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高考心理急诊问


  一模二模的成绩不理想,我考大学还有希望吗?——Psy525.cn
  孩子每天复习很辛苦,我不知道能帮他什么忙。
  班里的气氛很压抑,我要怎样才能让大家活跃一些?
  高考临近,很多考生、家长和老师都在被这些问题困扰。针对这些疑惑,本刊采访了高考心理专家王极盛教授。王教授说,高考成功=实力+心态。在最后冲刺的一个月里,调整心态显然是最有效的方式。
  考生的心态调整Q1:我的一模成绩跌了十五名,老师找我谈话,父母也苦口婆心地劝我说,只要不紧张下次一定能考好。我很焦虑,觉得努力也没用,很沮丧。
  我通过多年的高考心理研究发现,一模二模是考生的一个心理坎。其实,很多考生并没有意识到一模二模的真正意义。那么,它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我先给你举两个例子。
  2006年重庆的文科状元,是个女孩,她考上了北大。你知道她是怎样看待一模二模的考试成绩?她说,一模数学考了150分(满分),我不高兴,这等于白考了。因为我肯定有不会的地方,这次考试没有暴露出来,那么高考的时候很可能就会遇到,那时候再暴露就晚了。二模考了130分,错了几道选择题,我特别高兴,马上把这些知识点弄懂,高考时我就不害怕了。
  还有一个例子,是北京的一个考生。一模考了670多分,所有人都认为他肯定能考上清华北大。结果,一模后一个多月基本不复习,整天玩游戏。二模一考试马上掉下了100多分。
  其实模拟考试的作用就是让我们查漏补缺、改正错误。如果考生只盯着分数名次的高低升降,那么肯定会扰乱高考前的情绪。但是,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模拟考试中做错的题,高考时肯定不会再错;模拟考试分数下降,那说明高考时有上升的空间。这样,高考前就能保持心态平稳斗志昂扬。在此,还要劝告一模二模成绩很好的同学,一定不要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很可能是高考失利的导火索。
  Q2:我拼命复习,但成绩总是不见提高。而另一个同学经常玩,马上高考了也没见特别努力,但是总考前三名。我觉得特别不公平,而且对自己也没有信心了。真的是我太笨吗?
  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回答:第一是心态。在我访谈的高考状元中,绝大多数人都提到了一个重要经验,那就是"不跟别人比,只跟自己争"。我们的教育中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太强调同伴间的比较竞争。家长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多聪明",这在无形中就给孩子造成了打击和消极暗示。在还有一个月就要高考的前提下,我建议考生只看自己成绩的升降,不要管同学的成绩好坏。否则,你的情绪会被过多的因素干扰。具体做法可以列一个表格,把大小模拟考试的成绩做个记录,看看自己这一次比上一次进步了多少,增强自信心。
  第二个方面要强调的就是学习方法。2006年陕西的高考状元告诉我,他从来不做老师没布置的作业,从来不买一本教辅材料。但是,他会把课上45分钟充分利用,绝不走神;每做一道题他都会认真思考,摸清这类题的规律,这样做一道等于做十道,可以触类旁通。事实上,很多考生拼命做题只是求个心理安慰,并没有真正掌握解题要领。这种做法不可取,而且陷在文山题海中,考生的情绪很容易烦躁,结果适得其反。要记住一点:高考成功靠的是思维取胜、方法取胜,而不是死记硬背多做题。
  Q3:我好像有考场恐惧症,一进考场我就头脑混乱,呼吸急促。这该怎么办呢?
