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分钟读完系统之美决策者的系统思考


  9分钟搞懂系统思维
  你好。我是翁炫读书会的成员李正阳。这次,我给你介绍的书是《系统之美》。
  这本书讲的是,系统思维,是应对复杂性世界唯一有效的方法。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的主旨,我给你举个例子。
  小张新入职一家公司,工作兢兢业业。没几天,订单量猛涨,导致工作量翻倍,小张为了保持业绩,主动加班,前两天超额完成任务。随着订单越来越多,小张加班也越来越多。加了一周班后,小张身体垮了,白天无精打采效率低下,连正常的工作量都完不成了。
  小张以为多工作就能多完成任务,这是线性思维,他只看到事物之间单向的、直线的关系,他的策略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如果小张继续加班,身体越来越差,未完成的工作会越做越多,形成了恶性循环。
  小张该如何跳出这个困境呢,这个问题中涉及到"客户增长"、"工作量"、"加班"、"效率"等多个因素,使用线性思维简单的变换其中某个因素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与线性思维相对应的是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从更多维度、更长远的视角看问题。从整体看局部问题,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从长远看现在问题,透过现象看到趋势。
  使用系统思维看小张的问题,小张可以暂停目前工作,花时间提升工作技能,体能提升工作效率自然上来了,工作完成后剩余的时间可以继续提升能力,工作能力提升又会提升工作效率,这样正向循环让小张的能力越来越强。
  这就是系统思考的魅力。《系统之美》这本书说的就是系统思维这件事。
  这本书作者德内拉·梅多斯,是系统思考领域的大师,她从事系统思考研究、应用和教学30多年时间。她的老师是系统动力学创始人,她的学生是《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
  《系统之美》是德内拉·梅多斯在系统思考领域30年的经验积累。虽然在系统思考理论研究中会涉及到数学公式、建模、计算机,但是在这本书中不会涉及到这些抽象的知识。作者选取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事件做案例,深入浅出,理解起来会比较容易。
  不管你对系统思考是否了解,学习了这本书的内容,你将有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认识世界。
  提起系统你想到了什么?是不是想到了机器、电脑、精密的设备,这些沉闷而无聊的东西。是不是以为,不从事相关的工作就接触不到系统。其实,系统随处可见,在我们身体里,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先看看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一个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构成、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整体。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系统由三种要件构成: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
  要素: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虚拟的。乐队中歌手是要素,乐队的名气也是要素。
  连接:要素之间的联关系。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因为鸭子和水之间有连接。
  功能或目标: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完成的目标。
  举个例子,我们把课堂看成系统,它的由老师、学生、知识等要素构成;要素之间又通过课堂制度、友情、课桌相连接;课堂的目标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
  要想系统的认识系统,除了要知道系统是什么,还需要理解系统的两个特性:整体性和动态性。
  1、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是一个整体,是由多个要素互相连接成的整体。系统中单个要素是为整体服务的,没有连接的零散要素组不成系统,这就是系统的整体性。
  在系统中,单个"要素"最容易被注意到,"连接"和"目标"容易被忽视。所以人们讨论足球比赛时最容易关注单个球员,忽视教练指导、球员之间的交流。虽然系统中的某些要素很重要,但过分关注要素容会让人目光狭隘、丢失目标,正如人们所说的"见树不见林"。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们要用整体的视角去看要素。
