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围场县抓住机遇精准脱贫纪实 文/中共围场县委组织部 李瑞兴 曾祥禄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新世纪以来,全县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20余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贫困发生率由49.8%下降到16.5%,在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开创了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 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出脱贫攻坚动员令,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制定了"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2016年开始,国家和各级党委、政府加大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力度,加大政策、措施和财力、物力支持,尤其是派国家、省、市、县各级工作组,驻村帮扶,为我们围场县委、县政府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了力量和活力。 在"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的开局之年,我们县提出了建设"绿色围场、创新围场、智慧围场、美丽围场"和"脱贫摘帽、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向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全体党员干部发出了"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的倡议。经过各级工作组和全县上下齐心努力,2016年取得前所未有成绩,带来非常显著变化。实现32个贫困村2.3万贫困人口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56%,贫困户和人口贫困程度明显减轻,贫困村面貌有所改观,精准脱贫从扶持谁、谁来扶到怎么扶、如何退,都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效。 从"粗放识贫"到"精确识贫" 让"扶持谁"得到了百姓公认 "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精准扶贫理念的鲜明阐释,为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行动指南。围场县是多年的国家级贫困县,虽然经过不懈努力,在扶贫工作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在粗放扶贫时期,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导致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产生了"扶贫"更多是在"扶农"的现象。为此,围场县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坚决淘汰"推估"数据,狠抓"精确识贫",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更加科学可靠的依据。 ——"建档立卡"精确识别。坚持"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总原则,按照规定程序,全面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经过对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进行反复甄别,确保了信息准确、数据有效。截至2015年底,全县共建档立卡贫困村159个,贫困人口8.37万人,达到了"真正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的工作要求,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 ——"比选甄别"公开公认。实行"比选"甄别扶贫对象,具体内容是: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村民先填申请表,首先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比选,再由村"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根据公示意见,再次召开村、社两级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再次公示;如无异议,根据村内贫困农户指标数量,把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确定为贫困农户。这种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的方法,保证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认定公开透明,得到了百姓的公认。 ——"科学规划"减贫脱贫。在准确识贫的基础上,立足县域贫困现状,对"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目标任务进行了五年分解:2016~2018年,通过集中力量攻坚,平均每年减贫33%,使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019~2020年,对脱贫不稳定的贫困村、贫困户继续巩固提高,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从"党政主导"到"合力攻坚" 让"谁来扶"凝聚强大力量 当前,扶贫开发工作正处于"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围场县坚持"党政主导,乡镇主责,群众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原则,深入实施县级领导、帮扶部门、乡镇党委、驻村工作组、党员干部"五层联动"机制,大力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行动,全面推广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村和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方式,汇聚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两新"组织力量,将扶贫攻坚当成最大民生工程来抓,广泛宣传发动,凝聚各界力量,形成了大扶贫格局。 ——"脱贫攻坚"责任在前。该县实行县委书记、政府县长"双组长"负责制,将扶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纳入了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减贫成效考核权重提高到70%以上,考核结果计入干部实绩档案,与各乡镇和县直部门签订了《脱贫目标责任书》。同时,优化扶贫机构、强化机构职能,将原扶贫办和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进行机构合并,由主管副县长直接担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协调各项具体工作,为脱贫攻坚工作压实了责任,明确了任务。 ——"五层联动"包保覆盖。县级领导领脱贫:县处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个乡镇,包联1个贫困村、1~2个后进村,帮扶3~5户贫困户。坚持每月深入包扶乡镇村开展2次以上调研、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领航全縣脱贫攻坚工作。帮扶部门帮脱贫:县直党政群机关、重点企业每个单位联系包扶1个乡镇和1~2个村,协助乡村每年至少争取一个产业项目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分期到乡村开展指导工作,围绕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培养增收产业,促进脱贫致富。乡镇党委推脱贫:乡镇主责,深入研究解决脱贫攻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地制宜谋划好脱贫计划、用好脱贫资金,做好宣传发动,抓好动态管理,调动乡镇及村各方力量,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推动脱贫攻坚。驻村工作组助脱贫:在全县选派159名党员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落实"不脱贫、不脱钩"承诺,实现了驻村工作队和选派第一书记"两个全覆盖",发挥引导、示范、联络、桥梁作用,引领发展助力脱贫。党员干部带脱贫:以"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为载体,深入实施"致富先锋工程",以党员致富能手和党员产业带头人为骨干,建立党员致富示范户、示范基地、示范合作社,建立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帮扶对子机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示范引领脱贫。 ——"聚力攻坚"众志成城。聚力群团组织优势:共青团组织紧紧围绕生产扶贫、教育扶贫、公益扶贫,在全县大力开展贫困村青年创业就业、贫困青少年助学、贫困青少年关爱"三项行动",形成了针对贫困青少年群体的浓厚扶贫氛围;妇联组织则传承木兰皇家满族刺绣工艺,大力发展满绣产业,作为助力精准扶贫的切入点,构建起了"手工业服务中心+实践基地+龙头企业+专业村+家庭户(贫困妇女)"满绣脱贫模式,2016年共培树满绣专业村6个,进一步拓展了贫困妇女的脱贫增收渠道;县总工会积极开展了"极困救助""春风送岗位""金秋助学"等行动,通过开展订单式培训,培训贫困人口700余人次,指导34人成功创业,对接就业岗位512个,实现了阶段性"精准帮扶"。聚力"两新"组织优势:新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两新"组织中广泛开展以"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开发一批龙头带动项目、帮扶一批重点优抚对象、捐助一批贫困学生、解决一批贫困户劳动力就业、落实一批公益捐赠项目、引进一批扶贫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七个一"系列活动。2016年,承德鑫达食品有限公司与虎字村结成帮扶对子,依托公司合作社,吸纳103户贫困户入股,建立有机杂粮基地,每户每年可从中获得分红收入6 000元左右;北京承德商会与哈里哈乡结成帮扶对子,商会选派专人驻乡开展定点帮扶,商会所属14家企业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寻找致富途径的方式,帮助25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有效带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到脱贫攻坚行动中来。 从"漫灌施策"到"精准施策" 让"怎么扶"出实招见真效 "精准扶贫"的要义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受原有扶贫制度设计的限制,原来开展扶贫时,不少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有的项目更像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有些扶贫资金"天女散花"。2016年我县围绕"怎么扶"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八大专项举措:产业和就业脱贫、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脱贫、生态保护脱贫、教育脱贫、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基础设施脱贫、文化旅游"互联网+"脱贫,实现了对脱贫攻坚的靶向定位,同时,全年共整合各类涉农资金4.8亿元,争取社会扶贫资金2 397.3万元,为精准施策提供了资金保障。 ——"八种模式"靶向定位。"到户产业"模式:延伸九大特色产业链,将设施种养、干鲜果品、苗木花卉、中药材、农家游、家庭手工业、山地开发等产业发展向贫困农户延伸,通过提供扶持资金,使贫困农户实现稳定增收。"权益到户"模式:将单户扶贫专项资金投放到龙头企业或合作社,贫困户每年分红得利,由"资金到户"变为"权益到户",实现利益联结共同致富。"捆绑贷款"模式:贫困户贷款入股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县财政对此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降低风险金使用审批门槛,贷款到期由入股企业还本付息,政府贴息支持,贫困户每年分红得利,实现脱贫受益。"园区带动"模式:在产业园区积极探索多种经营模式,建立龙头带动、股份合作、返租倒包、土地合作等联结机制,拓市场兴产业,贫困户共享园区发展成果。"乡村旅游"模式:统筹谋划"六位一体"综合开发项目,在旅游环线打造精品片区,大力培育旅游扶贫示范村,带动贫困户实现旅游产业增收。"功能农业"模式:在国内率先启动建设"中国首个十万亩功能农业(马铃薯)示范园区",通过产业升级带动农民脱贫增收。"光伏电站"模式:自2016年起計划新建村级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130个,借力国家光伏扶贫政策,保证每户每年获得稳定脱贫固定收入。"农村电商"模式:依托"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优势,整合各级电商项目资金,实现159个贫困村农村电商"全覆盖",实现贫困群众"节源增收"。 ——"五个一批"拓宽路径。全面落实移民搬迁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脱贫一批、医疗保险和救助脱贫一批的"五个一批"政策,加强基础建设,大力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以加快农村公共基础服务配套建设为保障,确保实现易地搬迁、易地脱贫,全面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环境。强化社保兜底,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加大本级财政投入,提高兜底标准,把符合政策的人纳入农村低保、五保范围,对其他贫困人口加大医疗、保险和临时救助力度,确保贫困群众困有所保、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难有所助。2016年全县启动了3个贫困村98户贫困人口的易地搬迁工程,新建在建安置小区3个,2017年按"压茬推进"原则,将陆续启动29个乡镇61个村1 932户5 515人的搬迁安置工作。生态保护脱贫1 513户;通过"雨露扶贫工程"扶持652个贫困家庭在校生,利用"三免一补"政策帮扶学生9 805人,发放资金528万元,通过开展"爱心助学"活动,救助学生150余人,发放资金46万元。