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中国高铁载着中国梦一起腾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关乎民生改善。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如今高铁已成为广大民众出行、旅游最为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之一,也是中国装备制造的一张"黄金名片"。
  毫无疑问,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铁发展最快、建设规模最大、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产品性价比最优的国家。
  去年一年,我国乘坐高铁的人数就超过了14.4亿人次。驰骋在华夏大地、贯穿南北的中国高铁无疑是铁路发展一大进步。中国高铁载着"中国梦"一起腾飞。
  中国高铁发展演绎"中国速度"
  中国高铁的建设经历了起步到成熟的过程。2003年10月12日,秦沈客运专线通车,设计时速200公里,全长404公里,总投资约150亿。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同年,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160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被誉为中国快速铁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
  2008年2月26日——原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2009年,石太客运专车开通、甬台温铁路通车、温福铁路通车;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通车,运行最高时速300千米,全长1318公里,投资约2209亿元。同年,广深港高铁(广州南至深圳北段)通车,最高运营时速300千米。2013年,津秦高铁通车、厦深高铁正式通车、渝利铁路通车、南钦高铁相继通车。
  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时速350公里的武广高铁开通运营。
  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连接中国中部和西部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2012年12月1日,世界上第一條地处高寒地区的高铁线路——哈大高铁正式通车运营,921公里的高铁,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连为一线,从哈尔滨到大连冬季只需4小时40分钟。
  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铁正式开通运营;8月17日,哈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12月26日,成渝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2016年1月10日,郑州东至沈阳北的G1286/7、G1288/5次列车开通。
  2016年9月10日,连接京广高铁与京沪高铁两大干线设计时速350公里郑徐高铁开通运营。
  2017年7月9日,宝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
  2017年7月27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宣布:今年9月,京沪高铁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后,组织"复兴号"按时速350公里正式上线运营。届时,京沪高铁全程最快运行时间将缩短至约4个半小时,比现有运行时间缩短半小时左右。
  2017年8月3日,内蒙古首条高铁开通运营以250公里的时速驶出呼和浩特,驶向乌兰察布站,内蒙古自此正式迈进高铁时代。
  总的来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对高速铁路的设计建造技术、高速列车、运营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并进行了广深铁路提速改造,修建了秦沈客运专线,实施了既有线铁路六次大提速等。
  国家给予了铁路建设大力支持。2004年1月,国家批复《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铁路网要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确定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02年12月建成的秦皇岛至沈阳间的客运专线,是中国自己研究、设计、施工、目标速度200公里/小时,基础设施预留250公里/小时高速列车条件的第一条铁路客运专线。自主研制的"中华之星"电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创造了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321.5公里/小时。
  2010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铁先导段,CRH380动车组在世界首创时速486.1公里最高运营试验速度;2016年7月15日,在郑徐高铁线上,中国标准动车组又创时速420公里交会速度,为世界最高纪录;2017年6月26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上首发。"复兴号"动车组试验速度可达400公里以上,远远超过高铁创始国日本和欧洲。日本新干线高铁最高时速320公里,德国也是这个速度,法国是330公里。
  中国高铁具有三大优势: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价格低、性价比高;运营经验丰富,中国每建设一条铁路其标准至少保证二十年不落后。几十年前,我国曾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当时英美是世界经济的领军国家。如今,我国在各个领域不仅赶上他们,有的甚至超过他们。高速铁路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我国高铁在速度上不断刷新纪录,令欧美国家惊叹不已,感叹中国已不是从前的中国,而是世界经济新的领军国家。
  走向世界的高铁,我们的骄傲
  99公里,22分钟,搭载"史上最密集"高端乘客,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中国高铁带来一场别有新意的体验式"代言"。
  这是2015年11月26日。李克强邀请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同登上这列象征"16+1合作"的中国高铁。endprint
  李克强说,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关乎民生改善。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如今高铁已成为广大民众出行、旅游最为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之一,也是中国装备制造的一张"黄金名片"。
  "中国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拥有优势产能,技术先进、性价比高、具有国际竞争力。中方愿同有需求的国家分享这一成果,与中东欧国家携手合作,在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产能合作,在高铁和铁路设计、建设上为中东欧国家提供量身定制的方案和产品。"李克强表示。
  事实上,从2013年10月开始,李克强就开始了自己的"高铁外交"。有媒体统计,仅一年多时间,李克强就已分别向泰国、澳大利亚、中东欧、非洲、英国、美国等地推销过中国高铁,被媒体称为"超级推销员"。
  没错,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现在中国高铁已经不止于缩短国内差距,2013年就杀到了国际市场,投资并承建了土耳其第一条高铁、俄罗斯第一条高铁。2014年,再建印尼第一高铁;2016年,又拿下了中泰高铁。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越来越多条铁路在各国建设,让更多地区之间打破隔阂和冲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高铁正在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而这,正是我们的高铁,我们的骄傲。
