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小编,今年公众号的各种改革把我折腾的够呛。 好不容易熬到了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那天正吃着午饭呢,突然又看到新闻弹出:公众号又有大动作!把我吓得,饭都不吃了赶紧掏出手机一看究竟。 好在本次并不是做什么改版,而是针对公众号"洗稿"这一老大难问题,做出来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12 月 3 日,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洗稿投诉合议小组」内测,据悉,"洗稿投诉合议小组"初期将随机邀请在微信公众平台坚持原创且无抄袭违规记录的首批个人作者加入。对于坚持原创、无抄袭违规历史的原创作者,平台将持续通过微信服务通知方式邀请其加入"洗稿投诉合议小组",后续还会继续邀请,目前还不支持自主申请。 更详细说明了微信平台将从"合议小组"随机邀请一定数量(未具体指明)成员参与「洗稿」投诉合议,合议邀请发出 24 小时后开始回收(48 小时截止)。 原创者的春天? 微信官方表示——对于法律可明确界定的抄袭或"洗稿"内容,微信将直接判断处理。对于在判定上可能有"洗稿"争议的内容,经投诉方确认发起公开投诉、被投诉方确认回应后,将进入"洗稿"投诉合议流程。 一旦文章进入"洗稿"投诉合议流程,微信公众平台将随机邀请一定数量的"洗稿投诉合议小组"成员参与"洗稿"投诉合议,在规定时间内回收结果大于等于10份,且大于等于70%认为被投诉方"洗稿",则按照合议的多数意见认定为存在"洗稿"。反之,若达不到70%的规则比例,判断"洗稿"不成立。 与此同时,微信还给合议会中的公众号作者们列出了参考评判标准,可依据文章的主题和观点、素材和细节、行文和逻辑、语序转换之类的内容产生方式等角度对文章进行评判。 不少人表示:原创者的春天来啦! 可是在我看来,「洗稿投诉合议小组」的存在很有可能形式大于实际作用。 实际情况恐收效甚微 其实微信官方对于洗稿等侵犯原创合法权益行为的打击,并不是从本次才开始的。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种洗稿的爆文层出不穷,原创作者依旧投诉无门。 鉴别困难 从本质上来说这是由于"洗稿"这一概念本身就难以界定。 曾有专业人士对于洗稿做出来7大层次分析, 机器替换式 直接修改式 多文拼凑式 跨平台洗稿 跨时空洗稿 部分引用式 思想复制式依次进阶 从替换部分文字到思路的抄袭,越往后,越难以辨认。 洗稿基数大 另外,就目前全国的公众号发文数量与洗稿占比来说,每日需要被甄别的文章数量非常庞大,如果全都抛给「洗稿投诉合议小组」显然并不现实,并且每篇稿件的审稿时间在24-48之间,审稿效率有限,所以该小组对于打击洗稿的贡献程度到底有多少依旧是未知数。 与实际情况相冲 并且对于一些以实际情况出发,很难做其他编排的公众号类型来说,例如写古典文学和国学方向的,需要引入历史资料参考、而此类文章的主题思维构思题材相对其他类型的领域,其范围有一定的限制,主题结构上也难免会存在有所冲突相似的情况出现。 甚至会导致内容创作者人心惶惶,在日常创作上畏手畏脚,生怕自己写的点会否踩到涉嫌洗稿的雷区。长期以往也不利于原创内容的微信生态大环境的发展。 并且公众号文章属性主观性极强的产品,错判率极高。厉害的洗稿人洗了某人原创性思想之后读者根本发现不了,因为读者自己都是头一次见,反而是一些根本无足重轻的、有共识的素材会因为容易判别,成为洗稿的依据,这种必然一地鸡毛。 所以在我看来,但即使是由合议小组人工判断,也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引导标准。随机获取的10份合议判定,任然有可能存在多数人的认知偏差,从而导致判定结果有误。 奖罚制度不完善 另外安安还发现,本次微信官方公开的政策中并未说明对于"误判错判"、"作者申诉"或者"合议小组人员滥用职权"等后期处理的相关事宜。 极有可能造成原创作者蒙冤受辱,并且被剥夺辩解发言权利,而小组成员的惩罚制度缺失也极有可能让他们懈怠工作,甚至滋生出权钱交易。 写在最后 安安也并不是在唱衰微信打击洗稿的决心,至少这样的举措能够彰显官方对原创作品表示支持的态度,并且也对一部分以洗稿抄袭为生的企业起到了震慑的作用,从这一角度来说是值得肯定的。 只不过对于整个规则的制定还需多结合实际,力争在打击洗稿的行动上可以保质保量,真正为原创内容创作者搭建一个良性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