  管理大师德鲁克讲过一个故事:过路人问三个正在凿石的石匠在做什么。第一个回答说:"我在挣钱过日子。"第二个说:"我在做全国最好的凿石工作。"第三个石匠抬起头来,眼中闪烁着光芒,说:"我在建筑一座大教堂。"请问第几个石匠适合做领导呢?很多人选第二个石匠,因为他对工作精益求精有"工匠精神"。德鲁克认为只有第三个石匠才能胜任领导,因为第三个石匠用整体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工作,定的目标也是对组织最有利的。而第二个石匠只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局部最优不一定是整体最优。
  所以,在要想理解局部必须从更高的层次去思考。我们工作时除了关注岗位本身的工作,还应该关注整个团队的目标。
  接下来我们学习系统行为的动态性。
  2、系统行为的动态性
  春天花朵开放,夏天知了鸣叫,秋天麦子成熟,冬天大雁南飞,这是一年四季生态系统的变化。时间在流转,系统中的要素、连接也在动态变化。
  在动态系统中有个基础的要素叫"存量"。
  "存量"是某种元素的累计量。它可以物质的,比如花园中的花朵、学校中的学生、库存;也可以是非物质的,比如明星的人气,购物网站上的差评、你在朋友圈中的口碑。
  系统中存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比如,手机电量是个存量,手机运行时间长了存量会减少,充上电存量会增加。存量中减少的量叫流出量,增加的量叫流入量。
  因为存量的存在,流出量和流入量可以相互分开,并且可以暂时地失衡。但是为了保持存量长时间平衡,系统需要反馈来调节流出量和流入量。还是拿手机来举例,手机在有电的情况下,可以不充电运行,这时只有流出量没有流入量。手机电量毕竟是有限的,快没电时手机会提示电量不足,我们看见这个提示会给手机充电,充满电时手机也会有提示,我们会把充电器拔掉。在这个过程中,手机发出的提示就是反馈。
  反馈是存量变化后发出的信号,我们可以根据反馈制定策略,通过调整流出量、流入量使存量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举个形象的例子,在和面时面的软硬就是反馈,软了我们加面,硬了我们加水。一会软点一会硬点…最后活成一个光滑的面团。
  随着时间流逝,系统中的存量、流入量和流出量会产生各种行为变化(面一会软一会硬),这就是行为的动态性。
  3、反馈回路
  学习了动态性,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存量、流量和反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小张每天上班前会检查冰箱中还有多少食物,如果不多了下班后会去超市采购食物。冰箱中食物是存量,检查冰箱是反馈,采购是流入量,已经吃完的食物是流出量。把小张的行为画成图是这样的。
  小张行为模式图
  发现了吗,小张的行为像一个因果循环。食物存量的减少引发小张采购的行动,采购又增加了食物的存量。这种因存量变化影响到行动,行动又改变存量的机制叫反馈回路。反馈回路是系统动态行为背后的控制机制,反馈回路有两种类型,调节回路和增强回路。
  1) 调节回路
  调节回路的作用是调节、修正存量,让存量保持在稳定范围内。调节回路的行为特征是,让一个存量逐渐上升,速度越来越慢,最终到达预期状态;或者让一个存量逐渐下降,速度越来越慢,最终到达预期状态。
  刚才小张的行为也是一个调节回路,他的回路让冰箱里长期有菜吃(真是个好男人)。
  再举一个常见的例子,人体是个很强大的调节回路,身体能长时间将体温保持在36℃左右,天热了身体通过出汗来降低体表温度,天冷了身体通过"打寒战"来产生热量。
  2) 增强回路
  增强回路的作用是不断放大、增强原有的状态。简单的说,增强回路让存量越来越怎么样,比如越来越多、越来越少,你只需要记住【越来越】这三个字就行。
  还是拿小张来打个比方,小张是个居家好男人,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知道的人越多传播的速度就越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个消息了。小张名气传播就是一个增强回路。
  再举一个例子,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有一个蚁穴本来很小,但蚂蚁增长非常快,蚁穴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堤坝崩溃。蚁穴增加方式也是一个增强回路。
  需要注意的是,调节回路和增强回路是没有感情的,做事不分对错。调节回路负责让存量保持在一个范围内,这个存量可以是"好习惯"也可以是"坏习惯"。增强回路让存量越来越多或者越来越少,这个存量可以是银行卡余额也可以是品牌的口碑。
  4、时间延迟
  不管是在调节回路中还是在增强回路中,存量的变化是有延迟的,也就是说反馈的作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这种现象叫时间延迟。
  植物从播种到发芽中间需要时间,我们看书到吸收需要时间,小张出门买菜到买回来也需要时间。
  时间延迟决定了系统的反应速度有多快,传递的消息有多及时。猜不透的时间延迟经常会让我们作出错误的行动,从而引起很严重的后果。最常见的后果有两个,振荡和崩溃。
  先解释振荡。我们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来到一家陌生的酒店, 刚打开热水器时特别凉,你把阀门向左转动,突然又特别热,你又把阀门向又旋转,就这样来来回回几个回合才能调到适宜的温度。水温忽冷忽热就是振荡,导致振荡最主要原因是水温(存量)变化存在延迟,而对水温(存量)的调节又太快了。
  和振荡相反,崩溃是因为存量变化存在延迟,对存量的调节太慢了。在安全管理中有一个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在系统中小事故对系统的影响不会立刻显现出来,如果不去解决,小事故聚少成多必然导致系统崩溃。
