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三国诗词徐庶荐贤原文及赏析


  痛恨高贤不再逢①,临岐泣别两情浓②。
  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③。
  【释词】
  ①恨:遗憾。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痛恨,非常遗憾。逢:相遇。李白《古风·二十四》:"路逢斗鸡者。"
  ②临岐:临,靠近;岐,岔路口。
  ③南阳:秦置南阳郡,汉沿置。在南山之南,汉水之北,故名。诗中指的正是曾属南阳郡的古隆中。目前,关于诸葛亮隐居的卧龙岗有两处,一在南阳,一在襄阳。查古隆中,当年属荆州南阳郡邓县,故诸葛亮泛称自己"躬耕于南阳"。习凿齿《汉晋春秋》记载:"诸葛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即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城西的隆中。
  今河南南阳的卧龙岗,是因后人仰慕诸葛亮,附会而就。据沈伯俊、谭良啸《三国演义辞典》的介绍:河南南阳西郊卧龙岗上武侯祠,"建于元代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明清时屡加修葺,形成一组祠宇与纪念性建筑‘十景’相配合的古迹。武侯祠由‘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石牌坊、山门、拜殿、三顾堂、关张殿、宁远楼、碑廊等组成。山门上嵌着相传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石刻。卧龙岗十景依诸葛亮隐居生活内容而建造,有半月台、老龙洞、野云庵、草庐、小虹桥、抱膝石、躬耕亭、古柏亭、梁父岩、诸葛井等,均为清人附会"。
  【赏析】
  徐庶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过场人物。这个形象在整个艺术构思中,最重要的作用:一是导引诸葛亮出场,另一个是引发了刘备求贤的强烈欲望。这首小诗正是出此艺术目的,前两句写惜贤,后两句写荐贤。
  刘备自得徐庶以后,三战三捷,喜不胜收,尝到了有良谋的甜头;而曹操损兵折将,连吃败仗,也认识了徐庶的才干。曹操为了把徐庶网罗在自己的羽翼下,便把徐庶的母亲接到军中,希图徐母作书,召回儿子。但此计遭到徐母拒绝,于是便教人模仿徐母字体,伪造家书,骗取徐庶进曹营。徐庶至孝,见信大悲,忍痛告别刘备。临行刘备依依不舍,走一程,送一程,执手相泣。"玄德立马于林畔,看徐庶乘马与从者匆匆而去。玄德哭曰:‘元直去矣! 吾将奈何?’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林。’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此情此景,正是"痛恨高贤不再逢,临岐泣别两情浓"。
  徐庶亦感恩不尽,分别后走了不远,又拍马而回,向刘备推荐了一位奇士。刘备问:"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徐庶回答:"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刘备大喜,急问此奇士姓名,当得知是诸葛亮,方悟司马徽荐贤所指,"似醉方醒,如梦初觉"。徐庶的"片言"只语,如同"春雷",在刘备心中乍响,涌起求贤的春潮。这是荐贤,而且意义十分重大。"能使南阳起卧龙。"自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便结束了他东奔西走的局面,君臣相契,共同奋斗,开创了刘蜀的千秋功业,三分天下有其一。嘉靖本《三国演义》还有一联诗对"片言却似春雷震"做了更直接的说明:"不因徐庶临岐荐,怎得西川四十年。"
网站目录投稿:平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