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夏斌:经济增长将放缓 宏调方向不会变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日前在上海表示,虽然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放缓,但调控方向不会变。 中国今年在三项政策上发生了政策变量,分别是房地产新政、产能过剩和耗能的限制政策、地方融资平台的整顿。夏斌认为,三大政策引起的经济变化,使得今年经济必然逐渐出现放缓。但即使这样,调控的方向也不会改变。 夏斌判断,中国将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维持全年7万亿元贷款规模不变;严加整顿地方融资平台,严控新开工项目但不会中断原开工项目资金;加快保障房建设,打击投机行为,确定以消费品为主导的房地产调控方向。 金融 银监会:坚决遏制住房投资需求 中国银监会统计部副主任叶燕斐日前表示,银监会将严格执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坚决遏制投机、投资需求,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叶燕斐同时透露,银监会正在推动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 银监会曾表示,压力测试及其情景假设要根据每个商业银行各自资产组合、风险承受能力以及风险偏好等进行设计,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的情景假设不代表房地产信贷政策可能出现变动。 产业 "十二五"工业规划注重转方式调结构 "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核心起草小组成员、工信部规划司姚处长9月1日表示,"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正加紧起草中,目前已明确促进发展方式的四大转型目标、着力调整的四大结构以及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和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等战略任务。 据透露,"十二五"工业发展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全面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把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 财政 谢旭人: 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 预算管理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表示,今后一个时期是财政部门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关键时期,要积极稳妥地推进预算公开,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推进公共支出、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预算和执行情况公开。 税收 人大财经委催缴央企红利 在8月底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人大财经委在其国民收入分配问题专题调研报告中提出,"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主要部分用于补充社保资金来源"。此次人大财经委所作的调研报告中,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主要部分用于补充社保基金的新提法,预示着央企改制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专家认为,目前推行央企红利用于补充社保基金的主要障碍,还是在于征收到的央企红利规模太小,难以填充巨大的社保基金缺口。自从2008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真正投入实践以来,两年半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共支出1861.4亿,其中68%用于国有企业注册资本金和重组改建,19%用于灾后重建,6%用于扶贫脱困,只有不到1%的部分和社会保障有关。 事件 企业投标未中 状告楚雄州财政局 参加完政府部门组织的招标活动,一家企业觉得自己的进口产品落选,而一个"山寨"产品却顺利中标。于是他们向云南省楚雄州政府采购中心多次提出质疑,在没有得到满意答复后,将楚雄州财政局告上法庭。 此事让人联想到,也是因为招投标问题,今年年初格力空调低价投标落选后状告广州市财政局。随着政府采购的大力推进,如何减少或者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保证政府采购工作的透明性和公平性是各地财政厅(局)应该努力的方向。 人物 李荣融谢幕 现年66岁的国企"大管家"李荣融离开了他的帅位。8月24日,中组部有关负责人在国资委宣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王勇接替李荣融出任国资委主任。 对于这位首任国资委主任七年间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舆论界存在着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李荣融在担任国资委"掌门人"期间,对央企实现保值增值的努力,无疑是成功的。 资料显示,央企资产总额和盈利能力从2003年国资委成立时起持续上升。截至2009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1万亿元,年均增长16.74%;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元增加到12.63万亿元,年均增长20.8%;实现利润从2405亿元增加到8151亿元,年均增长19%。 模式 辽宁政府采购转向重点服务发展 不久前,辽宁政府采购信息化平台正式在省本级开通运行。今后,省本级政府采购项目,凡是与采购有关的信息,像采购方式,谁来评审和监督,最后中标的供应商是谁,以及中标价格是多少等等,将全部通过该平台在线适时发布。有了这样一个电子化统一管理和监督的平台,政府采购活动整个过程公开了,采购结果透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就大大降低了。 辽宁省政府采购工作将由过去主要为了节约资金,今后将向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方向转变,这是辽宁省政府采购工作发展思路的重大调整。 声音 "放弃土地财政就是自毁长城" —在土地财政的利弊之争中,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坚决站在正方一边,反对轻言中国城市化道路改弦更张。 赵燕菁认为,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土地财政基础上的。某种意义上讲,土地财政乃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他认为,土地财政模式需要改进,完善,而非放弃,更非转型。政府应当做的是完善二次分配,将土地和高房价中获得的收益,确保新增市民都有一次置业机会,以分享社会财富的增长。 数字 "5.4万亿灰色收入" —8月中旬,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在题为《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研究报告中指出,2008年全国城乡居民的隐性收入高达9.26万亿元,其中定义为灰色收入的部分为5.4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随即在其官网三次刊发署名文章辩驳,"灰色收入来源极其复杂,隐蔽性很强,不管谁去做统计调查,都很难获得真实的信息。" 专家指出,争论的背后其实凸显了国家统计数据制度的缺失,及我国税收个人申报制度执行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