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科技创始人 陆雨泉 四年三次创业 2009年,陆雨泉只带了3000块钱到北京,加入宜信。 2010年9月,他加入还没有上线的人人贷(人人贷于2010年10月13号上线),成为人人贷的创始成员之一,主要负责风控。 因为经历过人人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所以陆雨泉也逐渐学会了如何经营一家公司,也发现了一些其他的痛点,比如中小企业,包括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以及个人理财的部分的市场空缺,再加上陆雨泉也一直想自己创业,于是他就决定自己出来做理财,他于2013年创立北京证大向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互联网金融理财工具平台"向上360"(现在改名叫"向上金服") 2014年,陆雨泉从向上金服离职,创办了共鸣科技。问及为何会在人人贷和向上金服都发展不错的情况下还要离职创业?陆雨泉告诉创业邦(搜索微信号:ichuangyebang),"这与我的个性有关,我不是个安分的人,不愿意一辈子跑龙套、做配角,在对这个行业有了充分的了解和判断后,我想自己做主角。" 前两次的创业经历让陆雨泉看清了整个信贷的发展和扩张,也让他了解到了理财应该怎么做。"可以说我把P2P整个领域里的事,从前到后都跑了一遍。对于我来说,就像修行一样圆满了,可以自己去考虑做一些事情了。" 共鸣科技成立于2014年4月,当年的7月份获得了IDG近千万美金的投资。目前主要有三块主要业务:针对P2P平台的资产撮合交易、催收以及汽车金融。 从资产撮合到催收再到汽车金融 陆雨泉觉得,互联网金融的行业基础发展到2014年,留给2C的机会已经很少,但是在B端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概率和机会,这也成为他再次创业成立共鸣科技的初衷。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势头,让陆雨泉很看好它的未来。 2014年至2015年,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迅猛,对于资产端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找到合适的、优良的资产,并把握资产的风险程度成为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面临的问题,因此通过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获取优质债券就成为互联网金融平台扩大自身实力的重要途径。 正是因为如此,陆雨泉的第三次创业切入了资产撮合交易领域。但是做撮合资产服务需要为企业保障资产的安全性,这就需要派专业的团队,整个企业做评估,比如它的历史数据、经营状态、团队的合规情况等。"这其实也就涉及到了风控的部分,所以我们会提供一些附加的定制化服务。风控业务和我们的资产撮合主业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 但整个市场从去年年底开始比较动荡,所以这部分的业务,共鸣科技也暂时求稳为主,会有严格的要求。"所以今年这块我们投入力度大不大,非常小,主要是以维持为主。" 对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违约率和逾期率是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陆雨泉发现在催收这块的业务一直困扰着许多企业。因为许多企业只在一个或者几个城市有公司,但是其用户却遍布全国各地,催收成本对他们来说太高。所以,他决定发展这块的业务。共鸣科技也孵化了"快催收"——主要业务是催收和不良资产管理。 尽管催收公司一直都有,但是陆雨泉告诉创业邦(搜索微信号:ichuangyebang),"有些客户的欺诈手段正在不断的变化,但催收公司的手段却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我们需要有新型业态的催收公司。" 快催收的模式更像是京东,分为自营和他营两个部分。简单来说就是,快催收自己有一个400人的团队负责现场催收,通过各种方式和客户取得联系,督促客户还款。另外,快催收也有400家遍布全国各地的合作机构与快催收进行合作。 目前,快催收已经进驻全国除了西藏的其他省市。对于加盟的公司,快催收有两点要求: 第一,要有正规手续。"如果没有营业执照,或者说没有一个基本的办公场地的公司我们根本不会合作。" 第二,要有独立操作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合作,但是合作的前提是他们得遵守我们的准则,一切都要合规合法。我们也会通过合同约束他们的行为。" 据悉,只发展半年的快催收,其催收规模(客户委托金额)差不多达到60亿元,预计今年年底会达到150亿元。 除了上面两项业务之外,共鸣科技又于去年年底孵化了汽车金融的业务。"因为我们对汽车金融这块也已花费了2到3年的时间,去年我们认为实际比成熟了。" 但其实之前已经有很多公司切入了汽车金融的市场,共鸣科技做的与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陆雨泉告诉创业邦(搜索微信号:ichuangyebang),"之前大家都还是按照传统银行的方式切入这块,比如你买车借钱,但需要把车抵押给平台,这样做的方式门槛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共鸣科技的做法是和车子的供应商合作,把车子先租给客户,让客户先用,但每个月要付租金给共鸣科技。2到3年的时间,租赁期满车子就归用户所有。"开始的时候我们也在考虑这个市场到底是怎样的情况,以先租车再拥有的方式会有多少人愿意接受?" 但是专车兴起后,大家对于共享经济以及车辆是否在自己名下的看法发生了转变,再加上陆雨泉觉得自己的团队也已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所以才会选择去年年底切入汽车金融市场。 据悉,共鸣科技在汽车金融业务上已有近400人的团队在全国各地陆续推进这项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