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还未到,研修的通知已经下发到各所学校。老师们对于这项常规的业务健身活动早已不再陌生,都有着几许期待,几许向往。 平常的外出培训大多都是校领导参加,老师难得有机会外出,因此,大家都格外珍惜,但期待中又有丝丝隐忧。 首先是规定太苛刻了。下发的文件明确指出,远程研修为教师资格过度注册的必备条件,5年达360学分,并每年年满46学时;在研修过程中,凡被省市通报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评先树优。这本是老师"福利性"的学习培训,却变成了行政指令性的强制要求。把培训和职称晋升、评先树优等事关老师切身利益的规定绑架在一起,从而使培训变了质,走了样。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模块规定的过死,缺乏必要的弹性,有的老师因为家里有特殊情况,无法及时学习发帖,错过了规定的时间,结果被评为不及格。 其次是设备不给力。目前虽然各个学校初步实现了网络全覆盖,也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电脑,但有的电脑配置太低,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死机、蓝屏现象经常发生,再加上网速不给力,有的老师明明作业完成了,却总是提交不上去,干着急没办法;有的时候是网站客服出问题,老师们明明交上作业了,但却没有及时显示,而负责联络的老师,为了所负责的区域在评比中获得好的名次,不得不一次次的催促。 再次是评价虽标准太过主观。为了鼓励老师们研修的积极性,每年研修学习要评出优秀学员、优秀组长、优秀指导老师,而这些荣誉又和晋升职称联系在一起,被赋予一定的分值,从而使研修学习变成了功利化的工具。组长掌控着优秀学员评价的大权、指导老师又掌控着组长的评价大权,只要多推荐几篇作业,就很有可能评上。因此,每年的研修学习演变成荣誉之争、利益之争。不想要的,对学习敷衍塞责,想要的必须疏通关系,而研修就变成走过场,流于形式。更有甚者,为了提高自己的研修成绩,让别人替自己答题,网上公布的成绩并非自己的真实成绩。 最后是研修有些重形式,轻质量。研修期间,上级领导为了保证研修的质量,经常派人下来督查。各学校只好又把老师召集到学校,集中进行研训学习。集中研修的时间大约一周左右,在此期间,也是各学各的,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培训,与在家里自己学习没有什么差别,还不如在家里清净。所谓的检查也只不过是走走过场,领导来检查都不到三分钟的时间,看到老师们看视频学习,人员比较齐整,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就赶紧打道回府了。 研修学习是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培训却至关重要。应该给老师们创设一个优雅的学习环境,让老师们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只有这样,才可能有质的提升和飞跃。学习的时间可以设置得更宽松一些,不那么集中。评价的主动权也最好放给老师,让老师们自评、互评相结合,在评论中提高认识、升华情感。不要把这样的研修学习和名利挂钩,否则,研修一旦带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将会失去研修的意义,既研不深,也修不透,只不过是半生不熟,水过地皮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