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公司财务战略管理内容详解公司财务分析管理体系


  这是一个人人谈战略,个个讲发展的年代,如何运用科学现代的战略管理方法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众所周知,财务是一个企业最为核心的部门,正确的财务战略管理模式能够保证企业资金有效的运营。那么,什么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呢?它又包含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内容的知识,欢迎阅读。
  1战略财务风险管理
  战略财务风险即未来的不确定性作用于企业战略及财务管理,并使企业经营目标陷入风险,战略财务风险管理即在总体经营目标下,企业在战略管理及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效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以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和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为达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及方法。其在目标上表现为:把风险控制在能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能够承受范围内,保证企业内外部特别是企业和股东间可实现及时、可靠、真实的信息沟通,确保企业经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企业经营管理在相关规章制度之下并具有自身有效性和相应的效率及效果,保证企业以完善的危机处理计划预防、减少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带来的重大损失。
  2战略融资管理
  战略融资管理即在发展战略规划、内外部经济环境的条件下,企业为保长期竞争能力而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并系统谋划资金筹措目标、结构、渠道及方式的理财方式。在融资财务战略管理风险控制方面,企业应总体防范和控制负债经营风险,比如树立风险意识、构建风险防范机制、确定适度负债数额、据企业实情编制负债财务计划、据资金市场供求状况进行融资安排等;阶段性控制融资风险,包括事前控制即做好财务预测和计划、确定资本结构及主权资本和借入资本的比例关系,事中控制即持有合理的现金储备、强化存货管理、提升存货周转率、加速货币资金回笼。事后控制即分析融资过程,为日后融资活动提供指导意见。
  3战略投资管理
  投资是一种经济行为,战略投资是企业以战略为导向的投资,此种投资形式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等特点,战略投资管理须针对此种投资方式,全面考虑投资可行性,进行相应的管理措施。
  在影响战略投资可行性分析的因素中,外部因素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政府政策、政治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状况等,内部因素主要是对企业目标及内部资源进行分析。财务因素则有收入预测、成本预测、投资收益及投资风险等,战略投资管理还注重对非财务指标的考量。非财务评价指标虽不在传统财务管理范畴内,但对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极其影响作用。相关指标即具有战略性、平衡性、适应性、动态性、综合性、创新性等特点的`指标。其更加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4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即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下,采取相关措施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以全面分析、预测决策企业经营收支、成本费用、资本性支出及资金流向等,进而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指导、协调和控制,构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管理体系。整个全面预算管理框架体系囊括了多项预算项目,如收入利润预算、收支业务预算、成本费用预算、资产规模预算、现金流量预算、固定资产投资及其他资本性支出预算等。
  5战略营运资金管理
  营运资金即循环资本,其指的是企业维持日常经营所需的资金,并通常意义上表现为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差额。营运资金周转的过程即企业营运资金开始于现金投入生产经营阶段,终止于转化为现金的过程。
  营运资金管理包括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它以灵活多变、动态调整、高效务实、创新性强、种类较多的管理方法,以及战略目标的导向,致力于财务战略管理目标。即提高企业获利能力及偿债能力,追求营运资金占用最小、风险最小、效率最高、收益最大、总成本最低的目标。在对该项管理进行业绩评价时,须首先明确上述战略管理目标,并选取基于目标的关键指标,并将评价标准与关键指标相互联系,建立一套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财务分析管理制度
  引导语:预算编制是件复杂而琐碎的工作,不能透彻理解预算编制及管理思路,将经营目标转化为执行者操作依据,就无法准确编制预算。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企业财务分析管理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条目的
  为全面反映公司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经济运行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针对性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见性,全面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财务分析的评价指标、分析内容、分析方法和程序,适用于集团公司财务分析工作。
  第三条 财务报告评价指标
  总结和评价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具体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社会贡献率等。
  第四条 财务分析内容
  〈一〉资金分析
  主要分析资金来源的构成及其合理性,资金分布情况及各类资金占用的结构比例,资金使用的效果及其合理性。通过资金分析着重指出资金在筹集、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潜力,提出进一步改善资金管理的建议和措施,促使企业提高货款回收率,压缩资金占用,减少资金使用,加速资金周转,确保资金收支平衡,以保证生产经营及基建、技改、还贷任务的资金需要。
  〈二〉 成本分析
  主要分析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及与上年平均可比单位成本的对比分析,剖析影响本期成本变动的因素及产品产量、材料消耗量、费用支出额分别对成本升降的影响数额,揭示成本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以促使生产部门提高产品产量,降低材料消耗,压缩制造费用。
  〈三〉期间费用分析
