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领导,你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公正平和形象,千万不要感情用事,即使是遇到了胡搅蛮缠。不易对付的属下,也只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不可证明只有你重要,而他作为一名职员是多么的渺小。你要知道,你是个领导者,你是在领导别人,而不是在和别人意气之争,所以你应该拿出领导的气度来,不要一般见识,否则只会导致别人的反感。如果你说你可以利用手中的职权去开除这样的人,那只是一种最差的做事手段,如果以后再碰到这样的人怎么办呢?你是否只当一名专门开除职员的"威力领导者"?如果是这样的话,请你记住: 1.千万不要在愤怒时作决定 作为领导,如果在一怒之下匆忙做决定,丧失最起码的理智判断,那么有可能会导致全军覆没。古代时,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曾在上朝期间,与吏部尚书唐俭下棋。唐俭是个直性子的人,平时不善逢迎,又好逞强,与皇帝下棋却使出自己浑身解数,架炮跳马,把唐太宗的棋打了个落花流水。 唐太宗心中大怒,想起他平时种种的不敬,更是无法抑制自己,立即下令贬唐俭为潭州刺吏,还不干休,又找了尉迟恭来,对他说,唐俭对我这样不敬,我要借他而儆百官。不过现在尚无具体的罪名可定,你去他家一次,听他是否对我的处理有怨言,若有,可以此定他的死罪!尉迟恭听后,觉得太宗这种张网杀人的做法虌过分,所以当第二天太宗召问他唐俭的情况时,尉迟恭只是不肯回答,反而说,陛下请你好好考虑这件事,到底该怎样处理。 唐太宗气极了,把手狠狠地一挥,转身就走。尉迟恭见了,也只好退下。唐太宗回去后,一来冷静后自觉无理,二来也是为了换回面子,于是大开宴会,召三品官入席,自己则主宴并宣布道:"今天请大家来,是为了表彰尉迟恭品行。 由于尉迟恭的劝谏,唐俭得以免死,使他有再生之幸,我也由此免了枉杀的罪名,并加我以知过即改的品德,尉迟恭自己也免去了说假话冤屈人的罪过,得到了忠直的荣誉。尉迟恭得绸缎千匹之赐。"唐太宗这样做,当然主要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明正";同时,为此他当然也感激尉迟恭。没使尉迟恭真的按他的话去陷唐俭而致其死,又安知唐太宗"明正"起来,不治罪尉迟恭呢? 2.千万不要猜疑 猜疑并非来自心灵,而是出自头脑。一个很果断的人有时也会堕入这种情感,在领导人之间有不少行动果断的人,但也有那些多疑的人。如果领导者兼备这两种气质,所以猜疑对他为害尚不大。因为当他产生了疑忌时,并不总是贸然信从这种疑忌。而对一个胆怯的庸人,这种猜疑则可能立刻阻滞他的行动。猜疑的根源产生于对事物缺乏认识,所以多了解情况是解除领导疑心的有效办法。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作了准备而不受其害。当这种猜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好人。 人尤其要警惕由别人流传来的猜疑,因为这很可能是一根有毒的挑拨之刺。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对你所怀疑的对象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以便由此解除或者证实你的猜疑。但是对于那种卑劣的小人,这种方法是不行的。因为他们一旦发现自己正在被怀疑,就可能制造出更多的骗局来。意大利人有一种说法:"受疑者不必忠实。"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在受到猜疑时,人就更有必要尽力于职守,以此证明自己的确是清白和忠实的。 而在我国古代,"正义"、"公正"往往指道德修养,并且是没有个人之私的近乎圣的一种美德,并无作为评价制度、规则的价值内涵。1840年之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有关正义、公正的评价才开始涉及制度层面。公正带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它所侧重的是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且强调这种价值取向的正当性。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彭杰老师在这里就分别分析一下公平,公正: 公正 公正,是公平和正义的合称之意,公正是领导工作的题内之义,是领导工作的永恒主题,是组织路线的具体规范,是领导干部的职业操守。笔者认为公正是领导干部品质之源、立身之本、为人之要、处事之基。众人心理平衡、平顺,全靠领导者能持之以公,进而天下太平、平安,也靠领导者能秉公办事。 企业领导人是资源分配者,而公正是最基本的游戏规则,不公正的领导人必定丧失威信。公正的领导人心里面一碗水端平,成功的领导者是公平处事者。出于公心,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同。