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作为一对父子,在清朝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了,但是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雍正皇帝的名声相比起乾隆皇帝来,都是要弱一些了,但雍正却也是个一生勤劳,一直在兢兢业业地做一个好皇帝的皇帝,功劳业绩也不必乾隆更差,为什么名声和知名度却并不如乾隆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为什么雍正的名声比不上乾隆 清朝时的雍正皇帝,论功绩,其实远大于乾隆。雍正勤政,敢想敢干,为康乾盛世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尤其是在整顿吏治上效果明显。对腐败和反对势力不手软,绝对的强势。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所以一直有人黑雍正。什么血滴子杀人如麻,皇位是假传诏书篡改遗书得来的。甚至说雍正不得好死,是被明朝崇祯皇帝的独臂女儿的徒弟取了项上人头等等,不靠谱的传说太多了。 而乾隆呢?他太长寿了,干皇帝的时间长,还干过太上皇,还喜欢沽名钓誉,多次下江南、到全国巡游,动静大,地动山摇。还跑到泰山进香,差点要封禅泰山。乾隆好大喜功,全国各地到处跑,一路之上浩浩荡荡,几十万人吃喝拉撒,老百姓和各级官吏迎来送往,苦不堪言。 所到之处到处宣扬康乾盛世,到处为自己脸上贴金。为显自己兼虚,自我矫情,以不超过自己爷爷康熙坐皇位的时间为由,提前将皇位传给儿子嘉庆。在自我吹捧、自我表扬上做足了文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会宣传,会造势,典型的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所以在知名度上,就显得比雍正高。 其实大清自乾隆中晚年起,已政治腐朽,官员腐败,大清已开始走下坡路,和珅就是例子。乾隆没有放眼全球的战略远光,固步自封,盲目自大,自封天朝上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和动力。为大清覆灭和中国近代的落伍和苦难埋下了祸根,中国近代之衰败实起于乾隆。 2、雍正的功绩 1、整顿吏治 康熙往年吏治松散,贪污丛生,官员腐化堕落,国库空虚;在这样一个虚假繁荣的背后,雍正早已看在眼里。雍正一即位,便着手整治,要求文官不贪墨,武官不克扣军饷,为此还专门成立会考府,对财政进行审计。制度上防止了腐化等现象出项的空间2、建立军机处。 原来清朝军事上的工作主要有议政处来决议,平时国家行政事务则由内阁处理,雍正则在议政处和内阁以外建立了军机处,设有军机大臣5—7人,共商军国大事,进步在朝决议计划功率。可是军机处权利过大,位置在内阁之上,使得内阁原有的拟旨及其批驳皇帝错误决议等权利形同虚设,雍正大权独揽。 3、完善密折准则 添加能够上奏折人的数量,高峰时曾达1200人,扩大了信息的来历,奏折只需通过奏事处直接抵达雍正手中,并能够直接下发到奏事人手中,一起也强化了皇权。 4、改土归流 改动少数民族地区世袭的土司、头人准则,对此中心没有任免权。改土归流准则在全国的推行,改动了这种状况。流即为流官,由朝廷派遣,有任期,故而加强中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 5、滩丁入地 中国古代几千年来,都是土地和人丁分头交税,雍正将人头税摊到土地税中,这么就免除了困苦老百姓没有土地还仍然缴纳人头税的不公平局面,减轻了封建税负及人身依服,一起客观上刺激了人员的添加。 6、废弃贱籍 所谓贱民即在民籍以外,不属于士农工商之列,不能读书,不能参与科举考试,生生世世为奴。雍正废弃贱籍是一件功劳。 雍正四十五岁即位,在位一十三年,终身努力变革弊政,在王公大臣、地主富豪、文人墨客的谴责与责难下,锐意进取,勤政为民,煞费苦心,雍正功劳不可没。 而后世所述的"康乾盛世"精确点应当是"康雍乾盛世",其在康雍乾三朝起承上启下的效果。抛开雍正为执行其决策而采取的一些手段不谈,就其政策及其效果和历史意义而言,小编觉得雍正的功绩要不乾隆大多了,是雍正这些政策,让乾隆皇帝更好的治国,或许现在是为雍正平反的时分了。 3、乾隆的功绩 乾隆朝所养育的人口达到了空前的数目 在中国历史的数百位帝王之中,要论减免税负最多的皇帝,非乾隆莫属。历史上,乾隆即位之后,所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免除了大多数老百姓拖欠了十年以上的农业税。即位二十天之后,他又宣布,免除了雍正十二年以前所有未交的农业税。而且在此后六十多年的漫长统治生涯中,乾隆又多次部分或者全部免除农民的农业税。 乾隆的这一措施,使得清王朝众多的贫困人口,摆脱了多年沉重的税负。这在以农业为主要财政收入的古代社会,是极具有进步意义的。