  可见,时间延迟让系统更复杂,理解时间延迟会就会多一个在时间尺度上的视角。
  5、总结
  要素相互连接为了完成某个目标而组成了整个系统,用整体的视角看系统才能理解系统的每个部分的作用。
  系统中用存量来储存工作成果。工作成果得力于后面两个推手,一个是调节回路,让系统某个成果保持稳定;一个是增强回路,不断的增强某个成果。成果的变化是缓慢的,因为系统中存在时间延迟。可见系统为了做出点业绩并不容易,它的成果是动态变化的、是表现得不及时的,用动态的视角看系统才能看清系统的工作方式。
  好。关于什么是系统,我们已经讲完了。这也是系统思维的第1讲。咱们下一讲会讲系统的三大特征。
  这是系统思维第2讲,我们来说说,一个好的系统,所具有的3大特征。
  适应力
  适应力是指系统受到打击后快速恢复的能力。
  人体就是一个拥有很强适应力的系统。它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温度,可以消化不同种类的食物,可以愈合伤口。
  系统拥有适应力背后的功臣是"反馈回路"。在系内部一个存量会关联多个相互影响反馈回路,不同反馈回路有不同作用机制,即使一种机制失效了,其它的机制就可以补位。
  所以,要想打造有适应力的系统需要搭建多个反馈回路。这些反馈回路短时间内看没有什么作用,但在系统遇到冲击或破坏时会保护系统。
  短时间内感觉没用的东西让人感到冗余,人们经常为了追求稳定和效率减少系统的冗余,这样做反倒破坏系统的适应力,让系统变得脆弱。
  举个例子,2018年某市为了优化城市环境,撤销了一些收费站,这件事对于市民来说是好事,收费站工作人员却集体反对,因为他们失业了。有一个人说:"我们把青春都耗在这了……我今年都已经36了……除了收费什么都不会",显然这个人没有在业余时间学习其它技能,职业适应力很弱,在多变的环境下系统变得不堪一击。这件事让人心酸,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你以为的稳定是真的稳定吗?你以为的没用真的没用吗?
  《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红桃皇后说"在这个地方,你要拼命奔跑,才能待在原地"。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要想适应这种节奏,必须想办法增强系统适应力。
  自组织
  一些复杂的系统拥有一个神奇的特征,它们具有学习、多元化、复杂化和进化的能力。依靠这种能力,单个受精卵经过不断生长最终演化成哺乳动物,人类社会从刀耕火种进化到了信息时代。
  这种让自身结构复杂化的能力,叫做"自组织"。
  在世界上,无论是一片雪花,还是一个鸟群,我们都可以看到自组织现象。在商业中也可以看出自组织,有的互联网公司鼓励员工创新,谁有好的想法,可以自己组织小的团队,如果做出的产品受欢迎,公司就会资助这个项目,微信红包最初只是10个人小团队做的内部功能,后来逐渐成长为微信的核心功能。
  与适应力相似,人们也经常会为了稳定性和效率牺牲系统的自组织特性。例如,很多公司喊着要创新,却不欢迎员工提建议。固守成规看似稳定,但失去了让公司变得更好机会,最后不但扼杀了组织能力,也让公司的适应力非常脆弱,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很容易被打倒。
  关于如何增强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在后面文章"如何改变系统"中有讲解。
  层次性
  拥有自组织能力的系统,系统会越来越强大,复杂性也逐渐增加,系统会形成一定的层级或层次。一个系统会包含多个子系统,子系统又可以逐级分成更小的系统。
  你体内细胞是某个器官的一个子系统,这个器官又是身体的一个子系统;而你又是一个家庭、一个公司或一个学校的子系统;而它们又是一个城市、国家的子系统。这种系统和子系统之间层层包含关系,叫做层次性。
  层次性让系统保持稳定的状态。因为每个子系统负责特定功能,处理的信息是有限的,不容易出差错,即便出了问题也容易修复。在软件开发中,工程师会把软件根据不同的功能拆分成不同模块,如果另一个软件需要做相同功能,直接把做好的模块拿过来就行,这样开发高效又稳定。
  层次性也会引发一些问题。层次性原本的目的是帮助各个子系统更好的运作,可是层次越高或越低的系统会忘记这个目的。因此会导致两个问题:"次优化"和"中央控制"。
  "次优化"是某个子系统的目标占了上风,并且为了完成这个目标牺牲了整个系统效益。还记得3个石匠的故事吗,有一个石匠的目标是"我在做全国最好的凿石工作",他有很大的理想但他不是一个好的员工,他会因锻炼自己的技艺而浪费系统资源。
  "中央控制"是高层次的系统完全控制了子系统,导致子系统不能实现自己的功能,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的衰败。如果大学领导直接决定每一位学生的专业,学生就不能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大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想要要发挥层次性最大作用,一定要平衡好系统和子系统之间的自由度。
  总结
  一个好的系统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能高效协调各个子系统。
  好了,系统的3大特征,我就为你介绍到这里了。下一讲,也是系统思维的第3讲,我会和你说说,究竟有哪些因素在阻碍着我们系统思考?
