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元朝,相比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把疆域扩张到最大的一次,成为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国家。在那个时候比现在的俄罗斯的疆域面积还要大很多。但是元朝留下来的相关资料却不是很好,而且元朝在短短98年的时间里就覆灭了,这是为什么呢?那么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 1、不开科举考试,不能把文化人吸纳进入统治体系。 元朝统治期间,前后一共不过举行了十六次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共计1139人。这样的录取人数相对于庞大的知识分子群体,实在是极其稀少,因此很多读书人都始终游离于元朝政权之外。习惯于马上得天下的蒙古人没有了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统治能力之低可想而见。 2、没有一个可靠的皇位继承人制度,皇位继承陷入混乱。 皇位继承,是古代王朝的大事。与汉族的嫡长子继承制不同,蒙古的习俗是"幼子守灶",也就是把父亲的绝大部分基业传给最小的儿子。这样的继承制在草原上游牧时比较有用,可以保护最小的儿子能够独立。但在家大业大的时候,就会成为隐患,成吉思汗死了以后,窝阔台继承大汗之位,但是幼子拖雷却继承了成吉思汗绝大部分的兵力。等窝阔台死后,拖雷家族依靠雄厚的力量推翻了窝阔台家族的统治,也成为后来蒙古内战的根源之一。 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依然没有解决皇位继承制,1295-1368短短的七十年间,元朝居然先后有十位皇帝,如此动荡的王朝,自然会把绝大部分精力用于内斗。而且每次内乱,死的最多的都是争皇位精锐禁军,对战斗力的伤害可见一斑。 后来一直到了元末大起义以及朱元璋北伐时期,元朝内部还在陷于内斗,真是不作死不会死。 3、元朝把汉人列入最低等级的贱民。 元朝统治之初,就将全国老百姓分为四等人。其中,蒙古人为一等人,西域各地居民则为二等"色目人",原金国境内的汉人、契丹人、女真人等为三等的"汉人",而淮河以南的大部分人口则不均为"南人"。 最后,元朝的统治正是被来自南方的"农民"起义所推翻,所以实际上就是"南人起义"。所以元朝一开始就犯了个错误,将人口最庞大的整个群体都定义为"四等人"。 几百年后,满清统治者正是因为吸取了元朝的教训,通过开科举、定继承人、强制剃发等措施,才一直维持到1911年,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波涛中,被彻底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