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所谓做自己就是用自己的意志扮演自己想要的角色


  我在「职场人际关系与优势策略」这门课中,针对职场的角色定位这个议题,与同学有许多深度的对话,几乎每隔几班就会有同学提出这个问题:
  老师,如果我们总是在老板客户面前,扮演他们所期待的角色,那岂不是无法真正「做自己」了吗?
  「做自己」这件事看来真的很重要,不是吗?若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扮演对方想要的角色,最后很可能会丧失本性,迷失自己,听起来确实颇严重!
  但不知为什么,从小到大,我很少去思考「如何做自己」这件事,但我发现我周围担忧「丧失自我」的人还真不少。
  最近看了PayPal创办人Peter Thiel的一篇文,当中的这句话深得我心:「不要忠于自己。你怎么知道有『自我』这么一个的东西存在呢?你的自我也许是在跟别人竞争中被刺激出来的,就像我这样。你需要约束你的自我,要把它培养好、照顾好。而不是盲从于它。」我想这就是我很少去想「做自己」的原因!
  和「做自己」相比,我更常思考的是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高中时代印象最深的一本课外读物是「尼采语录」,尼采也说:「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对于我们自己,我们不是知者!」
  人是少数能意识到「自我」存在的生物,据说自然界中除了人类唯有猩猩与海豚照镜子时知道裡面那个影像就是自己!对于大多数的动物来说,「做自己」就是遵循动物本能:阿狗有阿狗的行为,阿猫有阿猫的样子。
  但对于人来说,因为我们有更複杂的自由意志,同时受到社会价值的影响,所谓「真正的自己」,恐怕在婴儿时期第一次听懂妈妈的呼唤时,就进化了。在「自己」这个东西已经质变的前提下,「做自己」就更难说清楚什么意思了。
  存在主义的大师沙特说:「我们是痛苦的,因为我们自由!」这裡的自由,说的就是我们的自由意志。人类距离最原始的本性已经很远了,所以我们不知道原始版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所以感到惶恐与痛苦。我觉得,人生最艰难的功课,并不是「做自己」,而是「定义自己」,我们得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去决定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跟好哥儿们讲话常常口没遮拦,但我上台授课却不会如此,这与做不做自己无关,而是在学员面前我选择扮演好老师的角色;我曾经看过正妹跟姊妹们嘻笑怒骂的泼劲,但男朋友一出现,马上小鸟依人,那爹声更是甜腻到不行,虽然我在旁边差点没笑出来,但我不认为这样有何不对,她也只是想扮演温柔情人的角色,两个人开心就好,这都是出于自己的选择!
  就像卡通影片演的一样,遇到抉择时,每个人肩膀上都站著两个小人,都是自我!一个是动物性的自我,本能主导一切,还有另一个社会化的自我,懂得思考与价值判断。越成熟的大人,越懂得平衡两者的声音,选择自己该扮演的角色!
  我心中真正佩服的人,不是内心纯淨无瑕的完人,而是懂得运用自由意志,来掌控自己行为的人!例如,当我们看到旁人比我们成功而感到嫉妒,不必为此感到羞愧,我们的大脑原本就会对刺激做出本能反应,只要你能用意志掌控行为,说出祝福的话,并且学习对方的长处,对,你或许不是完美的人,但你是成熟的大人,你决定了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认识自己,相信思考,勇敢扮演你想要扮演的角色,塑造你真心认同的自己,这才是「做自己」的真谛。
网站目录投稿:怜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