  这一讲,是咱们的"系统思维"第3讲。我们来说说,阻止我们系统思考的3个障碍。
  《系统之美》这本书的作者梅多斯,是当之无愧的系统思考领域的大师,自然也是一位解决问题的高手。但,她在书中说,一旦遇到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也经常感到束手无策。
  她解释,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只是一个模型,我们说的话、看的书、脑子中的思想都是模型。我们的模型通常是与现实世界高度一致的,人类能成为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种,原因之一就是人类会不断升级和传播这些模型。
  虽然这些模型与现实世界高度一致,但还是没有达到能代表真实世界的程度。也就是说我认识的世界和真实世界是有差异的,所以现实世界经常出现让人意外的情况。
  怎样才能清楚地认识世界呢?
  梅多斯总结了6个阻挡我们认识世界的障碍,我们一起学习其中3个障碍,破除这三个障碍可以让我们看的更深、更远、更宽。
  障碍1 被表象迷惑
  思考有三个层次,由浅到深分别为:事件、系统行为、系统结构。
  这三个层次像一个飘在水上的冰山,事件暴露在表面,系统行为和系统结构藏在水下面。
  图片来自网络
  思考最浅的层次是事件层次。事件是我们身边的各种事情,比如公司中某某离职了、某某公司上市了、某某球队获胜了。
  这种事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 ,有的事让我们惊喜、有的事件让我们意外。如果在事件层次思考问题,只能得出一些没有预见性的结论,就像股票论坛中有很多股评,只是就事论事的分析股票,这样的分析并不能预测明天的股市。
  善于思考的人会收集不同时期的事件,分析这些事件的趋势,根据趋势来预测系统会行为。这就进入了系统行为层次的分析。
  该层次分析只能看到系统变化的趋势,还是弄不清系统变化的原因。
  举个例子,某大学旁边有家叫小Q的奶茶店,非常火爆。小张也想开一家奶茶店,他分析了小Q的人流量,发现一个月内的进店人数越来越多,小张以此得出结论——该校大学生爱喝奶茶。于是他也开了一家,结果生意惨淡,但是小Q却依然火爆,为啥呢?