2016年对农村特困家庭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年内新增低保人口4 215人,实现应保尽保;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03%,医疗救助895人365.6万元,临时救助302人87.8万元,构建起新农合、大病医保、疾病应急救助"三道防线",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 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志" 让"不返贫"稳民心得民意 对贫困户来说,"脱贫摘帽"是雪中送炭,要确保"不返贫"才是锦上添花。2016年我县坚持科学制定方案、严格退出标准、精准识别退出,共脱贫出列32个贫困村2.3万贫困人口,其中发展生产和就业脱贫6 749户2.2万人、易地移民搬迁脱贫98户271人、生态保护脱贫1 513人、教育培训脱贫872人、政策兜底保障脱贫7 408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922人。为了"锦上添花",围场县从建立机制、建强队伍、浓厚"自立自强"氛围入手,让"不返贫"真正稳定民心得了民意。 ——"三项机制"强保障,助力长效脱贫。一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将脱贫攻坚和防止返贫纳入乡镇农村基层党建和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考评内容,强化督导考评。特别是村一级,结合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考评工作,探索建立了"以岗定责、以责考绩、以绩定星、以星定奖"的考评体系,采取乡镇综合考评、组织部门复核的方式,确定星级等次,将脱贫攻坚和防止返贫工作任务作为摘星因素,确保攻坚实效。二是建立"夺旗争星"机制。印发《关于在全县贫困村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夺旗争星"活动的通知》,明确"脱贫攻坚流动红旗"和"共富、带富、致富"党员之星争创标准和评创流程,目前评出乡镇级共富之星59人、带富之星238人、致富之星195人,乡镇级"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45个、县级10个,有效激发了各层面党员带动脱贫攻坚的热情。三是建立"阳光监督"机制。围绕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以"开好四个会议、履行一项报告制度、落实三项监督、做好三个公开"为内容的"4133"村级民主治理机制和村级重大事务纪实档案管理制度,组织贫困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乡镇农经站工作人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切实提高贫困村民主管理水平,确保扶贫资金管理规范、精准使用。 ——"三支队伍"育先锋,给力脱贫带动。一是建强乡镇书记队伍。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每年县委书记分别与每名乡镇党委书记至少谈心谈话1次。2016年,以片区为单位,分5个批次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进行集中调度。在保持乡镇党委书记队伍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推行差异化考核机制,将37个乡镇分为"综合发展型、生态农业型、特色发展型"三种类型,把条件相同或相近的乡镇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科学衡量乡镇党委书记工作实绩。把脱贫攻坚成效作为选拔任用乡镇党委书记的重要依据,推动形成"五个重用、五个不用、五个调整"的选人用人导向。二是激发村书记活力。深入实施"头雁示范"行动,要求每名村党组织书记带头自办、领办或联办一个致富项目,在带头致富的同时,积极带领群众致富。棋盘山镇惠汉村党支部书记赵国民牵头成立惠家建材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吸纳60户贫困户入股经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50余人。郭家湾乡车家营村党支部书记牵头建立金莲花种植园区120亩,辐射带动贫困群众20余户。目前,全县159个贫困村党组织书记中113名为致富带头人,均有带富产业。三是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作用。将党员带富领富情况纳入先锋指数考评体系,引导带头致富党员联系帮扶10户以上贫困农户,争当带富先锋;引导中等收入党员自主创业,主动帮扶5户左右困难群众,争当致富先锋;引导收入偏低党员立足自主脱贫,争当脱贫先锋,并统一制作党员户标志牌,让党员亮身份、亮承诺,接受监督。 ——"多维扶志"富思想,续力脱贫主体。一是大力育才引才。坚持育才引才相结合,一方面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形式,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千人培训计划",細化工种、灵活形式、落实经费,2016年共开设技能培训班16个、创业培训班10个,累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 389人,有510人取得了专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突出感情和事业扶持,动员在外能人返乡创业,推动农村人才回流。黄土坎乡海字村返乡大学生张力伟,利用政策贷款,建立绿环昆虫养殖中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带领15户贫困群众养殖黄粉虫,实现脱贫致富。二是注重"三项培养"。注重将党员培养为致富带头人,将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将党员中的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后备干部,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排头兵"。目前,全县已累计将450名党员在外能人聘为村帮扶支部成员、640名非党在外能人聘为发展顾问,为村级长远发展和长效脱贫提供了智力支撑。三是发动群众移风易俗。从思想教育开始,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强"五大阵地"和农村文化家园,浓厚"自立自强"氛围,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杜绝因婚返贫、因争取享受"低保"等国家政策遗老、弃老等现象,真正实现在产业富起来的同时,思想也同步富起来。 2017年,我县被河北省确定为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同时,在尚未脱贫的127个村中明确了22个深度贫困村。在接下来的脱贫攻坚中,围场县将借力全省对深度贫困县实施的"五包一"机制(即:由一名省委常委牵头,一个省直单位、一个经济强县、一个国有企业、一个金融机构共同负责帮扶工作)和对贫困村实施的"三包一"机制(即:由一名副厅级领导干部带队,一个省直部门、一个有实力的市属企业共同负责帮扶工作)东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推进脱贫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扶贫脱贫政策落地生根,在脱贫攻坚、推进共享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