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成语作为汉语言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经过从古学经典中产生、结合实际后转意等过程在今天仍广为运用,其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价值的承接。本文主要以传承了先秦经典价值观念的《孟子》为例,通过分析其中转义的成语,分析成语语义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现代中国存在的汉语言问题,在中国当下的"古今之争"问题上寻求古汉语能够带给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成语;语言转变;汉语意境;《孟子》 成语作为汉语言文化中独特的语言方式包含着丰富的语境语义,但有学者认为这种语言的固定情境的限制封闭了语言功能的超越性,使其不能超越自身得以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语境对于中国文化的限制是真的吗?中国古汉语创造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历史,在面临西方不断地语言转向之时,我们也应该回归古典,即使不能在古典中寻找到中国现代哲学的出路,我们也要从汉语言发展变迁的角度分析中国文化的走向。成语流传至今肩负着传统与现代的双重文化属性。 一、古学中的成语 先秦的成语多出自《论语》、《诗经》、《尚书》等先秦经典,如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中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源自《论语·宪问》"君子不怨天,不尤人"i;《诗经·小雅·北山》中的:"普天之下、率土之滨"。这些成语体现了先秦时期语言创造和文化传承的繁荣。而古学经典中《孟子》首创的成语有很多,如为富不仁、秋毫之末、赤子之心等等,经过后代加工整理的有明察秋毫、岌岌可危、流连忘返等等,这些成语经过历史变迁与时代相结合,到现代已经产生了更多的意义,能够使用的语言情境也变得广泛。 除上述成语之外,古学中出现的成语还有一些极具中国特色价值观念的,在当下也被人广为运用,如为政方面有出自《孟子·公孙丑下》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ii修身方面有"独善其身",出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iii以及治世为人方面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取自《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iv这些流传至今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古学经典所传承的优秀的思想品质。但是在现代,一些成语则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地发展与变化。 二、成语的语义发展 古学中的成语流传至今代表着中国现代人对古代部分价值观的认同,语言学研究者总结了成语发展变化的类型,包括成语语义的改变、语义的扩大以及缩小,可能整体含义没有太大变动,是在前者基础上语境的延展,也可能发展成了与其初始含义没有任何联系的词组。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中"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的"心悦诚服",文典中基础意义是好的德性令人信服,后来逐渐发展为愉快地接受某种观点、事实等,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不仅仅在德行上,任何一种优秀的品质、技巧都可以运用;"左右逢源"出自《孟子·离娄下》,指做学问如果有丰富的知识积累,那么在需要的时候就能取之不尽,后来发展为比喻做事很顺利,甚至出现了贬义的意味,与"看风使舵"、"玩弄权术"等词有了联系,指人圆滑世故;"独善其身"原意是修养好自身,守住节操,但现在意味着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其出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有学者认为成语语义的改变源于朝代更迭、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传统观念的改变。汉语成语区别于其他汉语概念的地方在于它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表现事物的性状特征、渲染和描述强烈的情感需要。语言与社会共变,到了现代,很多成语改变、消失、出现,这体现了语言功能的隐退、调节,它是社会思想改变的体现。成语意义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体现了汉语言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调整自身或被调整,以达到能够跟随人们交往、思维、认知水平不断发展的目的。它一方面显示了中国人历经时间留存下来的宝贵经验和思想文化,另一方面展现了社会与人不断地发展与转变。 三、汉语成语语义转变出现的问题 一个国家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传统文化不断和现代社会相承接,出现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影响到我们现代思想观念的以及可以找到汉语言出现的问题的那些语义完全被现代人改变的成语。如出自《孟子·尽心下》的"大而化之",本意是道德品行之高进入了新的境界。但在现代,它的意思转变为事情粗枝大叶。人们放弃了成语原有的语境以及含义,直接从汉语字面分析整理了日常用语中在主观感觉上最符合的一种语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成语都发生了语义转变,是否有一个原因是由于日常语言缺乏语境和内涵导致的?"中国成语,自成语境",语境一方面来源于象形文字独特的文化特性,另一方面也是汉语言国家千百年文化传承时在人的头脑中留存下来的独特的思维方式、思想内容,它们给予了中国人独特的语境暗示和情感暗示。 在当今网络时代,"造词热"不断上演,造出来的词和古代文化传承下来的词有着本质区别。比如网络上火极一时的"人艰不拆"、"十动然拒"等等。现代人的这种造词方式同古代成语语义转变的结果非常相似,都是表面意义的集合,但是它们和古学经典中的成语的区别在于缺乏文化底蕴的支撑。文学研究者认为网络上被现代人广为运用的词语或成语,例如"也是醉了"、"厉害了word哥"、"我伙呆"、"喜大普奔"等等,这些词语在运用时能够表达的情感是多样的,一个词语即可能表达感叹、惊讶又可能是生气、诧异,与古文成语相比,一种情绪多种表达的状态变成了多种情绪一种表达,这意味着描述语言的退化和情感体验的衰弱。网络时代具有娱乐性质的"成语"的确是时代的产物,这些新兴词汇如果没有强大的文化底蕴在中国很难留存下来。在信息不断更迭爆炸的今天,上述"热词"已经无人运用,这些"热词"仅仅是人们把生活娱乐化之后的产物。 四、增强现代人的语境设置 现代中国面临的语言危机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成语语义的改变是现代人汉语言能力弱化的一种表现,丰富的语义情境被削弱了,现代人在表达时运用的流行语不能满足人类本身具有的丰富的情感表达,长此以往,语言的弱化会导致现代人情感的匮乏,最终会陷入文化退化的恶性循环。 虽然现代语言的弱化已经到了严峻的地步,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文化创造之路就此终结。我们或许可以像施特劳斯的哲学理念学习,"回归古典"但不是彻底的回归,仅仅是尊重古典的价值和功能以求其能够抑制愈来愈严重的语义、语境弱化。中国文化一直在强大的汉语言语境中生存发展,对于我们而言,真正的做的可能是在不抛弃古汉语的前提下挖掘现代汉语中更为广泛宏大的可能性语境,语境可能限制了我们,但是反过来我们应该利用语境创造属于中国的独特文化,不过这能否可行还是问题,但是我们应该对中国文化发展怀有信心,因为我们有历经千年的文化底蕴,可挖掘的资源眾多,困境被打破就会有出路,找到突破口应该是现在的任务。 注释: i 孟子.孟子[M].方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第82页。 ii 孟子.孟子[M].方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第65页。 iii 孟子.孟子[M].方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第261页。 iv 孟子.孟子[M].方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第253页。 【参考文献】 [1]孟子.孟子[M].方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2]孔子.论语译注[M].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3]刘金宁.《孟子》成语初探[J]. 北方文学旬刊,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