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跑步脚跟还是脚掌着地


  对于前脚掌落地、后脚掌落地这两种落地技术,各有各的支持者。很多日本的跑步书籍都提倡后脚掌落地,从目前比较流行的角度来说,认为后脚掌落地不利于缓震,支持前脚掌的较多,那长期坚持跑步对身体有哪些好处呢?坚持跑步会让你有颗强大的心脏及心血管系统功能。在提高最大摄氧量的同时向身体各个器官输送的氧量大大增加,各个器官的工作质量自然大大提高。另外中长跑会加速血液循环,使冠状动脉有足够的血液供给心肌,从而预防各种心脏病。通过下肢的运动,促使静脉血流回心脏,还预防静脉内血栓形成,那么跑步脚跟还是脚掌着地好呢?
  首先对这两种跑法先有个定义,前掌落地跑,并不是指用脚尖脚趾跑步,而是指落地时用脚掌落地,后跟也要落地,但几乎不受力或者轻微受力。目前流行的《天生就会跑》推崇的赤足跑、极简跑鞋跑以及尼可拉斯.罗曼诺夫博士所著的《跑步,该怎么跑》的姿势跑法在小编看来都可以归于这类跑法,这种跑法的好处能利用足弓的弹性缓冲跑步所带来的冲击力,并能有效防止落地脚过于前伸,过于前伸是有危害的,会导致落地脚在身体重心前方,而落地脚在身体重心前方往往会造成膝盖伸直从而产生刹车效应,这种效应会导致地面反作用力加剧,不仅难以提速还会对膝盖造成伤害,严重时甚至会震荡到脑部,同时这种过于前伸往往是由大步幅造成的,因为大步幅在肌肉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落地脚过于前伸。
  而前掌落地跑能有效的防止落地脚过于前伸,会自然形落地脚在身体重心下方,这就更有利于落地脚的膝盖保持微曲,这就不仅能利用足弓减震,还能利用膝盖这个天然弹簧进行减震。
  所以,它的跑步要点是,上半身正直,落地脚在身体重心下方,前掌(脚球)受力落地,后跟也落地但几乎不受力或较少受力,膝盖微曲,前掌落地受力后利用足弓和膝盖缓冲后蹬地离地,同时保持小步幅,高步频,这种姿势对减轻膝盖的压力是有利的。
  前掌落地跑法还有个好处是能某种程度上纠正内外翻引发的不正确的跑姿,也就是说长期练习前掌落地,对改善O型和X型腿都会有帮助,甚至在赤足或者五指鞋的跑法下,一定程度能帮助扁平足足弓的恢复。
  据统计,膝关节的伤病是跑步的头号杀手,占据了跑步损伤的37%,所以,前掌落地跑的推崇者说这种跑法能减少膝盖损伤,这的确是的,但号称永不受伤,那就夸张了。虽然前掌落地跑对膝盖压力小了,但是对足弓、脚踝附近韧带以及小腿后侧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压力大了,很多人刚开始这种跑法,小腿后方的肌肉酸疼就是这种小腿肌肉压力大的不适应反应。肌肉酸痛还算小事,毕竟肌肉恢复起来快,但如果造成足弓和脚踝附近韧带的损伤,则恢复就很慢,恢复得按月计。脚踝也是受伤的第二大户,受伤比例也高达20-30%。
  后跟落地跑,这是大部分人刚开始跑所采用的一个"传统"跑姿,这里不再多描述,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了解,但有些要点可能大部分人不掌握的,一个良好的后跟落地跑应该是:后跟落地,同时前掌也着地或接近着地状态,但很少着力或不受力,后跟落地后迅速过度到前掌,这种过度方式也起到了缓冲的作用,然后前掌蹬地离地。其他的要求和前掌落地跑一样,上半身正直,落地脚在身体重心下方,而不过度前伸,落地脚的膝盖微曲。
  但不少人在跑的时候,往往落地脚过于前伸,膝盖摒直,步幅过大,这是跑步所忌讳的姿势。同时受力肌群主要是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和脚后跟,这样跟骨痛就比较容易发生,而股四头肌是保护膝盖支撑力的主要肌群,当股四头肌比较孱弱或者跑量增大时,膝盖也就容易疼痛。
  另外,由于后跟落地跑,容易形成脚尖上钩的姿势,这会容易引发胫骨前肌疼(外胫夹),一般会觉得是小腿迎面骨疼痛,其实是胫骨前肌疲劳。后跟落地和前掌落地跑的区别在于受力肌群不同,还有就是脚接触地面时间较长,毕竟从脚跟过度到脚掌需要点点时间,这和前掌直接受力发力有不同,所以,相对来说,步频不易提高,速度也相对不容易加上去,除非提高步幅,提高步幅就对肌肉要求更高,肌肉受伤的概率就高了。
  通过本站小编的介绍,跑步还是脚掌着地比较好,是比较健身的跑步姿势,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跑步方面的知识,那就继续关注本网跑步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
网站目录投稿: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