  想弄清问题背后的原因,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进入系统结构层次思考。
  系统结构由存量、流量和反馈回路组成的。这些反馈回路互相作用,就形成了趋势。例如,一个调节回路会呈现动态平衡的趋势;增强回路会呈现指数级增长的趋势。两种回路联系在一起,可能出现增长的趋势,也可能会出现衰退的趋势。
  学完理论,我们回到刚才的案例,小Q奶茶店客户变多,说明背后至少存在一个增强回路。不出所料,原来小Q是家网红店,很多学生去店里"打卡",消费后还会把店铺信息发到网上,于是网上知道这店的人越来越多,慕名去店里"打卡"的人也越来越多,网络知名度和消费人数组成了一个增强回路,怪不得生意这么火爆。
  你看,弄清楚了系统结构,我们就能理解系统行为,看清事件本质。
  障碍2 用线性思维思考非线性关系
  在第1讲中,我们说到过线性思维,简单回顾一下,人类擅长使用线性思维思考问题,线性思维让人只看到事物之间单向的、直线的因果关系,而看不到事物之间更多方向的因果关系。
  很不巧,现实世界到处都是非线性关系。在非线性关系中,因果不存在固定关系。有个脑筋急转弯,树上5只鸟,开枪打死一只鸟,还剩几只鸟?答案是一只也没有,因为其他鸟被吓飞了,打鸟和鸟的数量之间是非线性关系。
  在非线性关系中使用线性思维会出现"惊喜"。例如,大家把看不懂女生心思的人称为直男。直男特别擅长使用线性思维,有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就好,这些解决方案往往是表面的,不但触达不到女生内心,还有失去女朋友的风险。
  非线性关系有两个特点:
  1)非线性关系不符合人的预期推理,并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收获,两分耕耘四分收获。不理解这一点很容易碰壁。
  2)非线性关系可能导致系统中行为模式切换,不理解这点你就不能理解,为什么有的东西多着多着就少了,少着少着就多了。
  举个例子,草原上有狼群和羊群,狼吃了羊后繁殖的越来越多,狼多了羊就少了,按这个趋势,狼会越来越多,羊会越来越少,直到灭忙。我们知道大自然会保持生态平衡,狼不会无限的增多,羊也不会无限的减少,为什么呢?羊群数量减少到一个临界点后,很多狼就会因为吃不到羊而饿死,狼越来越少,羊的数量就会增加。羊群和狼群数量不断变化就是因为非线性关系。
  障碍3 边界影响视界
  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上并没有边界,每一种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关联,或多或少,或深或浅。例如,海洋和陆地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社会学与人类学也很难分开。
  人们为了观察、思考、理解、交流等需要,在心理或社会上划定了虚拟边界。
  我们研究问题时也要划定适当的边界。那么如何划定适当的边界呢?认识和把握系统边界是一个很难得课题,在系统中没有明确清晰的边界,我们要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去划定。
  要注意的是,边界划定不当很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
  如果边界划得太窄,就会漏掉一些对问题有影响的因素,出现了问题你会不知所措。比如,你想让流经村子的河流变得清澈,就不能把边界只划定在你居住的村子,必须把河流的上游考虑进来,如果上游污染源得不到治理,你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如果把边界划得太宽,你就要处理大量的信息,不容易找到真实答案。例如,在模拟全球气候问题时,堆砌了所有细节,列举了各种各样的原因,虽然看着很充实,但反而更容易让人迷失,无法找到控制气候变化的关键方案。
  找到一个合适的边界好难,更难的是对于每一个新问题,我们都应该在头脑中划定合适的边界。如果没有这样的灵活性,我们会在大脑中固化一些边界,比如,人种歧视、文化隔阂、部门斗争都是固化边界的体现。
  如果在解决问题时能突破固有边界,会产生多样性、有创造力的结果。
  比如,周杰伦擅长突破音乐的边界,他把流行歌曲融合了中国风等元素,创作出很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吴亦凡通过《大碗宽面》这首歌突破了形象的边界,他在歌曲中加入了"自黑"的元素,对于质疑他的声音表现出洒脱的态度,这首歌给他赢得了大量好评。
  突破边界,我们会看到更宽的视界。
