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打不死华为背后的蓝军思维


  谈华为的成功,总有一种摸象感,可以谈华为的战略,可以谈任正非的管理,可以谈华为的价值观与文化……今天小编谈一谈华为一个神秘的部门——蓝军部,讲一讲背后的蓝军思维。
  在华为著名社区"心声社区"有一个帖子:"用一句话证明你是华为土著",有人留下两个字:蓝军。这个答案得到不少人认同。
  一、华为的蓝军部
  在华为有一个特殊的部门,叫"蓝军参谋部"(简称蓝军部),该部门最早成立于2006年,隶属于公司战略Marketing体系。
  所谓"蓝军",原指在军事模拟对抗演习中专门扮演假想敌的部队,通过模仿对手的作战特征与红军(代表正面部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华为成立蓝军部目的什么的?——蓝军部的职责是对抗"红军"的执行战略和方案,考虑清楚未来三年怎么"打倒"华为。
  华为蓝军部怎么开展工作?——采取进行逆向思维,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公司的战略与技术发展,论证红军战略/产品/解决方案的漏洞或问题;模拟对手的策略来对抗红军。
  简而言之,蓝军就是为红军而生,蓝军就是红军的假想敌、反对派。
  任正非建立"华为蓝军"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2008年,任正非在《研委会第三季度例会上的讲话》提到:在研发系统的总体办中可以组成一个"红军"和一个"蓝军", "红军"和"蓝军"两个队伍同时干,"蓝军"要想尽办法打倒"红军",千方百计的钻他的空子,挑他的毛病。
  按照任正非的解释,"蓝军就是想尽办法来否定红军"。不要怕有人反对,有人反对是好事。
  关于蓝军部门的组织逻辑。任正非说,有些人特别有逆向思维,挑毛病特别厉害,就把他培养成为"蓝军"司令,"蓝军"的司令可以是长期固定的,"蓝军"的战士是流动的。
  蓝军部门也是人才培养基地,任正非说,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把原来"蓝军"中的战士调到"红军"中做团长。"红军"的司令官以后也可以从"蓝军"的队伍中产生。
  华为蓝军部怎么发挥作用的?最知名的一个例子,是被誉为华为"二号首长"的郑宝用曾经带领的蓝军部门成功扭转华为终端的命运。
  2008年,华为和贝恩等私募基金接触,计划出售华为终端业务。郑宝用的蓝军部门经过大量研究分析和调查论证后,指出未来的电信行业将是端—管—云三位一体,终端将决定需求。
  任正非最后拍板保留了终端业务,十年后,华为终端消费者业务的营收,越占华为总营收的一半,现在回过头想,要是没有蓝军部门,此时的华为不知道又作何打算?
  华为蓝军部门发挥作用还有另外一个例子。随着华为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头部玩家,华为蓝军开始拿着放大镜查找华为手机存在的瑕疵。
  2015年,华为有一款手机因为在高温环境测试时,出现了胶水溢出,尽管其概率仅为千分之几,蓝军部门评估后,否决这批手机的上市决定,这个决定很容易,但背后却是90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华为蓝军为什么有那么多大的权利呢?任正非在2013年说,"我们在华为内部要创造一种保护机制,一定要让蓝军有地位,蓝军想尽办法来否定红军。"
  蓝军除了能够直接"对抗"各个业务部门,它也是第一个敢于直接对任正非本人提出批评的部门。
  在2018年华为内部的人力资源2.0总纲研讨班上,现任华为蓝军部长的潘少钦,发表一篇文章,剖析任正非的"十宗罪",例如:
  ——任总的人力资源哲学思想是世界级创新,但有的时候指导过深过细过急。——任总的很多管理思想、管理要求只适用于运营商业务,不能适用于其他业务
  ——HR体系执行过于机械化、僵硬化、运动化,专业力量没有得到发挥
  ——不要过早否定新的事物,对新事物要抱着开放的心态,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这种"炮轰司令部"的华为蓝军思维,也是让业界刮目相看。
  二、华为蓝军背后的两种思维
  我们总结一下华为蓝军背后的两种不一样的思维:
  1、华为蓝军背后的备胎思维
  今年5月15日,华为上了热搜,因为美国宣布将华为列入美方"实体清单"。当日最热的文章是,海思总裁发表了一封致员工信——华为"备胎"一夜转正。
  华为的B计划、华为的备胎思维由此被人熟知。
  5月21日,任正非在记者会上谈到"华为备胎计划",任正非说,备胎之所以是备胎,是因为在非常时期才拿出来用的,在和平时期还是要用主胎,不能隔绝自己。
  我们理解是,任正非提到的主胎是"红军思维",而备胎就是"蓝军思维",蓝军的存在价值并不只是挑毛病,而且对当前的战略进行前瞻性和压力分析,在极限生存挑战下,寻找生存突破。
  前些天,美国商务部又宣布说,对华为禁令推迟90天实施。任正非表示,这个90天对我们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我们不需要这90天。