《吕氏春秋》中说:"阴阳气候,甘露时雨,不择物而变,不私物而降,这才是公的气象。"刘宝楠解释说:"治天下必先公正、公平、公开,公则使老百姓高兴。公则天下太平,太平来自公。成事在公平,失事在偏私。" 姜子牙回答周文王"领导如何展开工作"这个问题时说:"要安详稳重而心气平静,要宽柔有节而胸有成竹,要善于听取意见而不固执己见,谦虚谨慎而正直,处事公正而不怀私心。"领导应做到公、正、明、大。领导能公,他的心自然没有私欲;领导能正,他的心自然不存偏见;领导能明,他的心自然没有隐情;领导能大,他的心自然深涵广博。领导自己的心同于常人的心,让它与万物同体,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行,这样就基本做到了"公正明大"。人心之所以无法和天地一般大,就在于存在私欲。抛弃私欲,心中就只有一个公字了。 伤害领导者形象的,莫过于私心莅事,私心断事,私心处事。平常人可以有私心,他的私心只局限在一人一身而已;领导者不能有私心,有私心就失去了公心。理天下大事的人,首先要以大公无私来应付天下。澄清己心来审理,平静己心来论事,公正己心来待人,宽大己心来应物,镇定己心来处变,这是领导人物的无上心术。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彭杰老师认为,世间最可怕的事,就是不公平。成事在于以公平服人,不公平就难以服人。从政需要公平心。心不公平,好事也会办成坏事。让人觉得公平,首先在于平其人之气,平其人之情。人心之所以难平,就在于气的干扰,就在于情的牵挂。诸葛亮有句名言:"我的心像一杆秤,不为他人所轻重。" 张释之在西汉文帝时官任廷尉,典掌刑狱。有一次,文帝车骑出行中渭桥时,有一人从桥下跑出,惊吓了皇帝所乘的舆马。文帝当即命令侍从骑士逮捕此人,交付廷尉治罪。张释之受理此案,犯人供称自己是本县人,行至此地,闻听皇上驾到,过往人众禁止通行,便藏于此桥下。时已至久,以为车骑已过,刚出来就撞上了皇帝的车骑,便匆忙跑开。廷尉依律定罪,奏报皇上:"一人违禁,罚金四两。"文帝大怒,认为此人惊吓车马,几乎伤了自己,廷尉只判罚金,这是轻君重民。 张释之则据理力争:"法律是天子与臣民共同遵守的,依法所定就是罚金,如果重判,则使民不信法。若将此人诛杀,也就罢了。既交付廷尉审理,则当依法定罪。廷尉本身是天下公平的象征,廷尉不公,天下执法者就会轻重法令,百姓将手足无措。望陛下慎察。"文帝权衡利弊,诚服称赞道:"廷尉的判决是对的。 "人与人之间,既有亲疏之别,又有朋仇之差。这种差别原本无可厚非,但若引之于法,循私枉法,就难免成众矢之的。 一个团队由几个、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甚至更多的人组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称,用来衡量自己、衡量同事、衡量上司。有个奇怪现象,人总是喜欢夸大自己的成绩,贬低别人的努力。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团队领导做到公平办事。哪些员工的确表现好,要及时奖励,而且要向其他人讲清楚,为什么要奖励他,他表现好在哪里,让大家了解情况,减少互相猜疑,树立学习榜样。对犯错误的员工,也要及时惩罚,并向其他人讲明白,为什么要惩罚,他错在哪里,进行警惕教育。只有做到奖惩公平透明,才能真正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团队工作热情。 公平 开奔驰的富翁,一样仇视坐着北京吉普可以不交过路费的官员,因为不公平!团队的不和谐,不是因为钱少,不是因为压力,而是因为有人可以耍特权!人有天生追求公平的欲望!管理者本质上是一个分配者,财富、荣誉……甚至是任务、压力的分配者,为什么前面要管理者是"德高望重"的君子,原因就在于"公平"是相对的,公平是团队发展的最强源动力,不公平会让人才失去斗志,失去激情!这就是很多大公司高薪顶级人才也会跳槽到小团队的原因。 比尔盖茨说:"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公平的理想国,只有幻想公平的乌托邦,作为现代的都市人,要时时刻刻明白这一点,以平常心接受现实,否则,就会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之中。那么如何才能在不公平的社会中找到自我,平衡心态,通向成功? 管理者的管理如同裁判的裁决,公司命脉就在于你是否实施了公平的裁决。为什么哪个蠢驴能当总经理、为什么干一样的活他拿的比我多10块奖金、为什么我要卖命工作养一堆草包、为什么我要承担蠢材主管的过错……我们换自己去想想,如果自己碰上这些为什么,结果是什么?在一个不公平的环境里,活着就叫苟且偷生!越是人才越无法容忍。领导者就应该学习刘备的示弱,学习宋江的舍得。 总之,我们的企业要发展,业绩要提高,要力于提供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创造员工升迁发展的机会,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从而让员工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