  主要通过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的本年计划及上年同期对比分析,剖析影响本期期间费用与计划、与上年同期相比而变动的因素,分析各项费用支出的合理性,揭示费用支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压缩各项费用支出的具体措施。
  〈四〉 销售收入分析
  主要通过销售收入与本年计划及上年同期的对比分析,剖析影响本期销售收入增减的因素,分析销售数量、销售价格、销售结构分别对销售额的影响,揭示销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潜力,提出增加销售收入的具体措施。
  〈五〉利润分析
  主要通过本期利润完成情况与本年计划及上年同期的对比分析,剖析销售数量、销售价格、销售税金、销售成本、销售结构、期间费用、营业外收支等因素对本期利润的影响,分析影响利润变动的主、客观因素,揭示经济运行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提出增加利润的具体措施。
  〈六〉 财务状况分析
  主要是通过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与本年计划及上年同期的对比分析,剖析影响各财务指标增减变动的原因,揭示经济运行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第五条 财务分析的职责
  〈一〉 财务分析由各财务部负责编制,于次月5日前报财务部。
  〈二〉 财务部负责集团公司的财务分析,于次月8日前报分管领导,经签批后报总经理及相关领导。
  第六条 财务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一〉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和定基替代法等。实际在进行分析时,应根据不同的分析内容合理选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二〉 财务分析要遵循以下程序:
  1. 明确分析目的,广泛收集资料,全面掌握情况;
  2. 通过采用指标对比分析等定量分析法,找出差异,计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3. 分析经济活动中存在的矛盾,抓住关键问题;
  4. 综合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第七条 编写财务分析报告的要求:
  〈一〉 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事物的联系,用全面地、发展地观点看待问题。
  〈二〉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坚持定量分析为主;
  〈三〉 分析内容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四〉 观点正确,证据充分,用数据说明;
  〈五〉 综合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六〉 财务分析报告要编报及时。
  第八条对财务分析中发现的问题
  财务部应下发书面整改通知,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时限,并抄报公司分管领导。在要求的整改期限内,逐月对各部门的整改情况进行考核、监督,并提出奖罚意见。
  第九条 附则
  本制度由财务部起草并归口管理。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 产量
  2. 产值 ① 九0年不变价② 现行价③工业增加值
  3. 销售收入
  4. 利税 ①利润② 税金
  5. 销售回款 ① 内贸回款②外贸回款
  6. 出口交货值
  7. 二项资金占用 ① 应收帐款占用② 产成品占用
  〈二〉主要财务状况分析
  1.盈利能力
  ①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100%
  ②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2. 偿债能力指标
  ①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②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③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④利息支付倍数:税息前利润/利息费用
  3. 营运能力指标
  ①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帐款)*100%
  ②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100%
  4. 上市指标
  ① 每股收益:税后利润/股本总数
  ②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③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④ 销售净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三〉资金收支分析
  〈四〉成本费用分析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设
  财务预算管理办法
  (一) 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约束与激励机制,推动集团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预算是企业为长期规划而对未来经营年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目标做出的预期安排,是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确定和实现企业年度经营目标的过程,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实施过程的监督和控制、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评价与报告、以及预算考核等环节。
  预算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企业的一切财务收支活动都必须纳入预算管理;
  〈二〉 按排各项支出要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三〉 预算要量入为出,效益优先,以现金流为基础,以收定支,资金自求平衡;
  〈四〉 年度预算编制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相结合;
  〈五〉 科学决策,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考核。
  预算的内容主要包括:损益预算、投资预算、负债预算、现金流量预算、专项支出预算等。
  〈一〉 损益预算是以货币为单位,全面反映预算期内经营成果的预算。具体包括:
  1. 收入预算,包括主管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投资收益等预算;
  2. 成本预算,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预算;
  3. 期间费用预算,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预算;
  〈二〉 投资预算是反映预算期内投资总量、投资结构、投资来源情况的预算。
  〈三〉 负债预算是按照债权人、币种反映预算期内各种负债的数量化、期末余额变化情况的预算。
  〈四〉 现金流量预算是反映预算期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的预算。
  〈五〉 专项支出预算是在建工程所编制的预算。
  预算编制的依据
