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规性的作业教案检查之后,通报会上,学校领导表扬一位老教师的教案写得扎实、认真、规范。领导还特别说,这位老教师有30多年的教龄,常年带着同一年级的同一课程,我们完全相信他不写教案或者使用完善后的旧教案决不会影响他的教学效果。但他却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因为他明白这是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需要,就像学生的作业一样,这就是教师的作业!这种敬业精神是值得每一个年轻教师好好学习的。 既然把教案比作学生的作业,那我们就先探究一下"作业"的意义。让学生做作业主要是通过作业达成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运用并培养良好的学习、探究习惯。如果作业的设置没有上述效用,那就是对学生时间的浪费。因而"罚抄生字200遍"之类的"惩罚式作业"才广为人们诟病。如果教师也需要有"作业",那么教师的"作业"也应该和学生的一样要有意义、有效用,要有它存在的重要价值,否则,这"作业"也就成了对教师的"罚抄生字200遍"了。现在,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作业"的实际效用讲得很明白——"不写教案或者使用完善后的旧教案决不会影响他的教学效果"。既然这样,为什么还非要让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做这样的"作业"呢?难道仅仅就为了有什么可"检查"吗? 一个"有3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他应该有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有他对教育以及学科教学的思想认识与实践方法,他应该在教学工作之余更多地投入教育教学研究,在培养年轻教师以及学校内涵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他的作用,这才是一个老教师应有的价值。但现在学校的教师考核和管理,却用一成不变的"常规"标准要求所有教师。一个有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要和初上讲台的新教师一样,天天"详细""扎实"、"工整"地写教案、天天从头学习某种"新理论"以"更新"自己的"理念"、天天写学习"心得"写教学"反思"……却惟独没有人需要他们整理自己的思想与成果、传授自己的做法和经验。在我们这个社会,"思想"、"经验"等似乎永远只掌握在管理者手中,教师永远都只有"学习"的份儿。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教师总是被用一成不变的课时量、教案、作业以及学生分数等考核、评价、管理直至他教师生涯的尽头。这是老教师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在这样的"常规管理"中,如果老教师们被驯化得甘于甚至乐于这种"罚抄生字200遍"式的重复劳动而感受不到生命的浪费,那就更是教师生命的悲哀! 也许管理者会说这是为了考核、评价的公平、公正,因为教师的年度考核、绩效工资发放以及职称晋升、评优选先等,都需要有说服力的依据。但我们应该想到用完全相同的标准评价不同学科、不同分工、不同年龄的教师其实就是一种最大的不公平,如果是为了评价的需要搞"一刀切",那我们就有必要怀疑这评价本身的合理性。而更重要的,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应该树立尊重和重视教师精神财富的意识,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教师的作业"那样荒唐的管理和评价;也只有这样,教育管理才能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