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封建王朝时期,我国的经济、文化、人口一直蝉联了2000多年的世界霸主。不过要是谈论军事实力的话,中国古代对北方的游牧民是非常忌惮的。纵观历史,历朝历代的军队与北方游牧民对阵,基本上是没有占据过上风的。可以说游牧民战斗力是真的很强大。 宋朝就不用说了,光是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就够宋军喝一壶了。更别提女真人建立金朝后上演的"靖康之耻",北宋也是因此灭亡。之后的蒙古人更是一鼓作气,直接终结了中原地区的汉人统治,建立起了元朝。 本以为从明朝开始,汉军总算有了点战斗力。然而,这个光景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随后到来的满清,女真人又一次将汉人踩在了脚下。 所以,纵观历朝历代汉人对阵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最高光的时刻竟是在封建社会刚开始那会的汉朝。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是匈奴,而西汉的军队跟匈奴算是打得有来有回。尤其在汉武帝先后发动7次对匈奴战争后,匈奴的活动范围被压缩到了更北的地区。 可见,除了汉朝时期汉军对匈奴稍微有点优势外,其他朝代都不值一提。这也是为何后来各朝的皇帝都要加固长城的原因,毕竟冷兵器战争时代,靠这种地理优势的工事,能对战局产生压倒性的影响。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汉朝之后,汉军就越来越打不过游牧民族了呢?是汉军的实力变弱了?还是游牧民族的实力变强了? 答案显然是后者,毕竟随着历史的发展,作战策略和金属冶炼技术也在进步,军队的战力只会越来越强。只不过,游牧民族的进步速度显然要比汉军快多了。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参差,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首先,北方游牧民族最开始形成气候,得益于公元前300年时的匈奴崛起。而这之前的游牧民族完全是一盘散沙,没有任何战斗力,文明程度也十分落后。反观当时的汉族,从夏朝到春秋战国,这中间经历了长达2000多年的发展。不说别的,光是金属冶炼这块就要甩开匈奴一大截。 因此,当汉军已经用上了青铜和铁制武器时,北方的匈奴或许还停留在石制,木制武器的阶段。但由于游牧民族本就善于骑射,再加上骑兵作战本就比汉军的步兵作战占优,所以匈奴的单兵作战能力要比汉军强不少。故而匈奴虽武器落后,但依然可以和汉军打得有来有回。 而匈奴的这种劣势伴随后来冶炼技术的进步就完全消失了,这也是之后汉军难以和游牧民族抗衡的原因。虽然汉军后来也发展了骑兵,但中原地区并没有像北方那样宽阔的草原,因此步兵依然是核心主力,对阵游牧民族仍旧吃亏。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也很重要。游牧民族进攻中原,都是挑着中原王朝末期腐朽凋敝的时候进攻的。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当年北宋便是赵构上台后,由于他贪图享乐,听信谗言用12道金令将岳飞从前线召回,才导致了北宋的覆灭。 明朝末年也是如此,从朱厚熜之后便一直开始走下坡路。后来还经历了两次万历朝鲜战争,国力和军事实力也是被大大削弱。再加上明朝末年官逼民反的各种农民起义,关外的女真人才有了可乘之机。 另外,游牧民族善于学习这一点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虽然他们喜欢进攻中原,但不影响他们热爱中原文化。而契丹人早在9世纪末就已经开始学习汉字了,后来甚至学起了中原的律法和社会制度。也是因为善于学习,他们建立起了辽朝。 金朝也是如此,完颜氏一族是出了名的热爱汉族传统文化。他们不仅吸纳了大量的宋朝官吏和知识分子参政,许多典章制度的设置也是效仿的北宋。而且,不少完颜氏宗室成员都会主动结识汉文化学者,并将汉人的教育理念引入宗室教育中。如此善于学习的精神,试问怎么能不飞速进步? 也是因为这些游牧民族对汉文化友好的态度,虽然历史上几次交锋汉军都输了,但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依然得到了很好的延续。某种意义上也能证明,中华民族上千年的传统文化沉淀,不管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而它也是中华民族最好的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