  〈一〉 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及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二〉 集团公司下达的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指标;
  〈三〉 产品、原材料的市场价格预测及浮动水平预测;
  〈四〉 企业中长期的总体发展计划;
  〈五〉 建设计划及各种资源配置计划;
  〈六〉 内部产品、劳务结算价格;
  〈七〉 关联交易结算价格;
  〈八〉 上年预算的完成情况。
  预算的编制程序
  编制预算一般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1. 下达预算指标
  集团公司预算办公室制定各项预算指标,报集团公司预算委员会审议通过后,下达给各预算执行单位。
  2.编制、上报预算
  预算执行单位根据集团公司预算办公室下达的预算编制通知要求和规定的预算指标,编制本单位预算报表,并上报集团公司预算办公室。
  3.预算审查
  集团公司预算办公室对预算执行单位上报的预算报表进行审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意见,并反馈给有关预算执行单位予以修正。
  4.审议批准
  集团公司预算办公室根据预算执行单位调整后的预算,编制出集团公司预算草案,报集团公司预算委员会审议。对于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或者财务预算目标的事项,应当责成有关预算执行单位进一步修订、调整。
  5.下达执行
  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经审议通过后,由集团公司预算委员会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执行。
  预算编制的方法
  预算可以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分别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等办法进行编制。
  〈一〉 固定预算是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水平编制的预算,一般适用于固定费用或者数额比较稳定的预算项目。
  〈二〉弹性预算是在按照成本(费用)习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量、本、利之间的依存关系编制的计算,一般适用于与预算执行单位业务量有关的成本(费用)、利润等预算项目。
  〈三〉 滚动预算是随时间的推移和市场条件的变化而自行延伸并进行同步调整的预算,一般适用于季度预算的编制。
  〈四〉零基预算是对预算收支以零为基点,对预算期内各项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或者各项收入的可行性以及预算数额的大小,逐项审议决策从而予以确定收支水平的预算,一般适用于经费单位预算或不经常发生的以及预算编制基础变化较大的预算项目,如对外投资、对外捐赠等。
  〈五〉概率预算是对具有不确定性的预算项目,估计其发生各种变化的概率,根据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出期望值据以编制的预算,一般适用于难以预测变动趋势的预算项目,如销售新产品、开拓新业务等。
  预算调整
  第十九条正式下达执行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当某一项或几项因素向着不利方向变化,影响预算指标的实现时,应首先挖掘其他因素的潜力,或采取其他措施来弥补。只有当预算执行单位在执行中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时,方可申请调整预算。
  第二十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弹性预算机制,对于不影响预算目标的产品或劳务结构、成本项目、用工结构、资产转移、机构改革等调整,可以按照内部授权批准制度执行,鼓励预算执行单位及时采取有效的经营管理对策,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第二十一条调整预算应当由预算执行单位向上一级预算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请,说明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客观因素变化情况及其对预算执行造成的影响程度,提出预算执行的调整幅度。
  第二十二条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有权下达预算的管理机构在职能和调控范围内负责对下属执行单位的预算进行调整。即:二级单位的预算调整权属于管理集团公司预算委员会,三级单位的预算调整权属于二级单位预算领导小组。
  预算分析与考核
  第二十五条预算分析是通过对企业的有关财务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对比,反映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过预算分析,可以查明企业经营活动的内在联系,考核企业的工作业绩。
  第二十六条 预算分析可以采用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相关项目之间的比率,借以分析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及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同一指标的实际发生额与预算额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差异的一种方法。
  因素分析法是确定影响预算指标的各因素对预算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法。利用因素分析法,一方面可以全面分析各个因素对某一个预算指标的影响,也可以单独寻求某一个因素对该预算指标的影响。
  第二十七条建立预算分析考核制度,预算委员会(预算领导小组)应定期召开预算分析会议,全面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充分、客观地分析预算偏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或建议,以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确保预算指标的完成。
  第二十八条预算办公室及预算执行单位应当充分收集有关财务、业务、市场、技术、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有关信息资料,通过预算分析,充分反映预算执行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潜力。
  针对预算执行偏差,预算办公室及预算执行单位应当充分、客观地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或建议,并提交预算委员会(预算领导小组)决议。
  第二十九条预算委员会(预算领导小组)应当定期组织预算审计,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维护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预算审计可以全面审计或者抽样审计。在特殊情况下,企业也可以组织不定期的专项审计。
  审计工作结束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形成审计报告,直接提交预算委员会,作为预算调整、改进内部经营管理和财务考核的一项重要参考。
网站目录投稿: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