  2008年,北京的一个考生第二次参加高考。考试铃刚响,他就感觉胸闷,无法呼吸。老师打了120,急救人员来了一检查,发现什么病都没有,就是紧张过度。这位考生属于比较极端的表现,但是,头脑混乱、呼吸急促却是很多考生在考场内都会有的反应,他们从考场下来后说:"大脑一片空白,原来会的题也做不出来了。"
  我曾经研究过20个影响高考成功的因素,前三名分别是:考生考试中的心态、考生考前的心态、学习方法。考试中心态的调整最重要,也要求最快速。我教给大家三个小妙招:
  1.深呼吸。要领是:缓慢而有节奏地吸气,憋住一两秒钟,然后再慢慢呼出。
  2.想象自己最成功的一次考试经历,找回那种非常顺畅的答题经历,并且留住这种感觉。
  3.走进考场时要挺胸抬头,步伐有力,走路的速度比平常快1/4,信心马上就能出来。
  Q4:我有一个习惯,每考完一门就要对答案。如果没发现自己做错的地方还好,如果发现了错误,我就会特别沮丧,下门功课没法儿考了。但是这习惯又改不了。
  考完为什么要对答案?因为不确定。人一旦对事情没有把握,就想从周围人那里找到证据支持。而且,一般这种情况,当事人甚至会盲信这些证据。所以很多考生会发现,虽然对答案的两个人都不知道究竟哪个是正确的,但是,往往都趋向于认为自己做错了。这又增加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虽然对答案可能会让你获得一种安全感,但是我的意见是:考一门算一门,考后决不对答案。
  Q5:我在考试的时候特别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如果有人答题很快或者提前交卷,我就会焦虑,觉得自己答不完了。
  2008年高考第一天中午,北京一个考生给我打电话,说:"王教授,我的语文考砸了。"我问他怎么了,他说:"我还没做两道题呢,坐在我旁边的那个考生就翻了一页卷子了。人家答得那么快,肯定是什么都会,而我却什么都不会。"我告诉他,恰恰相反,那说明你会他不会,他正是因为没有会答的题才翻得那么快。
  其实,这就是怎样运用心理暗示的问题:同样一种行为,你是把它解释成对自己有利的含义?还是给自己造成心理压力,显然前者更有利于高考成功。
  家长的心态调整Q6:孩子说复习太紧张,提出每晚玩一小时电脑游戏来放松。我应该答应他吗?
  复习间隙的放松对考生很重要,很多高考状元反映,在高考前他们仍然会上网、看电视。但是,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自制力非常强,说好只玩半小时,那么无论多么感兴趣,半小时后也会准时开始复习。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能保证孩子有自制力,或者可以通过家长的监督来使他自制,那么适当放松是很好的。另外,家长可以通过这件事培养孩子的自律性:给他准备一个小本子,让他把每天的计划按时间顺序列好,做完一项划掉一项。这个习惯的建立不仅有利于高考,而且对他的长远发展都很有好处。
  Q7:还有一个月就高考了,我想请假在家照顾女儿,让她安心高考,但女儿坚决不同意。我应该怎么办?
  听你女儿的。因为你请假在家照顾她,虽然让她的生活更有保障,但却增加了她的压力。即使你嘴上不说,你的行为也在暗示她:你看妈妈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一定要用好成绩来回报我。换个位置想想,你愿意受到这样的胁迫吗?
  中国考生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家庭。我曾经调查过,90.4%的考生认为考不好对不起父母,这是最让他们感到难过的。我还曾经遇到过一位家长,女儿高考三天,他就在考场外面站了三天。女儿本来数学是强项,结果高考却只考了58分。原因何在?女儿说,遇到一道不会的题马上就想起考场外烈日下的爸爸,心里一慌眼泪就流下来了,下面的题更没法儿做了。所以,我要告诉家长们,过分关爱就是桎梏。
  Q8:最近,我非常关注网络上有关高考的信息,比如出题难易程度、作文预测方向等等,我不知道这些信息要不要告诉孩子?
  在高考前,没有人能够确定出题方向。我们总是认为信息多了有利于准备,这是一种思维误区。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面临过多选择的时候容易焦虑无措,反而比往常更难做出抉择。我的建议是,在马
  上高考的情况下,不要拿这些信息干扰孩子,应该让他在一个平静平常的心理状态下迎接高考。
  而且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家长的情绪很容易影响考生,所以,做父母的不要因为一些小道消息而紧张慌乱,那样只会让孩子心里更没底儿。
  老师的心态调整Q9: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告诉我:"老师,你不要再说我是北大的料子了,这让我压力很大。"我到底应该怎样给学生鼓励呢?
  举个真实案例:山西有个考生,成绩特别好,老师都认为他考清华北大没问题,干脆在学校里公开称他为"高考状元"。高考的时候,这个学生每做一道题就想:千万不能错呀,如果丢一分就当不了状元了。结果,他最后连山西省的重点大学都没考上。
  如果鼓励的表达方式不恰当,那么就会变成压力,适得其反。其实,老师对学生的鼓励不应该表现为"你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而应该给他们传达这样的理念: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发挥正常的水平。这样就足够了。
  Q10:有学生反映黑板上的高考倒计时让他心慌,没法儿安心复习。但是,这又是督促复习的好方法。倒计时对考生究竟是利是弊?
