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补阴"是重点 如何"补阴"? 1、"贴秋膘"不等于秋补 古时人们在经历过高温湿热、食欲不振的"苦夏"之后,多在立秋之时"以肉贴膘",为秋收农忙打下身体基础。 而现代人早已过了普遍温饱不足、农耕体力消耗大的时代,饮食上往往营养足、口味精,主食、肉蛋及油脂的摄入量早已超出日常需求,少运动、少劳作,体力消耗小也日益普遍。此时再以"贴秋膘"为由敞开肚皮大吃大喝,轻则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重则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危及生命。 2、"补阴"才是重点 《黄帝内经》中早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立秋过后,天地间阳气渐收,养生强调顺应天时,滋润和护藏五脏阴精,保养人体之正气,以抵御秋季易发的常见病。 秋天最大的特点是"燥",燥最伤肺阴,清补肺阴可减轻口唇干裂、喉鼻干痒和咳嗽等不适,避免季节更替肺气受损以致感受"时毒瘟疫"之苦;平补胃阴可减轻脾胃燥热太盛所致的口干烦渴、胃胀、没有食欲、大便干结;润补肝肾之阴则可消减手足心热、心烦失眠、小便短赤等下焦燥热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重在"补阴"。 3、中医补阴四法 用药物补阴需由中医师辨明体质,再结合初秋"温燥"的气候特点进行调补。而日常生活中,补阴的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我们在家就可以尝试。 穴位保健操。 中医外治法调理补阴的方法很多,大家所熟知的睡前泡脚和按摩脚底(重点按摩涌泉穴)都属于此类。 调作息。 民间素有"昼养阳,夜养阴"的说法,良好的睡眠可以保障心肺肝脾肾等脏器得到充分休养。入秋后的作息应逐步调整为"早睡早起"的状态。早起吸收自然界晨露滋养之湿(在空气质量适宜时),利于人体适应入秋后的"燥气";早睡则可滋养人体阴精,对补阴有莫大的益处。 食疗补阴。 初秋时节暑未全消,饮食上除了滋阴润燥,还应兼顾清热。下面推荐几个岭南人常用的润燥养生方。 茅根竹蔗水 用料:鲜茅根50克,无花果3颗,鲜竹蔗500克,带皮马蹄500克,胡萝卜1根。 做法: 1、把所有材料洗净,竹蔗砍成小段,对半剖开,马蹄切去头和底部,胡萝卜切成大块; 2、把所有材料放进锅里,放清水2500毫升; 3、大火烧开15分钟后,转小火再煮30分钟即可熄火; 4、捞出汤渣,汤水可以放到冰箱里冷藏,喝时应再次加热至沸,放凉再饮。 功用:清热凉血、生津利尿。 适宜人群:湿热内郁、平素烟酒不忌者尤其适宜。脾虚(寒)、气阴两虚者及孕妇慎饮。 银耳莲子百合糖水 用料:银耳50克,莲子、百合各25克,枸杞10克,陈皮一小片,冰糖适量。 做法: 1、银耳用水浸泡约10分钟,洗净; 2、莲子、百合热水浸泡约半小时,洗净; 3、将银耳、莲子、百合、陈皮一起下锅,武火隔水炖约半小时,改小火慢炖3~4小时; 4、加入枸杞,冰糖,10分钟后保温即可。 功用:滋阴润肺,生津止咳,清心除烦。 适宜人群:气阴两虚、且阴虚较重,久咳、干咳,咽喉干痒不爽者尤其适宜。脾虚者可加半片生姜一同炖服,减少慢炖的时间,以制凉润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