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被誉为是一代兵仙,他带兵作战的能力是一流的,当时基本上没有几个人是韩信的对手,即便是放在其他时代,或许韩信也能够成为让人闻风丧胆的人物。韩信一开始投靠了项羽却得不到重用,后来在刘邦手下混的非常好,而且有了韩信之后,刘邦才逆转了自己的劣势,那么如果当时韩信谁也不帮,那么楚汉之争的结局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刘邦和项羽定下"楚河汉界"的和平协议后,项羽率军返回楚地,但是刘邦和张良商议,最终公然撕毁协议,迅速追击项羽,同时,刘邦向韩信、彭越、英布发布消息,要求他们调兵遣将,大家一起消灭项羽,但是当刘邦追击到固陵的时候,韩信和彭越并没有按照刘邦的约定前来会师,导致刘邦固陵惨败,这个时候,刘邦没有选择逃回关中,而是向张良询问计策,因为他清楚,这是歼灭项羽的最佳时机,可能也是最后时机。 张良不愧为刘邦集团的第一号智囊,他分析了当今形势,并指出: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通过张良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楚军马上要被破了,但是韩信、彭越却没有封地,如果君王(刘邦)能够许诺韩信、彭越在击破楚军后,共分天下,那么,他们肯定就马上来了。如果不来,将来的事还难说。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张良建议,天下还未定,君王可以多许诺一些地方给韩信、彭越,这样让他们觉得是为自己的事业作战,那么楚军很容易就歼灭。 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穀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最终,韩信和彭越高高兴兴的来了,那么,刘邦大军对楚军作战,指挥权在韩信,可是,他们的军队是如何分布的呢? (垓下之战汉军阵型)汉军以韩信亲率三十万人为主力,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刘邦坐镇后方,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在刘邦军后待命。韩信率汉军向前推进,在不利的情况下开始向后后撤,而由两翼向前推进,楚军受挫,韩信率军向前推进大败楚军于垓下。 也就是说,在这场楚汉终极之战中,韩信是主力军,此战楚军伤亡8万,而最终楚人将这笔账记在了韩信的头上,并且此战过后,刘邦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掌控全局的境界。 刘邦通过垓下之战,受益最大,因为他一方面彻底歼灭了楚军,一方面收剿了韩信的一部分兵力,同时还削弱了其他诸侯的实力,如英布、彭越等人,最后,刘邦在定陶登基,更是把韩信的封地给弄到楚地,汉军击杀楚地八万男儿,这笔账楚地人怎能不和韩信算计? 韩信和刘邦的恩恩怨怨实在是由来已久,当初刘邦瞧不起韩信,后来韩信有两次没有援救危难中的刘邦,而刘邦更是两次直接到韩信的军营,夺取韩信的军权,所以说,汉初三杰里面,韩信最后被残杀,这和韩信本人的作风也有很大的关系。 为什么小哥详细的介绍了"垓下之战"?因为"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的终极之战,假如韩信不参加"垓下之战",那么后来的发展会怎样呢? 在垓下之战中,刘邦本部人马二十万,韩信人马三十万,英布、彭越等诸侯军二十五万,汉军共计七十五万人,而在和楚军的交战中,主力人马是韩信的三十万人,也就是说,假如韩信不来,那么吃饱喝足的四十五万人的汉军能不能击败粮尽多日的十万楚军呢? 小哥认为汉军可以击败楚军,但是项羽至少能率2万人马退走,渡乌江,归楚地。 也就是说,没有韩信军团的汉军,是无法剿灭楚军的,项羽率领的楚军曾多次以少胜多,刘邦、彭越、英布、灌婴等人的军事才能很明显不及韩信。假如这样的话,天下形势又成了项羽、刘邦、韩信等诸侯割据的地步,因为韩信在刘邦两次相请,许诺大片土地的情况下都不为所动,那么很明显,他要脱离刘邦,自立为王了,而在韩信的带头影响下,英布、彭越、臧荼这些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那么,诸侯混战多年之后,这些人谁会统一天下呢? 在上面的这些军阀割据中,我认为最终统一天下的还会是刘邦,首先项羽做不到统一天下,因为根据小哥的看法,项羽征战多年,不注重提升军团管理能力,打了那么多年仗,地盘没扩大多少,军队人数也没有上升多少,看看比他晚的刘邦、韩信,动不动就几十万人,而项羽打了那么多年,根基还是楚地男儿十多万,再者项羽不注重物资管理,和刘邦的多次交锋都是因为粮草不济而见好就收,兵法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可见项羽徒有勇武,管理真的不行。 再说韩信、英布、彭越等人,一个人能不能成功,要看他的班底,项羽以前有范增谋划,范增走后,军团管理基本上就是项羽自己管了,而刘邦的班底则非常雄厚,有死心塌地的张良、萧何、周勃、陈平等人,这些人的智谋都是非常厉害的,合纵连横的手段一个比一个高明,假以时日,英布、彭越之辈必为刘邦军团吞并,而韩信军团和项羽军团,终将被刘邦举半国之力讨伐,说不定刘邦还没来,韩信和项羽就已经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了。 因此,假如韩信在楚汉相争中两不相帮,那么中原统一要迟很多年,但是最终,刘邦军团大概率会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