  总结
  障碍1告诉我们,要深入思考不要被表象迷惑;障碍2告诉我们,在非线性关系中不要使用线性思考;障碍3告诉我们,扩大思考边界,能看的更宽广。
  好了,阻止我们系统思考的3个障碍,以及应对方法,我就为你介绍到这里了。下一讲,也是系统思维的第4讲,我会和你说说,系统思维也是有陷阱的,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避开系统思维的陷阱。
  我们来回顾一下第3讲,3个障碍,第1个障碍告诉我们,看待问题不要只停留在问题表面,要思考系统的结构,通过系统结构可以看到问题的本质。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收集常见问题的系统结构,当遇到类似问题时直接根据系统结构来找答案。其实,系统思考大师们已经帮我们做了这个工作。大师们把常见的系统结构叫"基模"。
  梅多斯又给基模起了个外号,叫"陷阱"。为啥起这个外号呢?因为当遇到由基模引发的问题时,人们经常从表面找原因,制定的政策治标不治本的,很难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当然,这些陷阱是可以避开的,这一讲我为你讲解常见的3个陷阱和解决方案。
  陷阱1 政策阻力
  案例:
  A公司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近期软件质量出现了问题。为了提高软件质量,研发经理制定了一套软件开发规范,规范刚执行时,软件质量有所改善,但时间一长软件质量又出现了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工程师执行开发规范,需要比之前付出更多时间,但是项目经理把开发时间安排的很紧张,工程师为了按时交付任务只好牺牲软件质量。
  A公司遇到了"政策阻力"陷阱。
  政策阻力的系统结构:系统中的成员各自有不同的目标,当新政策影响到他们的目标时,反馈回路会把影响目标的因素剔除掉,把系统拉回到与目标相近的方向。
  我们看看A公司中不同成员的目标,老板的目标是又好又快的开发出软件;研发经理的目标是保证软件质量;工程师的目标是按时完成开发任务;项目经理的目标是按时交付软件。你看,每个角色的目标都不一样,他们都想着把系统拉近自己的目标,结果是每个人都非常努力,但系统还是老样子。
  政策阻力的对策:统一系统中各个成员的目标,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
  陷阱2 公地悲剧
  案例:
  有一块公共草场,免费给牧民开放,每个牧民都想扩大畜牧规模,因为多养一只羊就会多一份收入。他们知道这样无节制畜牧最终会导致草场退化,但是自己不放牧别人也会抢着放牧,所以每个人效益最大化的做法是不断增加畜牧规模。最终草场退化,牧民没有办法生存。这就是"公地悲剧"陷阱。
  公地悲剧的系统结构:
  当存在一种公共资源时,每个使用者都可以通过资源获益,使用得资源越多收益越大,过渡使用资源的后果大家一起来承担。当有限存量遇上多个消耗存量的增强回路时,最后结果是存量被消耗完。
  公地悲剧的对策:
  ①把资源私有化,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②对公共资源进行管制,限制使用量。
  陷阱3 竞争升级
  案例:
  互联网上公司经常出现价格大战,A降20元,B就降50元,两者互相竞争,最后双方耗光了资产,只能倒闭。
  两个人吵架时,一个人声音加大,另一个人声音更大,都试图超越对方,最终两个人都受了伤。
  竞争升级的系统结构:
  系统中相互竞争的参与者,各自的存量取决于对方的存量,参与者们不断增加存量,互相形成增强回路。竞争的激化速度以指数级形式变化,如果不制止这一回路,通常结果是一方被打倒,或两败俱伤。
  对策:
  最佳对策是避免陷入恶性竞争,有人想跟你吵架时,不要理对方。如果陷入恶性竞争怎么办?有两个方法,你可以选择单方面让步,从而切断增强回路;还可以和对方进行协商,设定一些规则,避免无限制的竞争。
  总结
  至此,我们讲完了3个系统陷阱。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这3个陷阱的特征。"系统阻力"陷阱会阻碍组织政策的实施,"公地悲剧"陷阱会导致公共资源枯竭,"竞争升级"陷阱会让竞争中的人两败俱伤。
  好了,系统思考的3个陷阱和对策,我就为你介绍到这里了。下一讲,也是系统思维的第5讲,也是最后一期,我们来说说,怎样改变系统。
  你看啊,不管是障碍还是陷阱,系统总是给我们带来意外。那,有没有什么方法能改变系统,让系统产生我们所期望的结果呢?
