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年轻的时候不努力拼搏,等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就拼不起了,但是历史上却还是有很多年轻时候籍籍无名,等年纪大了才开始有一番作为的,比如汉高祖刘邦。他起义的时候都已经48岁了,年近半百,放在古代差不多也是快要养老的年纪了,但是却从此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不过他在此之前都在干什么呢? 在封建王朝的历史中刘邦是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他算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他起兵的时候年龄已经达到四十八岁了,就连他的强进对手项羽这个时候才二十四岁,那么刘邦在起兵前这几十年中他都在做什么呢? 史书上对刘邦起兵前的经历可以说是记载的很不客气,把他说成了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一事无成,就是这样的人还做了皇帝,想想也不可思议。可是,你要反过来想,刘邦这个熊样还能做皇帝,不是说明他的本事是真大嘛。 其实说刘邦在48岁之前一事无成,还真是冤枉他了。相反,他的经历放在现在来看,我们普通人还是要相当羡慕的。 刘邦出生在一个相对来讲还算富裕的家庭,最起码吃喝不愁,有房住,有衣穿,这在战国末期是相当难得了,也因为家庭的原因,刘邦还能去上学,可是这个知识水平到底如何,不得而知,不过最起码是认得字的。这一点放到现在肯定也会贻笑大方,不过在那时候,能认识字已经是很难得了。正因为有了点所谓笔墨,长大后的刘邦对家里的农活是一点不上心,觉得读书人怎么能去田里干活呢。气的他老爸刘老太公常常教训他,说他以后肯定会饿死,不如他哥哥刘仲赚的家业多。 从表面上看,刘邦的确是一个小混混,整日骗吃骗喝的。在乡亲们眼中,刘邦不是个孝顺儿子,整天游手好闲,不事生产。这也就算了,还经常混吃混喝。刘邦喝酒吃饭从来不给钱,说好听点儿事赊账,说难听点儿就是吃霸王餐,因为赊的账从来还不上。都是乡里乡亲的,店家也不好闹的太难看。 然而,后来渐渐地,店家发现,只要刘邦一去店里,客人就会比平时多很多。因为刘邦为人讲义气,很多人同龄人都愿意与刘邦做朋友。刘邦能做出吃霸王餐这种无耻之事,别人可做不出来。因此渐渐地,店家就不在计较刘邦的酒钱了。 刘邦虽然看起来整天吊儿郎当,朋友都是一些三教九流之人,比如车夫夏侯婴,卖狗肉的樊哙等。然而正是因为如此,刘邦的见识才渐渐宽广起来。因此刘邦无论是谋略还是见识方面,又或者是识人方面都高于常人。 刘邦的这些才能都为后来的起兵打下了基础。事实证明,刘邦叫的朋友都不是普通人。后来在打天下的时候,他的这些"狐朋狗友"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邦并不是像邻居们认为的那样胸无大志。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刘邦就开始有意识地结交有威望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想要投入信陵君无忌的门下,只可惜走到半路,信陵君死了,因此只好又投入张耳门下。 正是因为凭借在张耳那里见到的世面,才得以当上了老家沛县的一个亭长。级别虽然很低,比县令还要低,但至少也是公务员编制。我们现在每年的国考都要吸引几百万的人去考试,不过也是为了一个编制而已吗?还有更多的人穷其一生,都得不到一张进入仕途的入场券,所以不能小瞧刘邦当的这个小亭长。当了亭长后的刘邦还得以娶到了当地大户吕公的女儿,吕雉。不得不说吕公的眼光毒辣,也说明刘邦的确有很大的能耐。要知道,当时的沛县县令想娶吕雉都被吕公一口回绝,可偏偏吕公看上了还是亭长的刘邦。 再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应该清楚了,秦末天下大乱,刘邦押送一批犯人去骊山,可是路上跑了很多人,于是刘邦效仿陈胜吴广起义,于是也掀开了秦末最为精彩的刘邦创业的故事。 看到这里,我们知道刘邦能闯出一番事业,跟在张耳门下当门客是有重要关系的,也因为张耳的原因,才促进了刘邦的想法,刘邦的眼界和能力都在这时候得到了极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