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生活中最常看到就是民间婚嫁、重大的祭祀等活动,都会看到舞狮子的场景。在众多的名胜古迹中,看到石狮子在门前守卫,栩栩生威。不禁在思考,狮子为什么会那么受欢迎?狮子象征着什么?大门口的石狮与所了解的狮子的发型为什么不同? 根据百度百科中,狮子简称狮,中国古称狻猊。是一种生存在非洲与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是现存平均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狮子起源于约12.4万年前的非洲东部和南部,大约2.1万年前,狮子才开始走出非洲,最远抵达亚洲的印度等地。 中国汉朝之前,我们国家是没有狮子的踪影痕迹的。这当然要感谢中国古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俗称丝绸之路创始人,汉朝大使张骞。张骞在出使西域,到达安息国(现在伊朗),看到这么凶猛,奇异的动物。让人们知悉到有这么一类相比老虎一般的动物形态。 那时候还没有作为各国的贡品上供给西汉王朝。一直到公元87年,东汉王朝第三代汉章帝(光武帝刘秀之孙)时候,安息国把狮子作为贡品带到长安,那场景不仅让汉章帝刘炟小心肝怦怦跳,还让众多大臣民众有幸见到此中国古代神话中狻猊一般的凶猛动物。掀起一阵阵全国热搜,不仅按照狮子的模样进行雕刻出石狮子。石狮子被传得越来越神乎,大家都认为此动物有避邪驱害的良好功效,保护自己的美好祝愿。 故狮子是具有实物形态、龙、麒麟等神话中的想象中动物,不可同日而语。从汉朝之后,石狮就被用于陵墓的守卫,门前的镇压避邪等作用。可是后来狮子的身价却是水涨船高,被用于有身份有地位的阶级所独享的私人嗜好。 因为能够在门口摆放狮子的门第都是高门大户,可这时候石狮子不是长溜的鬃毛了,而是卷发的形态,而且这卷发是十分有特点的。为什么形态会产生了变化?这细细深究,这跟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融合的过程是一致,也会直接体现在石狮子的形态上。因为狮子的卷发的疙瘩就像是佛祖释迦摩尼成佛后的疙瘩一样,在佛门中称为"肉髻(ji)"。 佛头上的"疙瘩"是佛独有的,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么佛头上的"疙瘩"就是三十二相之一,在三十二相之中称之为"肉髻(ji)"。 所以狮子的发型是模仿了佛祖的肉髻,直接升级到灵性的神兽,成为佛门的赋予的神秘力量。据史料记载,我们的古代皇帝的石狮子更加不得了,就有45朵卷发,因为九五四十五,所谓的九五至尊,上天神受之子,处处体现出尊贵与威严。古代一品大员门前石狮子有13朵卷发,又称为十三太保。二品大员石狮子减少一朵,变为12朵卷发,以此类推,但到了七品以下九品的芝麻官员门口连狮子都不够资格,何况是普通的平民,富贾商人。 但是不同朝代就狮子的形态与材质都不同,比如明成祖朱棣铸造的鎏金铜狮,而不是普通的石狮。而故宫乾清宫门口石狮子确是耷拉着耳朵的形态。我们都知道古代九五至尊皇帝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包含着不同的意义,乾清宫的石狮子是耷拉着耳朵,是不是说明皇帝专制王朝的唯一,不允许任何插手朝廷事物,不允许后宫干预国家大事,干预朝政。因为清朝作为我们专制王朝的最后王朝,无论是顺治还是康熙,见识到前朝朝代后宫插手干预朝政,还有本朝的孝庄太后。耷拉着耳朵的狮子就指明后宫妃嫔该干嘛就干嘛,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要手伸太长,不要耳朵听太多,闭上自己的嘴巴,关紧自己的耳朵。 故借史看今,回看舞狮子这个民俗,也仅仅是古代普通大众是没有资格摆狮子,就只能想到以另外的形式去舞狮子,来祈祷着生活平安幸福,祈福驱邪的美好祝愿。当然生活中,你细心留意如果哪家有着双狮镇宅就意味着背后的故事很值得深究与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