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一篇文章,《收益率不是交易的目标》,是一位名为康健的作者在自己博客上撰写的。他核心的观点是:不要被交易这个游戏把我们玩出局了,一定要保证自己始终在场。保持我们在场的方法就是,一旦模型定型之后,要坚持运行下去。 作者写到这样一段内容:以收益率为交易的目标,会导致交易一致性的丧失。 丧失交易一致性对交易者的影响是致命的。一个交易者走向成熟的过程就是逐步摆脱贪婪和恐惧的过程。由于现有收益率较低而放大风险敞口,重仓交易,这就是贪婪;而由于提前完成收益率"目标",为了确保"胜利果实",人为降低风险暴露,这就是恐惧。以收益率为目标进行交易,注定要将贪婪和恐惧绑在身上。 因此,收益率不应该成为交易的目标。 什么才是交易的目标?保持一致性。这里的一致性包括:不在系统内的信号,不做;系统内的信号出现,坚决做;每次开仓的风险暴露,按系统做;出场时机,由系统决定。哪怕你是个主观交易者,系统是纯粹主观的,也要机械的按照主观系统来。完整、忠实的按照交易系统操作,就叫保持一致性。这才是交易的目标。也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长久的生存在市场中。 在模型构建和实际运行中,我们也发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市场上大部分交易者的业绩不稳健,起伏大,核心原因是没有保持交易的一致性。一个逻辑强硬稳健的模型,如果短期内亏损,那么只要这种逻辑依然是市场主流逻辑,在走过艰难期后,一定会带来净值上涨。此时不要随意停止撤换模型,而是要考虑这种"坏情况"能持续多久,幅度多大,自己能否承受。 只要能够接受,一定要跑下去。因为以目前我所了解到的一些开发者水平, 在发现模型跑不过市场的时候,再停止模型或者控制头寸已经晚了,反而在即将到来的业绩改善中没能抓住反弹机会。 本质上的原因,是每一个交易模型(注意前提,是可靠的模型)一定是经过长时间考验的,其对于行情的反应是机械性的,也就是样本足够多带来的结论稳健。而实际运行期间,还没有经历这么多样本,不管赚钱还是赔钱,就冒然下结论,一定是不科学的,主观评价偏差随着考察时间越短而越大。 交易是一个游戏,不出局,玩下去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要用合适的方法构建模型,并对模型有信心,坚持运行,积累足够多的样本,别在乎短时间盈亏,这样才能体现出程序化交易的优势。 上证指数: 状态:买入。仓位:60%。 创业板指: 状态:买入。仓位:60%。 左侧指标告诉我们出现了一个可能到来的阶段性高点,但是幅度不大,可能需要用时间等待。所以拿点现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