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去买了笔记本,写一封有写特别的信,写给我未来的孩子。我不愿意时间这样苍白的逝掉,我记下每天的琐碎才发现其实只要一个人愿意,愿意放了自己,她会有发自生命本真的快乐。我叫我的小女儿,妹妹。一方面知道可能只是美好的愿望,可是如果一个人足够幸运,就会碰到命中注定要相爱要在一起的人。我有做母亲的愿望,甜蜜而又沉重的负担。看着一个小小生命的展开,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这是张春兰《往事》中的一段话。高中时候抄下来的,觉得跟自己的心境很像,而且自己曾经也的确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在给自己未来的孩子写信,并且在写信的时候像是真的感觉到那个小小的生命就睡在自己的旁边。我还记得当时的感觉,于是当我翻出那些信来看的时候,竟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了。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些都是可笑的,不能理解的。因为当时的自己还只是一个高中生,一个十足的小丫头,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丫头却在给自己未来的孩子写信。而且写的虔诚、认真,好象一切都是真的一样。 的确,这一切像是真的一样。所以自己对孩子的爱才会显的那样真实而明显。 我是喜欢孩子的,或许跟自己的经历有关,想要把自己不能得到的东西给予自己的孩子,让他/她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长大,教会他/她善良与宽容,给他/她自己不曾得到却又不能失去的那些自由。总之,这是自己的美好愿望。而我有这样强烈的想要做母亲的愿望,除了这些原因,更多的,我想是出自一个动物的本能。与老母鸡张开翅膀护住自己的孩子,与一只刚失去孩子的母狼即使再饿也会把抓来的活物喂养而不是吃掉都是一样的东西。 这便是母性。 我亦是一个女孩子,且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做母亲的愿望的女孩子。只是在心里却是矛盾又矛盾。因为在内心深处,其实有着一种恐惧,怕自己要流浪一辈子,怕自己永远也找不到一个要自己愿意安家的地方,找不到能够陪自己一起走一辈子的那个人。自己都没有足够的爱,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又怎么来护住自己的孩子呢? 我记得我在书上看见过一句话,说的是男人的心是跟着脚步走的,脚步到了哪里,就在哪里安家。女人的心是跟着爱走的,爱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可见男子的理性与女子的感性是怎样大的一种反差。但是除开这些,同样另我心动的是,若一个女子找不到自己的爱,那么她便是永远也找不着自己的家,便要流浪一辈子么? 或许不是吧。希望不是吧。 也说若一辈子一个人了,那么便收养一些没有了家的孩子,自己给他们一个家,也是向他们要了一个家。但是也许是自己存有私心,也许是人天性如此,单是这样的想象里,自己已经感觉到了一种缺憾,无法弥补也无可填充的缺憾。老师说儒学的起源便是基于血缘关系的一种"秩序",可能血缘真的很重要的吧,至少我不能忽略它。毕竟是动物啊,有着一个动物最原始最本真的渴求。 总之,我是爱孩子的。 很爱。 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