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最近官宣,3个月后裁撤中国电商业务,只保留kindle等部分业务,看到这条消息,说实话,有点心疼,讲几个亚马逊HR与员工的故事。 Echo的故事:亚马逊的第一印象 2014年,我们组织北京HR第一次走进亚马逊中国的办公区参观和交流。 亚马逊中国当时base在北京慈云桥不远的一个写字楼,跟阿里巴巴一个北京办公区在同一个楼。 当时接待我们的亚马逊中国的HR叫echo,她自豪感满满,在会议室给我们播放一个视频,谈到亚马逊不久前收购机器人公司Kiva——就是那个自己会走路会自己搬货的物流机器人,让在场的HR惊呆了。 echo现场跟我们分享不少干货,让我们一行颇有收获。 比如说到阿里巴巴面试环节的"闻味官",似乎是跟亚马逊学的,亚马逊内部叫"Bar raiser(挑刺者)",这个角色最后有一票否决权。亚马逊也有价值观考核,他们叫"十四条领导力准则"。 当然,echo还分享了当时最热话题——HRBP,谈到亚马逊HR三支柱内部分工有序,比如HRBP主要做员工沟通,处理员工股票(亚马逊全员持股),不负责招聘、薪酬等事务性的工作,好生让我们现场HR羡慕。 在交流环节,我们有位HR伙伴较委婉的问echo:亚马逊技术那么牛,在国内为什么干不过京东和苏宁呢? 记得,echo缓了缓,然后回答我们说: 一是文化因素,亚马逊始终坚持一个理念——亚马逊是一家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企业,而不是像某些友商,以竞争对手为中心。 二是定位差异,亚马逊中国定位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而不是一家电商公司,因此亚马逊中国不参与价格战,致力于而通过科技手段让客户价值最大化。 三是政策限定,外企在国内经营某些业务有政策壁垒,亚马逊恪守合规原则,比如一线快递人员招募和业务推进不能像国内某些企业那么任性。 我们当时真的佩服这位echo,口齿伶俐,外企HR那种专业素养简直满分。 一年后,echo在微信给我留言,说她跳槽去了阿里巴巴。 在后面几年,我们阳差阳错的再也没有走进亚马逊参观交流了。 Kathy故事——亚马逊的美好时光 转眼到了2018年3月份。 当时中信出了一本亚马逊的书《一网打尽》,讲的好多贝佐斯和他的故事,但是,这本书在介绍亚马逊的管理方面浅尝辄止,读起来不过瘾。 歪打正着,在深圳某次活动,认识一个亚马逊美国回来的HR,她叫Kathy,他现场给我们分享了好多亚马逊总部的情况。 这一次交流像打开一扇窗,看到亚马逊更为鲜活的HR管理、组织发展、组织文化等管理理念和实践。 在这个年轻而有朝气的亚马逊HR分享中,我在手机备忘录记下这些要点: 1、亚马逊的组织能力。几乎是没有边界的,从一开始的电商起家,然后云业务,如今还做数字内容,亚马逊底层的商业逻辑是飞轮理论,相信通过技术来驱动公司发展。 2、亚马逊的组织管理。亚马逊对组织架构概念比较弱化,采取传统的强总部定位,核心产品及研发都集中与总部,后台职能也由总部统管,定向支持各个业务,全球的区域都偏执行。 3、亚马逊的小团队文化。常见的亚马逊团队规模是4-14个人,典型团队包括几名工程师,搭配一个产品经理和一个设计师,构建两个pizza能喂饱的团队就行。 4、亚马逊的薪酬。亚马逊没有奖金,或者说奖金实际上是通过股票的方式下发的,每年4-8月,亚马逊会按照员工去年表现,在部门内部排名,根据绩效与职级发新的股票,新发的股票分为2年拿(各50%)。 5、亚马逊的考核。亚马逊的全员都以360度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会要求6名以上的相关人员基于领导力原则14条的绩效评价、反馈,还要写例子。这点跟阿里巴巴价值观考核几乎是一样的。 当然,Kathy也委婉的讲到当时受争议的亚马逊PIP考核制度和on Call 文化。 亚马逊总部的on Call文化,可以理解为随时待命的加班文化,堪比国内的996。亚马逊总部鼓励长时间的工作和加班,很多离开亚马逊的人说,常常在亚马逊每周工作85 小时或者更长时间,而且极少休假。 