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报告称,部分直播平台青少年模式与一般模式无差异,形同虚设。一是部分平台可以通过输入密码延长青少年模式下软件的使用时限;二是不少游戏未实行强制实名认证,仍可通过微信、QQ等注册或点击授权直接登录;三是少数游戏对青少年的充值消费次数、金额不设限制。不仅如此,极个别平台还明目张胆地公开"甩锅":"对于未成年用户使用本服务过程中的行为,以及因使用本服务产生的一切后果不承担责任。"(4月15日 澎湃新闻) 设置"青少年模式",就是为了最大限度防止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早在2019年10月,在国家网信办的统筹指导和积极推动下,全国已有53家平台上线了"青少年模式",基本实现了国内主要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全覆盖。 但是,总有一些经营者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地明知故犯。治理这种违规行为,需要多方协作、精准施策,打好综合治理"组合拳",彻底斩断不法商人伸向青少年的黑手,让互联网直播平台的经营者不敢黑。 首先,加快互联网直播服务领域的立法进程。目前,互联网直播服务领域的管理主要是依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其中,仅第三条提及,"提供互联网直播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成长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第七条指出,"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这些法律条文对不良直播平台的经营者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因此,必须根据互联网直播服务中出现的新问题,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文件,以规范直播平台经营的行为。 其次,加大互联网直播服务领域的监督处罚力度。对直播平台进行监督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的重要职责。在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上,网络安全监察部门要勇于担当,将互联网直播平台"青少年模式"的专项治理纳入工作常规。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如事件影响恶劣,必须依法从重从快顶格处罚。此外,还要加大关于青少年健康用网的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一起关注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关注互联网直播平台和其他互联网产品的"青少年模式",要让危害青少年成长的黑手无处遁形。 最后,加强青少年健康用网教育。学校应将健康上网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充分发挥校外辅导员、学生社团和学生骨干的作用,通过举办讲座、报告会和组织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直播平台,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家长也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引导孩子科学上网、文明上网。青少年网络教育是一种扎篱笆行为,篱笆扎牢了,不良平台即使伸出黑手也是枉然。 总之,打好综合治理组合拳,方能斩断伸向青少年的黑手,"青少年模式"才能不再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