  系统动力学创始人福瑞斯特教授说,可以通过"杠杆点"来改变系统。
  杠杆点的意思是,在系统中某个地方施加一个小的变化,就能导致系统行为发生显著转变。这个概念类似神话故事中的"银弹"、"命门"、魔法口诀。听到这些技能有没有两眼发光,这可是英雄才有的技能呀,我们找到杠杆点不就等于给系统开了个外挂吗。
  稍等,福瑞斯特教授还有话要说:虽然我们凭直觉能判断出,去哪找杠杆点,但是方向往往是错误的,因为复杂系统总是违反直觉的,而寻找杠杆点不能光靠直觉。
  既然不能靠直觉,那我们就跟着专业人士走吧。《系统之美》这本书的作者梅多斯给出了一个杠杆点清单,这是她根据几十年的研究经验提炼出来的。清单中包括12个可以改善系统的杠杆点,接下来,我们学习其中最重要的8个杠杆点。
  注意,以下杠杆点的威力是从小往大排列的,序号越小威力越大,也就是说最后一个是最厉害的,记得看完哦。
  NO.8 调节回路
  在第三讲中学习过系统的3大特征,其中有一个特征是"适应力"。系统之所以有适应力,是因为系统中有多个相互连接的调节回路,一个调节回路失效,还有其他调节回路起作用,让系统拥有较强的自我纠正能力,可以适应不同的外部环境。
  有时候调节回路中的参数不灵敏了,就会影响系统的自我纠正能力。我们可以修复调节回路中的参数,来恢复系统的自我纠正能力,这就是一个杠杆点。
  举两个例子:
  1) 正常状态的空调能让屋子的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如果空调里温度感应装置不灵敏了,那室温就会偏离目标温度,维修温度感应装置就是在操作杠杆点。
  2) 人体免疫系统中有保卫健康的调节回路,免疫力差的人调节能力弱,身体就爱生病。增强免疫能力就是一个杠杆点,通过健身和补充营养都可以改善免疫系统。
  NO.7 增强回路
  调节回路是自我修正,而增强回路是自我强化。它每运作一次,就会增强一次自身的力量。
  增强回路能让系统增长、爆发,也能让系统腐蚀、崩溃。放缓增强回路的增长速度是一个有力的杠杆点。
  当前时代都在研究增长,甚至还出现了"增长黑客"这个职位。为什要放缓增长呢?放缓增长确定能让系统变好吗?听着很反直觉是吧,我给你举个例子。
  假如有一家化工厂,工厂赚了钱就会买机器来扩大生产,买的机器越多赚的钱也就越多,形成了一个增强回路。假如你是这个厂子的老板,你会不会让厂子这样疯狂的增长下去?谁不喜欢钱呢,如果你选择继续增长下去,那就危险了。我们在第一讲中学习过时间延迟,时间延迟能让系统慢半拍,出现问题不会立刻暴露出来,系统增长的越快,隐含的问题就越多,等小问题聚集成大问题时,系统就会崩溃。化工厂爆炸的例子可是数不胜数。
  如果放缓增长速度,就有时间去解决小问题,有效避免了时间延迟带来的麻烦。
  NO.6 信息流
  信息流是能让人看到系统变化的信息,比如电表上的电量、你的体重数据。
  系统中缺失信息流,会让系统功能紊乱,增加或恢复信息流可以让系统功能恢复正常,这是一个低成本的杠杆。
  举两个例子:
  1)故宫博物院之前因为游客太多,出现脏乱差现象,后来为了便于维护,管理方增加了入院人数监控体系,每天限定入院人数,效果立竿见影。
  2)在公益项目中,经常有一个痛点,基层人员拿到了善款却执行不到位。"学生免费午餐"项目利用信息流解决了这个痛点。具体方法是,对受帮助的学校有一个要求,学校需要把每天的午餐拍照发到微博上,接受公众的监督,这样一来大大减少了监管成本,你看增加一个简单的信息流就能带来这么大的效益。
  NO.5 系统规则
  规则定义了系统的范围、边界和自由度,法律、处罚、激励以及非正式的约定都是规则。改变规则是一个杠杆点,因为规则决定了系统的"玩法",改变了规则,系统中的玩家也要改变操作。
  举两个例子:
  1)如果一个读书群规定不能讨论书,只能讨论打篮球,那只爱读书不爱篮球的朋友就会退群。
  2)再说一个现实中的例子,美食点评网站提供消费者给餐厅打分功能,如果餐厅服务态度不好,消费者就可以打差评,这一规则让餐厅不敢胡来了,提高了餐厅的服务品质。
  NO.4 自组织
  自组织也是系统三大特征之一,一个优秀的系统肯定具有自组织能力,自组织像就像系统的升级程序,它能让系统变得更强、更大、更好。
  自组织这么强大,其中该有一个能让系统变厉害的核心"算法",我们找到这个算法,不就能让我们的系统变的越来越厉害嘛。
  如何找到这个"算法"呢?生物学家通过研究生物进化规律,总结出了生物"升级"的大致流程:首先系统内出现各种新的模式,然后系统对新模式进行测试,最后适合系统发展的模式保留下来,不适合系统的模式丢弃。
  可见只有足够多种类的新模式,和不断实验新模式,才有大的概率进化出强大的系统。所以系统升级的核心算法是"多样性+不断试验"。我们又找到一个杠杆点:鼓励多样性、勇于尝试新事物。
  举一个例子:
  大公司会孵化和投资不同业务的创业小团队,表现好的团队加大资助,表现不好的团队放弃资助。我们在前面文章提到过,微信红包就是通过内部功能发展出来的。
  NO.3 目标
  目标是系统三大组成要素之一,每个系统都至少有一个目标,目标对系统来说很常见,甚至有点普通,为什么重要程度比自组织还厉害呢?
