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密切相关,思维素养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对达成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学改革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能力素养的培养。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求。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如何培养中职生的质疑兴趣,使学生乐于提问、在问中学。本文以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为例,探求如何激发学生提问兴趣,引导学生多方位提问,使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素养。 关键词:中职生 核心素养 数学课堂 思维品质 提问能力 大力提倡核心素养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思维素养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对达成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数学思维素养能够提升学生观察参与社会的能力、增强感悟明辨是非的能力、发展思考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好地体会数学的乐趣和奥妙。古语云:有疑则思,有思则进;问能促思,思能促学。显然,提问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反应,是培养良好数学素养的第一步。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在解决疑问中得到发展。学习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将自己的想法提出并渴望肯定的过程。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课堂教学重要一环,对开发学生智力、激活学生思维,变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高效课堂教学起着积极作用。然而,在新课改大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师往往忽视这一方法,导致学生形成只会被动接受不会主动提问的学习模式。笔者对某校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只有11.7%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够做到不懂就问,46.8%的学生极少问或从来不问;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只有13.8%的学生会经常认真思考,大胆质疑,52.6%的学生极少质疑或从来不质疑。这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造成思维的僵化,将学生变成盛装知识的容器,不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应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力求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使学生能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并对自己所获得的材料加以分析、比较、联想、质疑,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出问题,领悟到学习数学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的。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在做中学、学中做,重视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应相信中职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开展观察、猜测、推理、实验、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也是对数学的一种"再创造"。因此要培养中職生的课堂提问能力,让他们在数学课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提问,最终将提问发展为获取知识的一种习惯。本文以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为例,探求如何激发学生提问兴趣,引导学生多方位提问,使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素养。 一、精心设计,拓宽角度,激发学生提问的意识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与教师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合作者,应依据教学的内容与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创设适宜的课堂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景,变换角度,拓宽思路,为学生提供敢疑、敢想、敢问的创新学习情境,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引起态度与个性情绪的变化,同时指导学生如何积极主动地参与,激发提问意识兴趣。 1.预习中的疑问 在一上课就布置两个简单任务,由各合作小组自主交流探讨:复习椭圆的几何性质,并回顾其研究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数与形的联系,体会到数与形的辩证统一;动员学生把焦点在x轴上双曲线的图像画出来,采用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方法对其进行类比,纵向深入学习。 2.揭示课题后的疑问 各小组都已完成以上任务后,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两个问题:双曲线是否和椭圆一样具有一些类似的几何性质?是否另外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然后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并推选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研究成果。这样做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使资源得到了共享。 3.自主探究的疑问 椭圆的几何性质及其研究方法,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类比探究的方式,自主研究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亲身实践与体验,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与理解,而且在此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疑问,形成一些问题。接着,运用多媒体课件,把事先做好的图像及表格展示给学生看。先展示椭圆的图像和几何性质,然后按要求逐条显示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在这个过程中启发学生比较异同,逐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共同解决问题,达成共识。 研究性课题提出以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们独立思考探索,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冲动,使他们课堂上对新问题大胆猜测,主动提问,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感受研究过程中发现和成功的乐趣,从而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有趣味,让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成长。 二、鼓励质疑,引导学生思维爆炸,多方位提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一种高水平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会提出问题是学习进入状态的标志,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 1.勇敢质疑,寻找质疑的乐趣 课堂中应多鼓励、多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用质疑的眼光看待学习内容,并从中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法。通过鼓励,使学生由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逐步实现从敢于提问到善于提问的飞跃。对于之前提出的两个问题,同学们经过自主学习探讨,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纷纷各抒己见,思维异常活跃,课堂气氛也变得很热烈。 在研究探索过程中,针对学生分析、猜测、推理中出现的一些不精炼、不全面的结论,教师一方面应鼓励学生在个人独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改正、完善,另一方面应在关键障碍处适时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得出正确的问题结论。 2.学会联想,在关键点上质疑endprint 联想是思维的翅膀,展开联想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形成高质量的质疑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联想能够有效地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发现问题的内在规律,找到问题突破口。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规律和知识,联想到新的规律和方法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问题也往往会让教师耳目一新,为此教师应当肯定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同时也激励其他学生一起思考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师生互动阶段的表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事实证明每个学生都能思考并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小结后,学生对课的重点、难点更加清楚,此时恰当设置一些疑问便于巩固新知拓宽思路,并能为更多的学生创造质疑机会,进一步调动学生提问的热情,使提问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习惯。 三、归纳设疑,使提问成为习惯 在進行上述问题的研究后,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在临近下课时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归纳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是双曲线的渐近线,并进一步启发引导,设置疑问。 学生在不断思考、质疑和探索中最终解决疑问,亲身感受发现和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本次教学实例中,教师始终把自己当成学生自主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以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导,灵活、创造性地去引导,密切关注学习过程体验,把思考、质疑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及数学思维素养。临近下课教师再布置一个思考题: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渐近线有什么具体特征?在一堂课的最后适当留有余地,设置一些后继思考或前置预习任务,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与探索的空间,让学困生把空余的课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把问题带出课堂,使问题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养成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注重培养课堂提问能力,从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革。新课改形势下,数学课堂中教师更应重视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在适当指导下讨论和解决,学生才能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才能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才能真正有效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近年来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探究——提问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受欢迎,哪怕是非常幼稚的问题,至少说明学生们已经在思考了。在任教的十几年中,笔者始终坚持以这种模式进行教学,也一直坚信: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感性地走近学生,理性地研究课堂,应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找到更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方法。这是新课程向教师提出的新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教师需要和学生共同学习、相互合作、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莫华灯.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J].教育导刊,2009(12). [2]周昌忠.创造心理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3]喻俊鹏.创新教育对数学教师能力的要求[J].中学数学教参,2010(12). [4]倪树平.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的若干策略[J].中学数学,2007(4). [5]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