  2016年12月26日,交通运输部在北京召开2017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透露:"2016年我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万公里,占世界总里程60%以上"。李小鹏在会上表示,2016年铁路行业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我国自行设计、拥有全面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首次载客运行,高铁、重载铁路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国的高铁技术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转身,独立自主的高铁应用技术及成熟的运营实践,已经让中国高铁在世界高铁技术领域拥有了一席之地。可以说,中国高铁"走出去"已呈现不可阻挡的趋势。铁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日益深化,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铁路工程监管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中泰、中老等铁路合作交流加快推进,雅万高铁全线启动。雅万高铁的开工建设,标志着中国高铁正式落地印尼,这也是中国高铁作为全产业链输出海外的第一单。中国铁路"走出去"取得新进展。
  目前,我国已经与澳大利亚、英国、巴西、俄罗斯、印尼等国家签署了高铁项目合作。今年,高铁"走出去"迎来了历史性突破。无论是印尼高铁,还是俄罗斯高铁项目,都充分体现了中国高铁的整体优势。事实上,经过多年的高铁建设和运营实践,中国高铁的综合优势得到了国际铁路市场的充分认可。过硬的技术、丰富的建设运营经验,以及高性价比,形成了中国高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底气"所在。
  耗时半个世纪,日本新干线铺设了2325公里;历经二十载,德国城际高铁贯通了1560公里;2015年9月,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之和,历时14年。截至2015年底,中国高铁的營业里程超过1.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60%以上,稳居世界首位。中国高铁经受住了世界最庞大规模高铁网络运营实践的检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中国高铁近五年来没有重大安全事故,如果按照运营里程、运营时间来测算高铁的稳定安全性的话,中国高铁的安全性能也位居世界第一。
  作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靓丽"名片",高铁在中国企业"走出去"中担当了重要角色,高铁技术更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输出的重要产品。中国高铁与日本、德国等其他高铁技术强国相比,经历了长期技术积累和大量建设实践,当今中国在高铁技术领域已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一位竞争对手,且在综合优势上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中国高铁的优势表现在技术、管理、成本、时速等多个方面也会越来越明显。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积累了在高温、高海拔、高寒、沙漠、冻土等极端自然环境下修建和运营高铁的技术和本领,拥有适应各种复杂运营环境的高速列车,中国高铁的适应性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这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独一无二的竞争力。在高寒地区的俄罗斯高铁项目,就体现了这一优势。
  我国高铁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大有陆上飞行趋势,运行速度将不断刷新,最终将以安全、舒适、高速的模式成为国内旅行旅客,和跨欧亚旅行旅客的常规交通工具。
  同时,中国高铁自身还在不断创新升级,形成竞争新优势。比如在高速列车领域,中国目前已经成功研制了中国标准动车组,不久还将开发时速40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牢牢占据国际高铁技术的前沿。
  风驰电掣的高铁,让"双城记"成为城市化生存常态。星罗棋布的高铁,让"一日达"成为物联万物时代的现实愿景。遥想解放之初机车阙如,到如今全球83%拥有铁路的国家和地区都运行着中国的机车产品。弹指数十年间,中车产品已经遍及全球六大洲102个国家和地区。"万国机车"的年代一去不返,"中国标准"成为高铁界的高频词汇。
  高铁里程将翻番,形成"八纵八横"网
  7月9日,宝兰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铁路网最后一个关键"短横"顺利开通。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的运营里程已经达到2.2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的60%多。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 版,"十三五"期间,中国计划完善高速铁路网络,形成八纵八横主通道,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进一步完善路网、扩大覆盖。到2020 年,我国将实现高速铁路运营里程3 万公里;到2025 年,高速铁路3.8 万公里左右,这意味着我国高铁里程在未来十年将翻倍。在"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的基础上,形成"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30年,全国铁路网运营里程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4.5万公里左右,全国铁路网将连接起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高速铁路网基本连接起省会城市和其他50万人口以上大中城市,实现相邻大中城市之间1~4小时交通圈。
  与原有的四条纵线相比,八条纵向高铁的变化在于,沿海大通道,向北由原来的上海延伸到辽宁丹东,向南由原来的深圳延伸到广西的防城港;京哈、京港澳通道南北打通;京沪通道在原有京沪高铁的基础上新增一条由京津城际延长经东营、潍坊、临沂、淮安、扬州、南通到上海的通道。除了在原有基础上的这些变化,还增加了多条新规划线路。八条横线中新增的四条由北往南依次是:绥芬河经牡丹江、哈尔滨、齐齐哈尔、海拉尔到满洲里的绥满通道;北京经呼和浩特、银川到兰州的京兰通道;厦门经龙岩、赣州、长沙、张家界到重庆的厦渝通道;广州经南宁到昆明的广昆通道。
  作为"中国制造"的代表词之一的CHSR(中国高铁)从运营载客那一天开始,就挑起了将铁路事业向前发展的重担。在我们国家"日新月异"的技术制造更替中,"高铁速度"作为一个里程碑的代言词,不仅考验着我们国家"中国制造"的底蕴能力,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综合国力的雄厚与强大。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中国高铁演绎着速度与激情,实现了光荣与梦想。随着中国高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加,中国高铁"走出去"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中国高铁事业的蓬勃发展,会给我们中华民族的腾飞梦注入更多更大的力量。
  高桥飞架驰苍野,长隧通连览碧峰。展望未来天地阔,放飞憧憬信心恒。如今,中国高铁正载着中国梦一路高歌,驶向大江南北;走出国门,驰骋在异国他乡,载着"中国梦"向世界腾飞。
网站目录投稿: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