  因为一个系统是为了完成某个目标而存在的,系统中的反馈回路、信息流、规则和自组织都是为了完成系统目标。所以目标歪了系统的行为也会歪,比如我们学过的"政策阻力"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因系统成员目标不一致而导致的。
  改变系统目标就能改变系统的行为。这里的杠杆点是:确定、修正系统目标。
  举两个例子:
  1)中国每过五年就会制定一个"五年计划",为经济发展设定目标,五年内国家各个部门会铆足了劲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2)学习前要确定学习目标,没有目标的学习就会没有焦点,一会儿学这个一会学那个,所学的知识是碎片化的。学习目标可以让学习体系化,只要心中装着目标,即便是碎片化学习,也可以在脑子中拼出完整的知识体系。
  NO.2 社会范式
  社会范式是一套世界观,包含了我们普遍相信的假设、规则或信念。比如,公平公正,和善友爱。
  你可以把范式比作一张图纸,我们的行为处事都是按照这张图纸来操作的。改变人的范式,行为也会彻底改变,我们说某个人浪子回头了,说明这个人改变了内心范式。
  同样,系统背后也有一套这样的图纸,它决定了系统是该怎么设计。系统中的目标、信息流、反馈、各种存量都是根据图纸设计的。
  如果改变了这套图纸,系统也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怎样才能改变范式呢。书中给出一个来自于系统结构师的方法:我们可以把自己当作系统的设计者,想象自己在构建系统模型,这样我们就会跳出系统之外,以上帝视角来观察系统,这个视角会让我们看到平时看不到、想不到的东西。
  举个例子,很多人患上疾病后突然对生活变得积极乐观了,因为疾病让他跳出了生活现状,站在整个人生的视角来看现在,他会看到对自己最重要东西。我们为什么非要等到生病后才找回初心的呢,健康时我们也可以跳出现状,想想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就可以通过改变范式来设计你的人生。
  你可能会有疑问,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范式比系统中其他东西都难改变,这一项应该放到杠杆点的最后一位,为什么放在倒数第二位呢?
  因为范式变革过程中没有任何物理变化,也不用昂贵的代价,甚至也没有时间延迟的过程。对于人来说,这种转变可以在一念之间发生。在电视上经常看见某个厉害的人说,因为年轻时听到了一句话而影响了整个人生,你看,一句话就可以改变范式。下一个杠杆点就没这么容易了,我们继续往下看。
  NO.1 超越范式
  超越范式就是让自己摆脱任何范式的控制,作者用佛教中的"空"来形容这种状态。
  是不是听起来太哲学化了,简单的说超越范式要做到,内心深处不执著于某一个信念,不沉迷于某个模型,不固守边界。内心坚信没有任何范式是绝对正确的,为了实现目标你可以选择任何范式。
  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特定范式的控制,经常想当然地认为只有自己的看法才是对的,其他人的看法都是错误的。这种态度限制了我们认知范围,无法完整的认识这个世界。
  很多伟大的思想到最底层都是这样的境界。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一无所知";金庸作品中境界最高的武功是"无招胜有招";心理学中达克效应表示,专家层次的人对于知识可以做到"不知道自己知道",这种层次的人已经把多个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解决问题也不会只使用某一个学科的知识。
  总结
  好了,8个杠杆点我们已经学完了。也为《系统之美》这本书画上了句号。
  最后说一点,作者对我们的叮嘱,系统思维可以动态、全面的认识世界,但系统是高度复杂并且动态变化的,解决问题是没有万能的方法,我们必须努力思考,审慎地分析系统,抛弃固定范式,持着谦卑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
  共5讲:
  【第1讲】系统思维:应对复杂世界的方法
  【第2讲】"应对复杂世界需要系统思维":系统思维的3大特征
  【第3讲】扫除3个障碍,构建系统思维,应对复杂世界
  【第4讲】构建系统思维,你一定会遇到3个陷阱。别担心,这里有3个对策
  【第5讲】系统思维:8个改变系统的方法,每一个都能帮你换个角度看世界
  —— end ——
网站目录投稿: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