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谈如何欣赏数学教学中的美


  摘要:美,这个名词对于我们并不陌生,有语言美、行为美、肢体美、心灵美。但是对于我们教学中的美,我们还是很陌生,我们还没有更好的把教学和美相关联在一起。教学中的美是要让学生和教育者从心里感知,培养兴趣的一种长期的工作。这需要教师孜孜不倦地诲人,找到良方,发散学生的审美思维,这更会使我们数学教学事半功倍。这样的教学培养出的学生才是祖国的栋梁。
  关键词:发现美;解题中美;教学中美;培养美
  美,这个名词对于我们并不陌生,有语言美、行为美、肢体美、心灵美。但是对于我们教学中的美,我们还是很陌生,或者说,我们还没有更好的把教学和美相关联在一起。那么,教学中的美到底是什么,它有着多么高深莫测的身形,有着多么幽幻的身影,有着多么令人神往的猜测呢?又如何去欣赏教学中的美,去发掘教学中的美呢?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如何把生活中显而易见的美同教育工作联系在一起吧。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教学中的美与通常意义上的美的区别:通常意义上的美是一种欣赏性的活动,人们通过的是眼睛、耳朵这些感知器官被某种物质、声音所刺激达到的愉悦。而教学中的美是要让学生和教育者从心里感知,培养兴趣的一种长期的工作。好了,我们了解了先有的一些美的解释,那么,可以进一步的说明教学中的美的体现了。
  一、善于从普通的问题中发现美
  数学不是枯燥的学科,她有着一件美丽的外衣,上面绘制了点、线、面,还有各种各样的图形。打开我们的数学教科书,上面的彩色图片映入眼帘,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五颜六色的图片,爱出问题的小朋友,她们都在向我们招手,让我们学生从学习中感受美的存在,从而使我们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她还有着内在的气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数学书上历历在目,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学习数学,教育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简单的买东西,到困难的应用题,生活中处处都有着数学,学生们都无时无刻不感受数学美的存在。学习了图形后,学生们发现生活中有着很多学过的图形,明白了它们的组成部分;学习了比例,学生们懂得许多生活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学习了柱形物体的体积,学生们知道了那种物体的容积大……我们要从简单的教学中去发现美的存在,这样才能谈教学中的美,实际上,教学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
  二、在解题中发现美的存在
  小明和小刚有着相同数目的球,小刚给了小明一个后,小明比小刚多出几个?这个题是锻炼我们小年龄同学的问题,让我们打开思维去从问题中发现解题的美的存在吧。小刚给了小明一个,小刚就少了一个,小明多了一个,这样小明比小刚就多出了两个。看似简单的解法,却隐藏着解题的美,通过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创新,开拓学生的思维,就是一种美的创造。解题中的美实际上是创造出来的,我们把枯燥的解题方法形象化,理论化的表述出来,让学生通过这些形象开拓思维,就像是打通经脉一样对数学产生欣赏性。
  三、用心感受教学中美
  教学中的美不是我们单一的创造,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的感受中升华的。教师在课堂上把一些数学符号、数学公式这些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帮助学生在他们认为枯燥乏味中寻找乐趣,寻找美。例如学习的图形都是封闭图形,在生活中有哪些是封闭图形,它们也有面积和体积,它们都是由什么简单的图形组成,它们的不同组成会影响到图形的什么。我们学习正方形,从它的美观上来看,它是一种有对称性,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为了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教师组织学生分析它的周长和面积,这里的教学就是分组讨论了。经过讨论,学生们有了自己的答案,教师再对这些答案一一解释,这样就充分的让学生体会到了教学的美。学生是我们创造美后的欣赏者,如果他们对我们教育者创造的教学美不买账,那么怎么去创造,和创造多么多么好的美全是空话。就算说得天花乱坠,教学有多"美"也都是自我欣赏,对于学生来说,这些美就真的变成了"所谓"。数学本来就是研究空间和数量的学科,这样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也就没有什么美可言,所以教育者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的美学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享受学习,就变得比创造教学美更为重要那么,我们都要培养学生什么呢?
  四、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我们对于教学的最高境界。从业多年,我们老师的感觉就是,大多数学生对于数学就是有一种难以磨灭的恐惧,甚至是一种咬牙切齿的厌恶。如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更应该反思,如何让这些死板的数学符号,在他们需要运用的时候张口就来,需要答题的时候念念不忘。原来,我们一直忽视的就是让孩子们培养和数做朋友的习惯。我们都是一味的灌输,一味地把符号、把公式当成食品,也不管学生是否愿意,一股脑地塞进他们的脑子。当然,这样的结果就是排斥,就是厌恶。培养兴趣是一个长期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始,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孩子有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
  再讲到单位"1"的寻找时,老师给出了一連串的问题:(1)一班的女同学比男同学多10%。(2)小红的年龄是小明的1.2倍。(3)小刚的分数占全组分数的五分之一。然后让学生自己分组讨论这些问题中的单位"1",然后找到的同学开始讨论这些单位"1"的特点,并鼓励孩子的发现能力。然后老师在众多的答案中找到最贴切的答案去表扬,当让也不能忘记对敢于寻找真理的孩子的鼓励和赞许。这样能使孩子从自我发现中找到自己的存在,学会用脑去思考问题,也习惯于用脑思考。自我思考是能够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枯燥中找到乐趣。
  分析:通过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突破口,让学生明白这些计算公式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这样,学生们就对于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教育者把美学同学生的兴趣培养联系在一起就是一种打破常规教学的方式,这样学生才乐于接受数学教育,勇于自己去创新思路,或许,他们还会给我们教育者一些惊喜。学生是教学的伯乐,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美是要发现和欣赏的,这需要教师孜孜不倦地诲人,找到良方,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发散学生的审美思维,这更会使我们数学教学事半功倍。这样的教学培养出的学生才是祖国的栋梁,才能在我们未来的天空绘制美丽的蓝图。
  参考文献
  [1] 王仲春.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 郭亨杰.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 陈侠.师范院校,教育学.教材建设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1981(1):8-13.
  [4] 胡玉梅.选择创新解题思路的几个途径[J].数学教学研究,2002(2):16-17.
网站目录投稿:书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