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黄叶飘零,古道人烟稀少。 也许是时候尚早,路上并没有见他人赶路,马车行使在清冷的道上,日色因两旁森木密集,郁郁昏沉。车经过之处,地上皆纷纷残叶卷起。 若说此道苍凉,却不如觉阴森可怕。 就在此时,张、秦正酣睡梦中,却被突如其来的嘶叫声惊醒。只见,前方不远处,有一伙人正打斗,刀光剑影,杀气腾腾,金属碰击声,阵阵揪心。 张仪见有事发生,欲唤车夫转身回去重新找出路,却只听,"嗖"一声,一剑从前方飞来,正刺怀中,车夫当场毙命落下车来! 不好! 张仪心中一颤,随即拉起缰绳,驶车欲逃。 立时,一人持剑追来!劲道之大,竟将马匹斩于剑下,嘶声震天,车翻人倒,地上一滩血红。 二人惶恐间,剑已于面前,张仪忙求饶,欲叫恶人放过秦天,杀他无妨。刚下手时,却被另一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挡了下来。 两人随即撕斗起来。 "当、当……" 不下几招,只见侠士长剑灵动,闪身一躲,箭步飞于恶人身后,一剑串下,那斯便应声倒地。 前处众人一瞧,杀出个"程咬金",皆放下之前的仇恨,凶神恶煞般杀来! 侠士见又有人前来,便叫张秦二人躲在车后!遂冷哼一声,"送死"既上前迎去。 众恶人围起而攻,却不见伤此人半点,其武功更显胜于他们之上,不,应是胜上几倍不止!只见侠士,荡开长剑,灵光一跃,放手一刺,一恶人已倒地而亡。突然,二恶从身后飞来,英雄回身一开,长剑一挡,不容对方缓出手来便还击一招,二恶亦倒于血泊。余下四恶见状,大声喝来,前一刀,后一剑,左一抢,右一叉,四人尽数袭来,危难之刻,侠士立身一震,剑气荡肠,当即"刷刷刷刷"连刺四剑,剑剑穿心! 啸风过后,地上已躺数具尸首。张仪本性纯良,看到此景于心不忍,悲叹道: "都是因为我们他们才会惨死荒野……" 壮士,一听此人竟不顾先前危难,险些惨遭恶人们毒手,却会可怜其斯,刹时当头训道: "小兄弟无需伤悲,恶人不除,天下众生便会遭殃,此世决不能有妇人之仁!" "对,这位大哥说得没错,方才要不是被他救了,我和你早就死了,那些人是坏蛋,死了正好!" 秦天的爽直令侠士刮目相看,"看不出这小兄弟是性情中人!在下,赵国人,赵岳,今有幸在此和两位相识!" 张仪端量此人,气宇轩昂,高大威武,方才的身手非常人所及,心想,定是个来头不小之人 随后,二人也向他表明了各自的身份,当赵宇获悉张仪和秦天欲前往邯郸时,便提议结伴而行,彼此有个照应。 两人商量后欣然答应下来。 临行前,张仪看到尸横遍野,心中不忍,于是便将他们一一埋了。 "当……" 这时一块刻有"鬼"字的令牌从一恶人身下掉下。 "赵大哥,请问这是什么门派的令牌?"张仪问道。 "这……,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实在不知是何门何派所有。妥当的话请交于在下处理!" 赵岳看到此令牌,脸上露出一丝慌张的神情,遂请求交于他处理,对于这个要求,张仪自然是答应下来,心想,等到邯郸后,世间之事都与我无关了,还要这令牌有何用? 很快将尸体埋了后,三人便踏上去邯郸的路途…… 前方茫茫未知路, 风惊云变,熟人悉? 是福,是祸, 皆由己? 苍天为证, 一魂索乾坤。 …… 赶了一天的路后,此时日当正午,邯郸城已立于他们面前。 邯郸,不愧是赵国的都城,护城河既深且阔,城墙又高又厚,架势之大,令人肃然起敬。 只见城门口,把手深严,守门士兵个个严谨,来往之人皆被盘问搜身,为何气氛会如此紧张? "大哥前面怎么了?"秦天问道。 张仪摇头不知,忙请教赵岳 "赵大哥,平时这都是这么深严吗?" "平时虽把手深严,但也不至于如此!"赵岳亦不知怎么回事。 就在此时,前面的老者插话: "你们是第一次来邯郸吧,听说国君昨日被人告之,有人今日欲来行刺,于是今天一早便下令严格把手,所有携带兵器者皆要处斩!" 随后指了指赵岳的配剑,又道: "我看你,还是仍了这东西吧!小心招来杀身之祸!" 