以将学生带到实习银行,教师安排学生置身于真正的经济环境中,创设情景,如ABCDE五位当事人以及GH银行,将学生按要求分组,把组员安排进公司或银行之中分别扮演出票人、收款人、付款人、承兑人、保证人、被保证人等不同角色,进行实践教学,出票人可根据自己需要填写票据,持票人可在规定时间内要求付款人付款,付款人可以先对票据进行审查,接着对持票人进行审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银行的工作流程,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增强理解。 (三)教材内容改革,加强教材建设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应当体现形势变化,要适时更新内容,培养不断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选择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质量的教材应当内容全面,适应新形势需要,同时又不断更新财务管理理念与方法,与国际财务管理界的发展紧密相连。当前,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不同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特点突出,复合型学科不断涌现,在这一大背景下,解决某一单独领域的问题若单靠某一专业知识显然是不可能的,需要融合多学科、多视角、多层次知识。正是基于此原因,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受会计理论、会计法规影响较大。近几年来,我国会计制度不断与国际接轨,每年都有新准则出台,引起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演变。从中可以观察到财务管理内容在不断演变,新的财务管理理论不断出现,比如跨国经营引起兼并重组财务研究,通货膨胀问题引起利率测算财务研究,网络经济发展引起网络财务研究,知识经济引起知识经济财务研究。 同样,《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建设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对课程结构优化、教学效果提高、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应当由行业技术专家、教学专家、骨干教师组成教材编审组,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和背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兼顾理论与应用技能,将工作中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融合,研究教学主要内容,使之更具实用性,可以设置不同领域的学习情境、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吸引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自主学习,要大力推进与教学相关的资源库建设。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建立多元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此外,各高校也应注重计算机模拟软件的开发。 (四)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双师型人才培养 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不能再坚持以知识传承为中心的传统价值观念,应当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置于首位,要增强责任感,积极改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自身实践能力,要定期下企业参加企业理财实习。高校要从企业吸收具备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充实师资队伍。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有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只有来自于企业一线的财务管理专家或具备较高财务管理专业素养的教师才可以胜任这项教学工作。课程设计与课程安排应当吸收部分企业一线专家来参与,高校应有目的地选派部分教师进修、学历深造或鼓励教师更新知识,要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双师"培养,尽快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保证授课质量。 同樣,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要让抽象问题具体化,要熟练掌握财经法规授课知识。因该门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三门科目之中最难的一门,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至少是会计师水平。该门课程内容较多、较丰富,综合性较强,虽然有些知识各科目都有涉及,但如果教师对实践知识掌握欠缺的话,授课效果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S 参考文献: [1]李卫娜,穆敏丽.大班环境下互动式教学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4,(24). [2]钱国英,王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0,(09). [3]陆富彬.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