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传统教育影响,幼儿园数学教学往往重视基础教学,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教学体系强调系统性,比较完备、严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特别强调幼儿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而幼儿园作为孩子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期,数学活动恰是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创新意识;培养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幼儿园的数学教学等同于做练习,忽略了幼儿操作游戏法的运用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导致幼儿平时数学学得很好,可一解决实际问题就不会了,逐渐使孩子觉得数学难进而不喜欢数学区的活动。怎样才能使孩子真正地学好数学,真正让孩子的数学学以致用呢?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为此,我们利用身边的材料对数学活动进行了一些小小的尝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1]。 一、"玩"中"学",把创新教育孕于游戏中 玩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同时.玩儿也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幼儿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意志是很弱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很短,不能采取强制的手段,要采用他们喜欢的形式来激发其兴趣,维持其注意力。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把数学知识结合到游戏之中,选择他们喜欢的游戏形式,可使他们自发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我们要善于发现游戏中的数学知识,适当的加以引导,才能发挥玩中学的重要作用。比如,积木游戏,其中涉及各种图形,可以引导幼儿形成图形概念、几何形体概念等,还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分类和计数,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等;学习单数和双数时,可以给幼儿分组,并标上号,然后从一号到十号排成队,让单号出列去玩积木游戏,双号留下计算一下,玩游戏的人一共是多少,剩下多少,然后让他们交换角色继续游戏;还可以通过扑克牌或卡片游戏让他们识别数值的大小和相邻数。在游戏中,幼儿得到了愉快的体验,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得了数和形的概念,对于提高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创设情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枯燥的知识传授很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因此,幼儿园的数学教学要善于创设情境,引起他们的求知兴趣。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采用讲故事、播放动画片、歌曲音乐等形式。比如,在初步认识数的教学中,可以先放一段三个和尚挑水的歌曲,"一个和尚挑呀吗挑水喝,两个和尚抬呀吗抬水喝,三个…一"幼儿在欣赏音乐的时候,随后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会自动展开想象的翅膀。然后。播放和尚挑水的动画片,和尚一个接一个的出场,那些活波幽默的画面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再加上教师对和尚挑水故事的讲解和适当引导,故事内容和丰富的表现形式会对幼儿的数的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激发他们认识数的渴望,引导他们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 三、幼儿的创新能力在生活中的培养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并把它渗透在幼儿教学之中,将对幼儿数学教学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分发水果、书、本、碗、勺子等物品,可以将分发任务交给幼儿,并引导他们主动的获取计数、加减、等分等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经验,帮助他们建立物体和数值的一一对应关系;自然环境中也有很多的数学教育资源,比如,小孩子往往对树叶飘落具有极大的兴趣,可以根据这一现象,在规定的范围内展开"找树"的活动,让幼儿找到落叶的树有哪些,它们在什么方位,通过他们的互助合作、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区分非落叶树,加强幼儿对方位和距离的初步认识,感受生活中數学的趣味和价值。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可以拿来作为数学教具使用,上下楼梯可以教给幼儿数台阶,玻璃球、纽扣、书本、树叶、水果、豆子等各种材料和物品,都可以用来数数、分类、加减法运算以及图形比较等,这些实物教具的使用,极大的强化了幼儿的感性认识,调动了他们想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四、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幼儿在游戏、生活、学习中会不断获得感性认识,这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对幼儿来说,创新也不意味着与众不同的观点和做法。而是幼儿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因此,创新不等同于标新立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渗透活动和游戏本身所隐含的教育内容。例如,幼儿很喜欢泥土游戏,玩起来很投入,但有些孩子对水和土的比例、泥土的形状等有些忽视,教师就要适时提示,促使幼儿对形状、重量和数量关系等形成感性经验;在绘画时,由于幼儿对空间几何体和对称等缺乏认识,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获得距离、空间、对称等的感性经验。随着这些感性经验的积累,幼儿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会根据自己的感性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观点。例如,在学习"4"的时候,学生们发现,很多动物都是"4"的朋友,是不是所有动物都是四条腿呢?这会使一些小朋友自觉的寻找不同的动物,看是不是"4"的朋友。在这样学习和发现的过程中,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现在,幼儿教育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也导致了幼儿教育盲目拔高的现象大量存在。 五、利用生活空间,加深理解新知识 新课程理念强调一日生活即课程。因此,教师要把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有价值、适合幼儿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幼儿真正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注意选择一些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并能唤起相应体验的情节,可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如小班认识大小时,要求幼儿按篮筐所贴的大小标记收拾玩具;中班学习排序时,要求幼儿将洗发水瓶子从高到矮排列;大班学习加减法时,按加减题目摘苹果做游戏……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引导学习的组织形式,能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这种复习形式十分有效,但却往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3]。 六、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活动对于培养幼儿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把握住一切与数学有关的活动,对幼儿进行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让孩子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表扬并鼓励他们萌发的想法和行为,保护孩子可贵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为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创造条件,鼓励幼儿以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我们培养的下一代才会更具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贺文霞.我实践的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J].山东教育,2007(1). [2] 宋玉华.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育幼儿创新思维[J].小学时代,2011(7). [3] 翁琴英.幼儿园数学活动与数学材料[J].考试周刊,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