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军营走来,脱下绿军装,仍是一个兵。他退伍不褪色,永葆革命军人和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他有干劲、有闯劲、有钻劲,是新时代退役军人的楷模。他就是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北京建筑工程公司特级技师、北京市劳动模范——赵际顺。 赵际顺1959年11月生于山东省青州市,1978年12月参军入伍。说是当兵,但并没去弄枪习武,而是在条件特别艰苦的国防工程部队搞施工建设。一些战友情绪低落,觉得当兵还要干工人的活儿,不如军事训练来精神。赵际顺觉得,国防工程建设意义重大,只要是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就一定把它做到最好。为了掌握过硬本领,他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夜里熄灯后常常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学习。他记录的心得体会就达300多页。经过数月的刻苦钻研,最终他在基地季度与年度技术比武中名列前茅,多次受到部队嘉奖。1983年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8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赵际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膽忠心和"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坚定信念。1986年,赵际顺转业到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北京建筑工程公司工作,而后,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并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在风雨兼程中,他历任专业技师、专业技术负责人、专业高级技师、公司技术专家、项目副经理,先后参加了北京西站、新菏线、精伊霍线、北京地铁机场线、15号线、16号线机电安装等工程施工。他带领的技术创新团队,破解了多项施工技术难题。 自2010年以来,赵际顺先后取得了30项技术创新成果,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隧道内消防用球墨铸铁管支撑创新成果13项。他主持编写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4ST201-2《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给排水、通风与空调系统》《轨道交通设备系统重点工艺施工——水暖与通风空调专业》图集和《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给排水及通风空调系统》图集,填补了我国地铁工程在快速发展中建设标准不足的空白。这些技术创新成果,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还为企业创造7 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他被北京市建委质检总站特聘为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机电设备专业施工质量检查组专家,参与了大兴线、亦庄线、昌平线、房山线、S1线、西郊线、8号线、14号线和15号线等工程质量验收工作,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做出了突出贡献。赵际顺先后荣获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科技创新标兵、爱企立功竞赛标兵、十佳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16年,他被中国中铁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称号;2017年,被中国中铁股份公司授予"特级技师"任职资格,成为建筑公司首席专家型工人。 困难面前不低头 2006年,在首都机场线施工时,赵际顺发现区间消防管设计采用球墨铸铁管承插连接,这种连接方法是将每根管相互插接在一起,管件与管子存在隐性砂眼,这种隐性砂眼在验收试验时一般不会被测出,往往过个一年半载才能"露相",一旦"露相"就必须进行更换,然而,更换施工受到运营条件制约,非常困难,必须在夜间地铁停运后3个小时的"天窗点"内完成施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赵际顺想了好多办法,找了不少厂家,但是都不能满足要求。于是,赵际顺就先将构思画成草图,在草图上进行优化,然后再制模生产样品,如此一遍一遍地调试,有时他一蹲就是几个小时。通过多次的改进与试验,终于研制成功了"快拆防胀限位器"。以前,消防管拆卸维修一次需要几周时间,如今,在消防管上每隔25米安装一个快拆防胀限位器,最多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完成拆卸维修,困扰地铁消防管维修的技术难题在赵际顺手里彻底解决了。 轨道交通消防管道支架看上去是一个很简单的"小玩意",但它承载着消防管道的安全和稳固。地铁运营公司一位工程师对赵际顺说,地铁消防管道压力试压很难达到15公斤,如果你们能够达到15公斤,你们就是最"牛"的。赵际顺胸有成竹地说,15公斤的测试压力对我们是"小菜",我们施工的质量标准是16公斤的测试压力。这位工程师经过"明察暗访",在赵际顺负责施工的东直门至三元桥区间进行管道压力测试,打压到15公斤,管道没有任何问题,他们对中铁电气化局的施工质量感到了满意。 赵际顺研究的承插离心球墨铸铁管支撑架构,在北京地铁区间隧道内沿洞壁明装、架空敷设的球墨铸铁管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要想把每根长度6米的球墨铸铁管、单根空管重量约为150公斤、单根管道容水重约110公斤、满载自重约250公斤的管道节节相连安装在支撑架构上,并且每根管道上的支架撑得住,可靠牢固,经得住管道内流体所产生的动荷载,以及阀门部件、保温材料等重量和来自列车频繁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影响,难度很大。赵际顺每天一点一点地细心观察、一次一次地精心研究分析,把很多吃饭、睡觉的时间都用在了实验上。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钻研,终于创新研究出13种支撑架构,应用在各种形式的区间隧道内的消防承插离心球墨铸铁管道上,节省了大量的钻孔施工和价格不菲的后切底胀栓及各种加固材料,仅15号双线长82.8千米就节约成本215.28万元,受到了建设单位与使用单位的好评。 