因此,当税收负担减轻之后,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大增,而乾隆又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使得粮食产量大增。据统计,乾隆晚期的粮食产量,一度达到2088亿斤,远超历史上其他朝代。 正是依靠农业生产的大规模增长,乾隆朝的人口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在经历了康熙、雍正两个承平时代之后,再加上乾隆即位后的励精图治,到乾隆六年(1741年),中国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亿四千三百四十亿万左右,到中后期,由于经济繁荣,农业发展,乾隆朝人口继续增至两亿九千九百九十六万人左右。 因此,终乾隆一朝,其以10亿亩左右的耕地养活了30%左右的人口,而且能长期保持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这在生产力低下的传统社会,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在中国历史上,人口超过一亿的时代仅有南宋绍兴年间。在以农业作为决定国家命脉支柱产业的古代,将人口数量视为国家繁荣兴旺的标志,乾隆年间的人口爆炸式增长,的确可以作为盛世的重要表现之一。二、国家经济总量巨大,财力雄厚 国家经济总量巨大,财力雄厚 关于乾隆朝的经济实力,在《大国的兴衰》里面有一段很明确的记载:当时中国的gdp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超过美国在今天世界上的地位。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份额,是英国的八倍,俄国的六倍,日本的九倍,比刚刚建国的美国更不知要多多少倍。 是的,由于悠久的发展历史,所以直到工业革命以前,中国的基本上一直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在乾隆朝更是如此。 在经济上,经过康熙和雍正两代的发展创新,如摊丁入亩、养廉银等制度,再加上雍正在位13年以来的励精图治,到乾隆刚即位时,清朝的国库存银达6000万两之多。至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增长至7000万两,此后一直维持在7000万两以上,居高不下;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达到7800万两,最高时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存银达到乾隆朝最高峰8000万两。 如此庞大的财政储备,就当时的世界经济体系而言,清朝称第二,其它世界各国没人敢称第一。一直到乾隆去世之前,中国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因此,乾隆朝的财政收入达到历史最高峰,是"乾隆盛世"的标志之一,而这也是乾隆经常大规模减免来百姓税负的底气所在。 统一新疆,使乾隆盛世达到了顶峰 一直以来,西域(新疆)问题是历朝历代比较头疼的问题之一,从汉武帝将西域纳入中原王朝统治之后,一直到清乾隆前期,西域一直与中原王朝分分合合(更多的是分离)。当一个朝代强盛时,西域地区便安分守己,而当一个朝代软弱时,西域地区必然滋生骚乱,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数千年。到清康熙、雍正两朝时,以当时强大的国力,都未能将西域问题解决。 直到乾隆朝,从乾隆十八年(1753年)开始,乾隆便致力于扫平西域。由于国家实力的强大,仅仅过了6年,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便解决了数千年了无数朝代都未能解决的问题,实现了西域前所未有的稳定。 1759年12月23日上午,乾隆收到了一份万里之外送来的捷报。信中说道:"天山南北所有的叛乱都已经彻底平定。"当读到这份捷报时,四十九岁的乾隆悲喜交加,这块历经数千年未能解决的土地,终于在他手里有了圆满的结局。 此刻,天山南北以及巴尔喀什湖一带尽数纳入大清版图,中国的疆域达到极盛,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领土面积达1453多万平方公里。 统一新疆后,此时的清王朝在国际上的地位攀升,《清高宗实录》中记载:环顾四周,近郊诸邦,皆为属国,通译四方,举踵来王……以亘古不通中国之地,悉为我大清臣仆,稽之往牒,实为未有之盛事。 乾隆时期,中国才真正对版图内的所有土地都做到了真正强有力的控制与管理,使边疆地区和一些少数民族真正成为了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以统一新疆为标志,乾隆盛世达到了历史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