  2、蓝军背后的自我批评的思维
  2008年,华为发布最新版"核心价值观",共六条——成就客户,至诚守信,开放进取,团队合作,艰苦奋斗、自我批判。
  纵观国内外企业,把自我批判做为核心价值观的真的不多。
  华为"自我批判"含义是——只有坚持自我批判,才能倾听、扬弃和持续超越,才能更容易尊重他人和与他人合作,实现客户、公司、团队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在华为为什么强调的是自我批判,而不是批判?任正非认为:"我们倡导自我批判,但不提倡相互批评,因为批评不好把握适度,如果批判过火,就容易造成队伍之间的矛盾。"
  华为蓝军部的官方定位就是——负责构筑组织的自我批判能力,推动在公司各层面建立红蓝军对抗机制,通过不断的自我批判,使公司走在正确的方向。
  华为蓝军部的工作方式就是——在公司高层领导团队的组织下,采用辩论、模拟实战、战术推演等方式,对当前的战略思想进行反向分析和批判性辩论。
  三、军队上的蓝军组织
  世界上最早的蓝军,是以色列1966年组建的"外国空军模拟大队",以一批优秀飞行员为核心,模仿敌军伊拉克的空战动作,全部按伊拉克导师——苏军的方式进行训练。
  以色列空军通过与蓝军的模拟对抗,大幅提升了歼敌技巧,随后在实战中以1∶20的战损比率重创伊拉克。苏联军官评价说:"他们看上去比苏军更像苏军。"这支部队多次获得了对红军训练的胜利。
  加拿大也建立The Argyll and Sutherland Highlanders 部队,模拟阿富汗战争中暴乱分子与平民混杂的复杂场景,提高军队的对应能力。英国则在加拿大建立British Army Training Unit Suffield (BATUS) 基地,专门用于红蓝军实战演习。
  911之后,美国政府除了在军队建立正式的蓝军服务部门(Army Directed Studies Office)之外,还在更多部门内引入"蓝军", 例如CIA的Sherman Kent中心,专门聘请外部专家建立一支蓝军,专门对各种情报进行"假设研究、镜像处理与复杂分析", 能源部下面的Sandia国家实验室则用蓝军评估信息系统的脆弱点,模拟黑帽骇客的入侵模式。
  我国解放军在2011年开始创建了专业化蓝军,全部按外军编制序列、用外军武器、开外军车辆,训练也严格根据外军的条令、大纲进行,吃饭都使用西餐餐具,从而培养外军思维与作战能力。
  这些年,在华为多次被提到——我们要活捉"满广志",这是一个什么梗?
  满广志中国陆军第一蓝军旅旅长。2015年,在"朱日和训练基地"的军演中,满广志曾率领蓝军与7大单位的10个红军合成旅连战10场,屡战屡胜。
  四、企业中的蓝军组织
  其实,在企业建立蓝军组织的不只有华为一家。
  美国军工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早在1943年就开始建立蓝军部门。该公司为这一代的战斗机进行大规模生产时,就会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资源与文化,建立下一代产品的开发部门。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蓝军部门,还有别称——臭鼬工厂(Skunk Works),臭鼬工厂以开展秘密研究计划为主,研究了著名飞行器,包括U-2侦察机、F-117夜鹰战斗机、F-22猛禽战斗机等。
  Google X研究实验室也算是典型的"蓝军组织"。在这里,多数项目只限2年开发时间,否则就会被抛弃,开发成功后会转到谷歌、剥离成立新公司或授权给其他他方,Alphabet的成立,使Google X的各个项目的成长空间更为扩大。
  传统行业也存在"蓝军组织",比如百事也建立蓝军部门,因为百事公司近年发现,最大竞争对手不是可口可乐,而是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消费更为注重健康生活,而百事的大多数传统产品都与健康背道而驰。
  为此,百事通过蓝军部门,在新兴国家快速测试新的产品或服务,例如他们用众包方式推出一种新薯片,迅速捕捉到消费者的口味和热情,先在英国得到验证成功后推广到澳大利亚,最后才杀回主体市场美国。
  我们把视野回到国内,通常推崇军队文化的阿里巴巴,组织基因也有强大"蓝军思想",比如最早的"淘宝产品"就在湖畔花园秘密研发,当时"红军"是B2B产品;十年前,阿里重金押宝"云计算",10年后阿里云亚太市场占比第一。
  阿里现在有很多杀手级的产品正在陆续上市,除了"红军"淘宝+天猫,"蓝色军团"——蚂蚁、菜鸟、盒马、钉钉……都很多可能重新打开一个新市场。阿里没有成立蓝军部门,但能持续迭代的组织能力是蛮强大。
  也有人说,腾讯的张小龙和微信团队也像一只"蓝军",之前的腾讯QQ团队算是根正苗红的"红军",但是,腾讯现在的微信显然已转正成为红军了,期待腾讯有另外一只"蓝军"出现。
网站目录投稿:寻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