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芨芨草 说到成功,我敢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想拥抱它。作为一个成功者,不仅拥有人人羡慕的头顶光环,还可能因此改变窘迫的生活现状。于是乎,很多不成功的人开始追随并学习成功者的经验,并且亦步亦趋,希望可以复制成功经验,使自己的人生也能得到升华。 但是,不管怎么努力,成功者总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在寻寻觅觅中度过一生,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究其原因,一句俗语可以概括"骑着驴找马"。本来都具备的潜质,只是跟着别人学,没有开发出来。 总起来说,以下三种成功者具备的素质,需要我们借鉴和学习。 首先,端正自己的心态,做事前努力做到知己知彼,不盲从,选择最佳的道路去走。 历史上,蛮族入侵中原的事情时有发生,来来回回的拉锯战属常态。不过,公元765年的一次比较严重,回纥和吐蕃联合入侵中原,竟然一举攻陷了长安。 当时,郭子仪已经退休赋闲在家,紧急之下被重新请回来平乱。大家以为,老将出马,定能率领官兵一举打退回纥和吐蕃联军,用武力收复长安城。 没想到,郭子仪没带一兵一卒,一个人便服深入回纥的营中,就像邻居串门一样,要见回纥首领。回纥首领听说一个人不带兵器、不穿盔甲来见他,很奇怪,就请进大帐,定睛一看,竟是自己的老长官郭子仪。回纥首领曾跟随郭子仪多年,看到曾经的上级毫无敌意地前来,立刻拜倒在郭子仪身前。郭子仪晓以利害,说服回纥首领退兵。后来,回纥首领还协助郭子仪,平了吐蕃之乱。 郭子仪的厉害在于,他知道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只要开战,那就开弓没有回头箭,拼光了也要打下去;但那样做就现实的情况来看,无异于以卵击石;但如果从德威来讲,又是敌屈我直,与其打仗,不如和谈。于是,郭子仪免胄入回纥大营,让对方觉得,虽然自己属于蛮夷,但郭子仪却甘于放弃自己的优越感和武装,表现的与他一样,终于化敌为友,解除了长安危机。 知己知彼是大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真正能做到的却不多。很多时候,人们总是说要自信,不管对手如何,都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走,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做事前试着推翻正常的思维,另辟蹊径,选择一条最佳的道路去走。 成功总是青睐不走寻常路的人。 其次,用专业精神做你想做的事,心无旁骛,直至成功。 昨天看杂志,读到朱光潜七十年前的一段话:我们对于一棵古松有三种态度,一个木商看一棵古松,想的只是做什么用,值多少钱,架屋还是制器,怎么买它、砍它、运它;若是植物学家,就注意它的枝叶花果,生态特征,以便分类;画家不管这些,只欣赏它的颜色线条,气概神韵。 可见,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职业的人会从自己的角度去诠释它,至于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都与自己的专业有关。 专业精神是做好一件事的基础,没有之一。 关于专业精神,网上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专业精神就是,锤子的心里只有钉子,钉子的心里只有木头。"既形象又贴切。 战国时期的庖丁,就用其专业精神给后世留下了典范。 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需要换一把刀,但他杀了数千头的牛,却不曾换过一把刀。而且,他的刀口就像刚刚磨过一样,锋利无比。 庖丁的解释是:"我的眼里刚开始还是整体的牛,后来就只有牛的天然结构。我的刀只会沿着牛的骨节缝隙游走,连筋络相连的地方都不会碰到,更不用说砍骨头、割肉了。所以,我的刀才会十九年锋利如新。" 没有这样的专业精神,就休想干成一件事。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这就是专业精神的完美体现。 第三,不怕别人说愚痴,这是走向成功的必备优点。 看过一个寓言故事: 有个朝思暮想要发财的齐国人,一天在集市上走过一个卖金子的地方,看到黄灿灿的金子,他伸手拿了就走。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不会隐身术,这样的结果自然是人赃俱获。 官府的人将他捉住,问道:"集市上那么多人,你怎么敢公然抢夺人家的金子?" 他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不见有人,只见金子。" 这个寓言故事辛辣地讽刺一个眼里只有钱的人。 不过,我却从这个寓言看到了新的东西:愚痴,有时候也是优点。 荀况在《劝学篇》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不舍,就是这种愚痴精神的提现。 生活中很多人想走捷径,结果不是人设崩塌就是路走得更弯了。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看准一件事,就是锲而不舍地做下去,哪怕有很多艰难困苦,都要具有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愚痴"精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当然,这不是提倡学习那个拿金子的人做法,明白人一看就懂。 成功,是一个诱人的词汇,也是一个恼人的词汇,每一个成功登上金字塔顶的人身后,都有数不清的"炮灰级"战士,在哀怨中做了成功者的基石。 没关系,如果你现在也不幸只能仰望成功,那就端正自己的心态,不盲从别人,停下来看看,还有没有最佳的道路?如果找到了,就撇开人潮汹涌的大路,利用专业精神,砥砺前行,相信成功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