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是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预警信息搜集子系统、预警信息分析和评估子系统、危机预测子系统、危机预警指标子系统、危机警报子系统、危机预控对策子系统等六个子系统构成。公共危机预警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首要环节,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它的可行性会直接决定整个危机管理过程的顺利实施,可以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或将危机损失降到最小。因此建立科学、高校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必要性 一、公共危机预警的含义及功能 所谓公共危机预警,是指在社会顺境状态下公共危机管理者在危机潜伏阶段所进行的一切有效预防、警示工作,其目的是识警防患,超前预控,防患于未然。所谓公共危机预警机制设计,是指在公共危机演变的不同阶段中,在可能产生危机的警源上设置警情指标,对可能引起公共危机的各种要素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危机信号和危机征兆随时进行严密的动态监测,对其发展趋势、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并用危机警度向有关部门发出危机警报的一套运行体系。从系统控制论角度来理解,构建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与指标体系,就是在社会管理组织中,构建一种对同质性社会的重大公共危机能够"免疫"并能预防和矫正各种公共危机的"自组织"机制,来达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其主要功能有:对公共危机可能发生领域的监测功能,即监测各级政府管辖区域内社会可能面临和已经面临的不利对象的变动状况;对公共危机可能发生领域的识别与评价功能,即根据发生公共危机的可能性以及后果的危害性,对监测的结果进行识别和评价,判断发生公共危机的可能状态;对公共危机的预先控制功能,即在监测、识别和评价之后进行相应的诊断,判断是否要采取相应的预控对策,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可建立相应的预案对策体系,进行及早预防和预先控制。 二、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1.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政府部门都希望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建立和谐的内外部环境。但当前发生的公共危机已经扩大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政府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建立科学的应对公共危机的管理机制,特别是危机预警机制,建立公共危机监测机制,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将危机扼杀在萌芽中,这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2.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是构建危机管理体系的选择 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不是单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各部门为了共同的目标进行跨部门协作,从而为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我国公共危机管理重在危机的应对与恢复,在危机预警方面做得不够好,但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系统的体系,要降低危机带来的损失,就要构建整体性的危机管理体系,危机预警机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准确的预警能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从而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越发达,治理的效率就越高。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中,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及时向社会发布有效的信息,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争取公众的理解与支持,从而维持社会秩序,降低损失。所以建立危机管理体系,能解决危机语境中的信息分割问题,将不同层次的网站整合,成立统一的危机治理中心,提高信息收集、传递的速度。 三、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措施 1.加大预警机制的科技投入,建立有效的预警体系 危机预警机制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要加大危机预警的科技投入,建立有效的预警体系。2004年印度发生特大海啸,这次海啸带来的损失本可以大大降低,但由于预警体系的不完善,造成严重的伤亡。其实在海啸发生之前一个小时美国地质调查局检测到地震发生的可能,试图与这些国家联系,但不知道该联系哪个部门。如果这些沿岸国家平时注意与国际海啸预警中心的联系,如果建立了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这次灾难带来的伤亡是可以降到最低的。但过去的事实已无法改变,我们必须重视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使悲剧不再重演。 2.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将危机预警机制规范化 当前,随着国家对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重视,公共危机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始出现,但法律法规与危机的发生相比还比较滞后,还存在一些法律空白亟待完善,如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法,还有很多法律法规的内容过于抽象,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所以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危机预警机制,提高管理的时效性。 3.建立危机预警监控机构,专业监视和预测危机 危机预警要建立专门的监控机构,专业监测危机,避免危机发生后各部门相互推诿。及时发现可能发生危机的苗头,进行有效的预防,减少危机发生的冲击力、破坏力。 总之,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完善预警机制,切实发挥危机预警机制的作用,将可能发生的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更好的保护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