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赵际顺决不服输。冷却塔一般都设置在地面,在修建北京地铁机场线东直门站时,由于地面没有地方,只好把冷却塔设置到一个航站楼的楼顶,而那个楼有7层高,靠机械的浮球阀无法控制装在楼顶的冷却塔,一旦出现机械故障,整个楼都可能被浸泡。赵际顺考虑到了潜在的危险,就着手想办法解决。他首先想到了电动液位控制器,但电气专业并不是赵际顺的强项。他就立即上网查资料、买教材,尝试进行安装、研究、调试。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终于在机场线开通前安装好了电动液位控制器,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观察,运行良好。这是当时整个北京地铁用电动液位控制器来控制补水设备起停的首创。 危急时刻显身手 脱了绿军装,还是一个兵,这是赵际顺不变的初心与本色。 首都机场线投入运营后,高架桥的雨水斗感应板每逢雨水就会发生信号故障,严重影响行车安全。为了确保在汛期来临前把这个棘手问题彻底解决,赵际顺多次爬到高架桥上查看分析积水的原因,确认积水原因不是管径问题,而是出在排水口上。由于桥上排水口常年裸露,受自然环境影响大,那些塑料袋、树叶等漂浮物在风雨中很容易堆积到排水口上,造成排水口堵塞。赵际顺根据排水口周围大量淤积物排不掉的原因及淤积物堆积厚度确定整改方案,设计出大排量无堵塞排水装置,赶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了100多处桥面积水改造任务。经过汛期检验,这项技术创新完全满足两侧封闭式桥面在汛期排洪要求,彻底解决了高架桥的雨水斗感应板排水效果差和雨季车辆运行安全问题,为北京市雨季的交通运行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 在北京地铁机场线运营一年多后,一天有人打来电话,说机电运营部位污水泵堵了,赵际顺迅速带上徒弟赶往现场。当时现场脏乱不堪,污水池里都是粪便、垃圾,臭气熏天。赵际顺什么话都没说,跳进池里就把水泵吸水口清理干净。为了防止水泵再次堵上,他还在吸水口位置专门设计了一套防堵不锈钢篦子,这样就能有效隔绝杂质,防止水泵被堵。 有一年大年三十深夜,机场线区间隧道消防管道突然冻裂。运营单位向建筑公司项目部紧急求援。关键时刻,赵际顺挺身而出,忙了两个多小时才修好。收工的时候,他腰酸背疼,肚子饿得咕咕叫。抬头四望,夜色沉沉,鞭炮阵阵,已是大年初一的凌晨了。他说:"为了首都市民乘坐地铁安全出行,自己再苦再累也感到欣慰。" 在每项技术创新成果的背后,都离不开参与者艰辛的探索与超常的付出。就拿顺安杯型消火栓来讲,他在制图过程中就用了数以千计的零件配合与修改,关键时刻连续十几小时画了改、改了画。为了节省做饭时间,赵际顺就煮上一锅鸡蛋后又去继续制图,结果水被烧干鸡蛋烤炸。这期间,他累了困了就坐在凳子上迷糊一会儿,连做梦都是双密封消火栓的关闭性能测试。经过9次实体试样,最终新品成功通过60公斤的强度、严密性试验,做到滴水不漏、开关灵活,达到了设计之初的目标,成功解决了消防栓锈死或漏水的技术难题,此项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这项创新成果推广后,将彻底解决高层建筑消防栓漏水或无水的安全隐患,为居民提供安全放心、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俯首甘为孺子牛 "钻研技术不是为了拿奖牌,关键是要将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看解决了多少生产实际难题,为国家和企业创造了多少效益。"这是赵际顺的情怀,也是劳动模范的境界。 作为项目副经理和技术专家,赵际顺很少坐在办公室听汇报,而是每天都跑施工现场,并随身带上数码相机,发现问题就随手拍下来,回到项目部后发给施工人员严格整改。职工说,赵师傅对施工现场的一切都了如指掌,谁也甭想蒙他。 为了帮助徒弟们尽快掌握施工技术,赵际顺把施工现场的很多照片做成教学PPT课件,给徒弟们讲哪种施工做法好、哪种不规范。通过这种直观的方法,徒弟们很快就学会了如何正确安装设备。 为了让徒弟尽快上手,赵际顺不辞辛苦,一趟趟领着徒弟往工地跑,传授徒弟暖通方面的知识。在对水管进行强度严密试验时,弯头的连接处特别容易拉裂,怎么才能将弯头连接处牢牢固定住呢?赵际顺带着徒弟开动脑筋想办法,经过一年半的研究,终于研制成"弯头防脱器",既美观又实用。他的徒弟、项目部总工程师赵东明说:"创新,是赵劳模给我们上的第一课。" 赵际顺的技术革新虽说都是"小打小闹",但都特别实用,小发明解决大问题。比如,一个H型加固架解决了管道转弯均匀受力问题,一个挂架梯子解决了照明配电箱的维修问题……公司领导、项目部领导对赵际顺搞技术创新非常关心支持,在公司技术中心成立了"赵际顺技术创新工作室",配备了科研助手,提供了科研经费,并在全公司41个项目部都设立了"赵际顺技术创新工作室",组建了一支以赵际顺为领军人物的技术创新团队。 2016年1月7日,中国中铁股份公司总裁张宗言在慰问赵际顺时指出:"千金在手,不如一技防身。实施创新驱动,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需要大批赵际顺式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队伍,他们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同时,要加强典型宣传,把赵际顺的创新经验拓展到每一个专业面和专业流程,为中国中铁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技术支撑。" 在高技能人才作用的推动下,中铁电气化局北京建筑公司自2013~2017年连续5年入选"中国中铁三级专业施工企业20强",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项目管理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的历史性跨越。 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中华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巨晓林说:"梦想照亮人生,奋斗铸就辉煌,我们要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走在奔小康的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每个人对待梦想的态度却不尽相同。赵际顺心中,永远燃烧着军人的激情、树立着劳模的境界、承载着党员的使命。他为党分忧、为企奉献、为民解愁。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国工匠,是当之无愧的退役军人干事创业的优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