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科技能力的全方位应用和金融服务领域的不断下沉,金融监管能力也面临全面升级的要求。 伴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将不断深入,下一步科技有望进一步促进金融服务的创新力度,助推金融供给侧改革。 资产评估智能化、标准化 經济活动网络化、线上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企业自身及关联的多维度数据量级不断提升,类型进一步丰富,依托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新型的线上化、技术化手段,有望更好地辅助或替代传统依靠大量人力、大量时间的资产价值评估方式,帮助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差异化企业形成统一的市场化定价机制。 同时智能化定价的应用,有助于推动建立定价系统,从业人员共同配合判断企业风险,合理确定商业可持续化贷款利率的"协商机制",建立更为规范化、标准化的传统金融机构服务流程,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标准化和有效化,打通落实货币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 专业能力普适化,缩短投融"通道距离" 受制于资产评估、风险识别金融服务的高度专业化,传统金融业态即使在较为完备的信息披露体制下,仍形成投顾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造成投融两端的隔离,客观加长了融资"通道",抬升了融资成本,降低了金融效率。 智能投顾和智能投研技术的出现,为传统业态提供新的可能。智能投顾通过用户画像、智能推荐、定制化投资服务实现资金端与资产端的智能匹配,基于多维用户画像的个性化配置,可对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精准化识别,为中低净值用户提供高效低费、专业理性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智能投研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可有效地穿透资产和公司主体,最大限度发掘数据和信息,利用人工智能解决金融数据分析问题,提供更加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风险评估,为非专业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架设了桥梁。通过专业化能力向真实投融资群体的渗透,逐步帮助市场参与主体的预期与偏好向更加科学、理性的方向转变。 强化金融监管能力,提高金融安全系数 随着金融科技能力的全方位应用和金融服务领域的不断下沉,金融监管能力也面临全面升级的要求。以科技能力为基础的信息化、大数据监管科技技术将不断升级,成为金融监管新手段,推动形成更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监管体系。 在金融风险监测方面,利用大数据挖掘与知识图谱的能力,金融监管部门可以对公开市场舆情进行全天候监控,结合传播链分析、正负向判定等对舆情进行评估分类,全面展示被监管机构的舆情状况,提前发现、预警跟踪。如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与度小满合作开发金融脉搏系统,可以直观呈现金融机构在融资、借款人、借款企业、担保方面的实时动态,助力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参与主体全面监管,为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提供预警。 在反洗钱、反欺诈等能力方面,通过引入机器学习方法,搭建可疑交易监测模型,可构建涵盖了交易金额、交易笔数、交易集中度、交易时间、交易地点等多维度的特征库。通过识别设备异常、高危账号的关联图谱,提升反欺诈能力,可以实时打击黑产、黑中介等团伙欺诈,提升金融机构反欺诈、反洗钱的识别度。 金融服务安全方面,借助数据加密、分布存储、隔离域等技术,打造数据安全记录载体,保障数据安全和规范使用。目前在跨境转账、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等部分领域已有初步应用。 通过科技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地方金融监管单位的监管压力,加强地方监管与中央监管的协同与实时配合,助力金融监管风险防范职能的加强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