而亚马逊严苛的PIP制度,可以理解为末尾淘汰制,在亚马逊员工的心里,如果你被放进PIP,长时间不能升职和加薪,基本上等于"宣判死刑"。 最后分享会有一个提问环节,有人问Kathy。 "如果你有机会让你去其他公司,比如腾讯,你愿意吗?" Kathy想了想说,大概还是不愿意的,或许以后可能会去,但是暂时不会想跳槽。 Kathy说她非常喜欢在亚马逊工作,工作了这么久也没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工作环境非常自由,有一个mentor 带着,帮助你快速了解各种事情。 在工作中,也不用担心会犯错,有问题也是大家一起解决。 Helen的故事:亚马逊的至暗时刻 跟Kathy一样,在亚马逊工作不想跳槽的,还有一个叫Helen的员工。 只不过跟kathy不一样,Helen是亚马逊中国运营部门员工, 最近外企的光环不如以前,helen不少同事纷纷跳槽去了国内的竞对公司,持续升职加薪,但helen听说在某几家公司,如果在9点前下班是需要打报告的。 所以,做了两年运营的Helen决定留下来,helen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理由,这也是她的优越感来源之一,与世界首富是同事。 Helen还是 "我还是蛮喜欢亚马逊的外企氛围的,晚上六七点下班,休假就是休假,可以不回邮件,也不会有人打扰你。对于我来说,生活很重要的。" Helen上小学时,helen的妈妈在某个知名手机外企工作,单位在光华路的汉威大厦。周末她跟着妈妈去加班,觉得公司简直太疯狂了。 她始终记得擦得一尘不染的玻璃门,同事们优雅的谈吐和衣着,还有圣诞节公司会布置的各种装饰品。她最爱去茶水间吃方糖,因为家里没有。 不过,亚马逊最近这两年正在经历自己的至暗时刻。 Helen自己说,亚马逊国内的零售部门近几年持续亏损,辉煌时市场份额有20%,如今降到了可怜的0.6%,"惨得很"。就连一时风头无二的图书领域,去年也亏损了50%。 年会一直被大家认为是企业经营好坏的风向标。 Helen也跟风吐槽说,亚马逊中国最近的年会,地点已经从国贸到了大学里面的体育场,阳光普照奖从红酒变成橄榄油,然后再降级成充电宝。 去年因为效益太差,亚马逊中国的年会干脆取消了。 这一次"亚马逊中国电商撤离"事件发生,有人问helen有什么看法。 Helen说,"你是螺丝钉,你没有办法改变城市的走向。你做好螺丝钉就够了,但是当集体要被淘汰时,螺丝钉也不能幸免。" 故事尾巴:说说我们的想法 尽管我们都知道亚马逊中国电商有很多槽点,比如页面用户体验、配送速度等。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在总结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教训时曾表示,亚马逊对于中国市场不够激进、投资不足、本土化不充分等。 不管以上槽点,我们就是喜欢亚马逊!除了给我们带来管理上的新思考,再说两三个原因吧: 1、我们喜欢kindle。 kindle的E-ink电子墨水技术,属于名字很牛,但极其原始古老的技术,这种技术的本质是刺激众多细小的电子墨水囊使墨水重组,每一个显示点都只需要极其微量的电流刺激即可发生变化,并且一旦反应完成就不再费电。 尽管kindle的屏幕极其易碎,容易漏光,但有些人半年后回到家发现自己的kindle依然在兢兢业业显示着最后的那一屏时,会油然而生"高科技真牛劈"的感受。 2、我们喜欢首富贝索斯。 尽管贝索斯最近也有黑点,但并不妨碍我们喜欢他的理念。 3、我们喜欢亚马逊的创新。 比如亚马逊有一个完整的创新的矩阵,里面所涵盖的各种类型的创新要素,都能够通过他的管理手段去覆盖,有自上而下的创新,也有自下而上的创新。 亚马逊员工确实可以通过叫PRFAQ的工具,直接把自己的想法word文档转成pdf,可以不通过直线Manager而直接发给任何潜在的Sponsor等。 关于亚马逊电商撤离中国,你有什么看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