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他"天生"笨拙,一心想把学习学好,殚思竭虑,成绩却原地踏步,班里倒数第一似乎非他莫属。若是同伴中谁不幸考了班里倒数第二,那个人也会趾高气扬地对他的母亲说:"书能,比我更‘好’,第一,倒数第一,哈哈!"然后那个人的母亲便生气地说:"你倒是不行了,只知道和他那哈家的人比。"类似这种话,小时候他不知道听过多少次,有时只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时也会难过地问母亲:"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们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是比他们落后?" 儿子的苦恼,母亲看在眼里,但她却不知道自己该如何作答。一次又一次地考试,一次又一次的倒数第一,儿子反复地问着母亲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就是比一般人好用。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真是儿子要寻觅的答案?她庆幸自己没这样回答。 有好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母亲想,像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落后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因此,始终不忍心这样说。 直到有一天午后,在母亲和儿子经过一片池塘的时候,母亲突然笑着对儿子说:"你看那些在池塘边争食的鸟儿,当它们察觉有人靠近的时候,小麻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池塘边的碎石上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海鸥…… 这是他小学三年级时的一幕。每次一想到母亲,那情景就立即回到他的脑海,重新显影。 另一幕与父亲有关。在他的记忆中,父亲从未当面夸过他的儿子。当父亲知道儿子成绩慢慢有起色的时候,愉悦隐藏在心里,从不表现在脸上,更不会给予儿子任何物质的奖励。当他看到儿子考了好成绩开始沾沾自喜的时候,父亲并不奉承儿子,而是问儿子班里第一多你几分?全级第一多你几分?当他的儿子真的考了班里第一、紧接着又考了全级第一的时候,他总是重复那句至理名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但在一个傍晚,父亲发现儿子竟拿自己的成绩去冷嘲热讽同伴,冲过去,不给儿子留半点情面,狠狠地抽了他一耳光。儿子哭了,父亲揪着哭着的儿子的上衣,到了那个足以俯视村里唯一的两条河流(清水河和顿河)的全景的高地。夕阳衔山,晚烟萦树,周遭静寂,只有清水河撞击鹅卵石后发出的尖锐刺耳的流水声;顿河河滩廓大宽展,河水在夕阳的映照下,微波荡漾,悄无声响地流向远方。父亲指着这两条河,问已止住哭声的儿子:"这两条河,你应该知道谁能流得更远吧?"儿子听过长辈说过,顿河流经的村寨不计其数,我们村以下,还有很多村。而清水河,只流过几个村,到我们村,只在夏秋季节才能看到,冬春季节由于流量较小常常出现断流的现象。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儿子懂父亲的用意,突然跪在地上说"爹,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会了。"父亲把跪在地上的儿子拉起来,背着斜阳一步步地往家里走去…… 年幼的时候,在兄弟俩中,他是最令父母操心的一个。为了能让儿子把书念好,走出农村,父母不知失眠了多少个夜晚。儿子成绩差时被人取笑的话,难道父母真的一次都没听过吗?他们只是把人间百态冷暖搁浅在心的深处,从不在儿子面前提起。 不久以前,他回到乡下,婶娘大妈见了他都说:"你妈们在城里还呆得惯吧,他们这辈子不容易啊,教子有方,两个儿子全考上了好大学!"他连声应着婶娘大妈的话,心中浸满了对父母的感激。那些儿时和他一起读书的玩伴,早已物是人非,又重复着父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事,那条清水河断流的现象也到达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甚至有可能完全消失。 在父母还在乡间的时候,亲戚邻里纷纷上门询问过他们教子的秘诀,父母异口同声地将万语千言浓缩成了四个字:静水流深。由此,静水流深,有人解释为大智若愚;也有人解释为,为人柔和,处世谦逊,胸有丘壑,海纳百川。 静水流深,这就是我的父亲和母亲分别用言行给我做出的不同的解释。我无法用语言准确地丈量出这个词里面包涵的理,囊括的情,承载的爱。那些童年和父母一起在乡间度过的日子,在时空的流变中已不再清晰。只有看见父母日渐增多的白发才想起了这些,想起了那午后笨拙的海鸥飞向蓝天,想起了那傍晚静静的顿河流向远方,想起了这广大人间我唯一的父母。 二〇一一年四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