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古代有很多的官员,有一些需要上朝的官员们,相对来说就是一些在京城的并且职位也比较重要的人物,他们的早朝在各种电视剧中都有一些体现,尽管不完全准确,但大致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那你知道古代的官员究竟每天要几点钟就要上班了呢?清朝时期的官员半夜两点就要上朝了这是真的吗?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古代官员几点上班 由于古代信奉"土农工商"的说法,所以那时候的公务员是无数的社会精英最终梦想,范进不就是因此而乐疯了吗?而那个时候的公务员别想着朝九晚五,朝五晚九还差不多。春冬两季天气冷,衙门体谅公务员们起不来,就把时间推迟到六点,但是夏秋两季呢?不好意思,五点半,而且不能迟到。至于怎么看公务员有没有迟到,古人也有古人的办法,那个时候虽然没办法打卡,但是可以签到啊;不过谁要是哪天没有按时签到,无故旷工,可不就像现代那么简单的扣全勤奖了,那可就是直接就是上大板子,打一顿再说。 再来说说古时候那些天子脚下的京官,其实他们的考勤规则也是非常严格的,别看一个个的位高权重,其实日子混得还不如一些地方官舒服。假如今天有事不能上朝,就得和我们现在一样写假条,提前通知,在"打卡"的花名册上注明其原因,这才算完整的流程。无故不去,那就是严重违纪,如果你去了,当天没上朝,并不代表"今天放假",只是相当于免了"早自习",自己该上的课还是得上,该干的活儿还是得干,只是可以正大光明的迟到而已。 至于地方官都是一方父母官,都上自然就少了好几座大山,想放松自然也没人管;但是并不代表地方官的上班制度不完善,对于这些没有皇帝监管的官员们,其实还有一套更复杂的"打卡"制度。他们除了签到以外,还常常穿插着点名,点名时间定在卯时,也就是我们现在早上的五点到七点这个时间段,"点卯"一词就是这么来的。后来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出现"翘班"的情况,还实行了不定时的抽查,有时候一天抽查几次,一次没点到,就打竹板十下,两次没到就二十下,再一再二不再三,直接当做旷工来算。 2、清朝官员半夜两点就要上班 在清朝,官员们大都住在二环内,比如和珅的府邸恭王府,就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刘墉的故居也在二环内的礼士胡同西口;而位于后海的醇王府曾先后作为纳兰明珠、永瑆的宅邸。这些官员的府邸离紫禁城非常近,但是奈何清朝皇帝们出身游牧民族,他们向往自由和广阔的天地,受不了皇城内的炎热,更受不了封闭枯燥、束缚的宫廷生活;所以从雍正以后,虽然紫禁城仍是皇城,但皇帝们在紫禁城住的时间已经越来越短。 雍正即位后,在圆明园南面扩建了一片处理朝政和给大臣办公的区域。从雍正三年起直到咸丰年间,圆明园就成为清朝统治者常驻的政治中枢,而故宫更多用于举行重大典礼,皇帝通常只在每年冬天到那里小住一个月,甚至把很多殿试都转到圆明园正大光明殿举行。皇帝们在圆明园享受到了优越的办公环境,但是下面的朝臣命官就比较辛苦了。 从方位上看,圆明园在北京的西北郊,也就是现在的北四环和北五环之间,用现代的交通工具从二环去圆明园都要一个小时;可想而知,在古代光靠马车的速度,再加上当时的道路肯定没有现在平整,偶而还会有恶劣的天气,古代官员们的通勤时间就会更长,保守估计要两个多小时。 可能会有人说,两个小时也不长,现在很多人在北京上班,大家平日里通勤也得这个时间,现在人上班打卡的时间通常是早上八九点;但是古代的皇帝和官员他们的作息时间和我们不同,上朝的时间大多是凌晨四五点。据历史记载,在凌晨四点,皇帝会先召见军机大臣,把最重要的事情先处理好,而在五点到六点左右其他的官员就要上朝了。所以住得远的大臣们,凌晨两三点出发去上朝是一件十分常见的事情。 3、清朝上班时间的更改 后来,雍正皇帝考虑了路途遥远以及北京的寒风,允许年老的高级官员不必到圆明园早朝。 为召集廷臣到圆明园议政和办事,雍正帝还制定了轮流奏事制度。因为各衙门每天奏事多少不一,有的奏事多,有的无事可奏,雍正帝规定此后八旗定为八天制,每天有一旗奏事,依次轮流;部院衙门也是每天有一个机构奏事,六部之外的都察院和理藩院同一天奏事,内务府也轮班一天;其他衙门奏事附加于部院之后,这样,每天都保证有一旗、一部来圆明园奏事,其他不当值奏事的衙门即便无事可奏,也要派堂官到圆明园备皇帝临时召见和交待事情。此外,为防止特殊情况发生,皇帝规定如果各部院和其他机构遇有紧要事件,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不必遵守已经排定的班次。 后来为了避免日常的舟车劳顿,许多官员开始在圆明园附近购买宅邸,雍正皇帝也将附近的一些皇家园林赐给了亲信大臣,在他之后的皇帝也是如此。由此海淀形成了以皇家园林为主题的园林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