  高考需要压力,因为适当的紧张有利于发挥。还有一个月就要高考了,但是考生一点都不紧张,这肯定不是好现象。打个比方,百米赛跑马上开始,所有人都做预备姿势,只有你大摇大摆地站在那儿。
  等枪一响,别人冲出去了,你输在了起跑线上。
  但是,对于倒计时的问题,我也跟很多校长、老师讲过,这对考生是一个刺激信号,是压力源,要恰当使用。我的建议是:5月6日之前不要搞倒计时,因为超过一个月的紧张反而容易造成倦怠,你让学生的神经早早进入备战状态,到了高考那一天反倒容易松懈。另外,考前十天内应该取消倒计时。没有考生会忘记高考这件事,对于已经内化到他们心坎的高考时间,你再不断提醒,就是增加压力。
  Q11:进入总复习之后,班里气氛很压抑。我用什么办法能让学生活泼一些?
  有三个简单可行的方法:
  第一,在班级黑板报上题写一些标语,标语内容不应是督促复习的,而应是轻松一些的,比如"高考只是人生的一程,是一种财富",或者让学生畅想一下未来。
  第二,在课间休息时播放一些轻松积极的音乐,组织学生游戏,而不是闷在教室里做题。
  第三,考生进考场之前,老师要对每个学生微笑,并且轻拍他们的肩膀。身体语言能带来最大的安慰作用和精神力量。(专家/王极盛采访/张鸣)
  高考快速调节心态三部曲
  Step1
  高考当天从家里出来到考场的路上,只要看到老师同学都要主动问好,面带微笑。你问好,对方一定会同样问候你。微笑和问候最能让人感到支持的力量,胜过千言万语。
  Step2
  进入考场之后,要主动与监考老师打招呼,并且热情地看着老师的眼睛。这样可以减少陌生环境带来的无助感,拉近自己与监考老师的心理距离,不会让你感到害怕。
  Step3
  坐到座位上以后在心中默念三遍:我一定会成功!
  高考时家长"五要":
  1.考前考中家长心态要稳定。
  2.家庭气氛要温馨。
  3.考前只对孩子说一句话:"只要你尽力就行。"
  4.确保孩子身体健康,不感冒不拉肚子。
  5.在6月4日晚上督促孩子检查高考必备工具,而不要高考前夜才检查。
  高考时家长"五不要":
  1.不要规定孩子每门课考多少分。
  2.不要在考前议论志愿问题(考前报志愿除外)。
  3.既不要威胁,也不要承诺。不要说"考不好看我怎么收拾你",也不要说"考好了给你买辆车"。
  4.不打听孩子考得好不好。
  5.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送孩子上考场。
  高考时家长的五个心理误区:
  1.过分关爱的误区。在高考前家长不要对孩子过于热情、过分关心。这样反常的举动会让考生紧张,觉得你是在施加压力。其实只要跟平常一样对待孩子即可。
  2.过分监督的误区。不要把孩子分分秒秒都放在你的监视之下,每天都要说几遍"认真复习"。过分督促容易激发叛逆,往往会造成与你希望相反的效果。
  3.过分期待的误区。对孩子的高考成绩要有合理的期待,这样既能降低期待造成的压力,还可能使孩子在平和心态下超常发挥。
  4.只重言传不重身教的误区。有的父母让孩子学习,自己却每晚看电视到很晚,这会让孩子受到诱惑,并且感到不公平。我的建议是,考前一个月,家长要减少娱乐活动,最好能跟孩子一起学习,制造复习氛围。
  5.只关心身体健康,不关心心理健康的误区。
  考前一个月提高15分的心理方法:
  1.小步子大目标。不要想考多少分,而要确保每天完成既定复习计划,只管眼前。
  2.抓紧抓好课上45分钟。防止走神的要领:上课时眼睛盯着老师眉毛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只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保证完全弄懂。
  3.充分利用每天两个最佳记忆时间:睡觉前半小时和起床后半小时,洗澡、洗脸的时间都可以利用上。
  4.文理科交叉复习。变换思维有利于记忆。
  5.学会放弃。不跟大题、难题纠缠,保证有限时间内掌握尽量多的知识点。
  6.在考场上注意把握难、中、易的比例,靠简单题、中等题取胜。先做简单的,让自己形成自信和成就感。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
网站目录投稿:慕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