老者言之有理,二人担忧起来,也奉劝赵岳。 可是,这赵岳不知哪来的胆子,非但不仍,反而叫张、秦两人随他一同前往城门口。 "站住",守城士兵见三人前来凶神恶煞般喝到! "把眼睛擦亮点,瞧瞧我是谁!?" 赵岳的厉声反而把士兵愣住了。随即亮出随身宝剑,士兵定睛一瞧,便慌了神,忙下跪请罪,一旁的张仪和秦天看着,脑子里空荡荡的。 士兵一个劲的磕头,从口中听到听到:"殿下饶命,殿下饶命……" 这赵岳究竟是何人,竟会受此礼遇!"殿下!"难道……? 张仪勃然默念道,心中已有疑云。 三人在众士兵的恭迎下,风风光光的进入城中,张仪脸上露出尴尬滑稽的表情,而一边的秦天却倒很适应。 进入城中,秦天四处观望,这邯郸城真是热闹,车马熙熙,人山人海,当街的叫唤声也比他国震耳,在这乱世之秋,能够有此繁华真是奇迹! 张仪看到此般景象,叹道: "如果天下诸城皆能如此,这老百姓也能安心了!" 赵岳听在一旁,看在一边,虽不曾言语,但脸上却露出一丝忧虑。 接着,他便匆匆向二人告别。 "赵大哥,我们什么时候还会见面?" 张仪看秦天问道,自己也插了句。 "对,赵大哥,之前你在林中舍身相救,等我们安顿下来便会去俯上登门道谢!请您告之在下住址!" 以理相报,这本来是一件相当正常的事情,可是赵岳却委婉拒绝了,只道了一句"他日有缘再见"便拜别二人。随后,消失在茫茫人群中。 秦天看着远去的赵岳,觉得此人甚是古怪,询问张仪: "大哥,这赵大哥是什么人呢?为什么神神秘秘的?不肯告诉我们住址啊?" 张仪微微一笑,缓缓答道: "别人不肯告之,必然有他的难处,我们又何需逼问呢?" 秦天听听蛮有道理,点头应道: "恩,大哥说的没错,管他去呢!" 看到秦天生龙活虎的样子,张仪心中暗暗欣慰,口中念道: "还是快些把书简交给师兄,可以尽快远离这世事!" 穿过繁华的街道,一路询问下去,走到青石板路的尽头后,一座宏伟的府邸出现在二人眼前,此处和郢都的相国府一般大小,却比它来的更奢华些。 这座建构宏伟大气的宅邸之前,左右两边分别有两根青龙柱威严耸立,而靠后的石阶处,两尊栩栩如生的石狮像两位开门神般坐于此,抬头一看,朱漆大门上的匾额清楚地写着"武安君府"四个金漆大字。瞧这架势,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秦天看到如此奢华的地方,疑问道:"大哥,我们找的人住在这里吗?" "恩,我的师兄——苏秦现在已是赵国的武安君。" 听到是大哥的师兄,秦天不解: "大哥,那你为什么不来投靠他呢?这样也不用在郢都吃苦了啊?" 听到秦天这般问到,张仪笑了笑: "我对攀权付贵没有兴趣,这点你不清楚吗?阿天" 对于大哥的心思,阿天自是清楚,只是为了这而受苦,他替张仪感到不值。 说到这里,守卫的士兵看到张、秦二人在这低声细语,鬼鬼祟祟的,上前喝道: "武安君府岂容你们在此逗留!来者何人!" 张仪一惊,没想到自己会被误认为是可疑人士,不免讽刺。 随答应道: "在下张仪,奉师傅之命,送一书简给师兄!" 听到是姓张的,士兵的脸色就像是夏天的天气一般,由雷雨一下放晴了。 "哦,原来是张公子啊,先前总管已有吩咐,小人这就去禀报!请稍等片刻!" 张仪奇怪,怎么,我们的到来,他们已经知道了呢? 过了一会儿,一个略显发福的中年男子,从府中走了出来。 看到,门口的张仪二人,热情地问候道: "小人姓吴,是这里的管家,两位公子旅途劳累了,快进府来,我们大人正在前堂等候二人!" "这管事的还算客气,不像有的狗,连主人都不认识!" 秦天都哝着小嘴,还为刚才一事愤慨。 "是,是,这位小兄弟教训的是,还不快向这位小兄弟道歉!"吴管家不愧是见过世面的人,忙扮起了和事老。 看到士兵低腰道歉,阿天也不说话了,算了,给大哥师兄个面子,不计较了,心想。 小孩子就是小孩子,脾气来的快,也去的快。 张仪看在眼里,明在心里,知道阿天对他敬重,所以也不说什么了。 士兵推开朱漆大门,二人便跟随吴管家踏入了"武安君府"。…… 第四章《幽林遇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