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读者之声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安全培训
  2010年第7期"热点追踪"栏目《同华煤矿"5·30"事故回顾》申写道:"事故调查组发现,此次事故回风申的获救人员,多数是因为压风管和风筒漏气而生还,而遇难人员则因不熟悉压缩自救器、压风自救器的使用操作造成缺氧窒息身亡……"这听起来有点儿奇怪:明摆着的专门添置的应急救援器材,不但没有起到应急救人效果,还造成了窒息死亡。反而是设备故障——"跑"风"漏"气,真正救了我们工人的命。
  其实作为一个称职的事故调查人员,一个懂行的安全工作者,常深入企业生产现场,那就一点儿也不奇怪了。不光是工人不会用隔离式(供气式)防毒设施,经过多层次安全培训的生产技术管理人员也不会用。我们之所以事故频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人及其领导对切实有用的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缺乏应有的尊重。我们生产第一线迫切需要安全培训。而目前常见的安全培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理论脱离生产实践。虽然课堂也讲事故案例,但有的案例分析缺乏现场和技术分析,简单归结为那种叫人耳膜起茧的"某某违章作业",缺乏说服力。
  安全培训师、安全工作者应到工厂生产第一线去,面对现场讲解安全技术和事故防范措施,解答工人和技术人员的疑难问题。不要口里讲一套,行的又是另一套,而要身体力行做出榜样。
  广东广州读者赵铸新
  劳防市场监管亟待加强
  2010年第7期"本刊特稿"栏目《把劳防市场做大做强——记中国·汉正劳防用品批发大市场开业》一文,展现了全国最大的劳防用品批发市场的风采。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市场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市场监管也应该同步跟进,确保劳防用品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有很多单位和个人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扰乱劳防用品市场的正常秩序,表现为生产、经营和配备伪劣劳防用品或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防用品,致使许多劳防用品安全性能根本不达标,严重威胁着从业人员的安全。还有一种情况,劳动防护用品虽取得了安全标志,但实际质量不过关,材料、强度不迭标。笔者就有亲身体验,北京一家知名企业生产的安全帽,同种材质、同种型号,现在的却比4年前的轻40%,薄得几乎透明,可依然是标志齐全、供销两旺。还有一些施工人员佩戴的安全帽,依然是2元一顶的"山寨版"安全帽,不用说遭受外力,用手就能将帽顶压陷,其安全性能可见一斑。
  这些赝品能够流入市场并得以存活,说明我们的监管还存在着漏洞,劳防用品市场秩序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规范。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劳防用品市场的整治,从源头上控制生产不合格产品,从市场上打击经销不合格产品,从终端上杜绝使用不合格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权益。
  河北唐山读者鞠庆红
  "歌功颂德"不如"警示教育"
  2010年第7期"说长道短"栏目刊登的《<八天八夜>引出的反思》一文,读后令人惊叹!回顾"3·28"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发生前的"除锈亮剑""牢固树立只有依靠快速发展,才能解决一切的理念""花钱买进度、合法建项目""提前5个月完成工期"的紧张氛围,明显的事故隐患——王家岭煤矿上方废弃小煤矿老塘积水的严重威胁,被建井工程的指挥者一再忽视。究竟有多少万立方米的积水?在这起事故发生前,无人认识到这一重大事故隐患的危害严重性有多大,更无人提出、采取有效安全措施,积极引排、治理这一高悬头顶的"地下水库"。
  在事故发生前的一个月、前几个小时,井下巷道中已有事故的先兆——煤壁出现渗水点,而且渗水量日益增加。然而,这一切都在"抢工期、追进度"的指导思想下,"以人为本"的理念被"以进度为本"所代替,众多矿工的生命被让位于抢占煤炭市场。
  事故中不幸丧生的38名矿工和他们家属的处境令人同情。某些决策者不是依法调查处理事故,不是认真汲取事故教训,抚慰死难矿工家属的心灵创伤,却踩着死难者的遗体为自己仕途上的升迁,歌功颂德,以俊遮丑,不但无过反而有功。为了逃避事故责任的追究,无视38条无辜生命的丧失,不顾死难矿工家属的悲痛,何其冷漠!何其自私!
  笔者建议:为某些领导者歌功颂德的编剧、导演能改弦易辙,制作一部安全生产警示录的电视系列片。用近年来发生的典型生产安全事故的真相、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认定、事故防范措施,来教育广大从业人员。使事故死难者的生命价值不被白白浪费,使安全生产教育具有活生生的案例,使受教育者的人数大大超过受歌功颂德者的人数,更使同类事故不再重复发生,无数无辜生命受到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保护,这才是这部警示录的真正社会效益所在。
  北京海淀读者俞胜章
  编辑宁远
  (2010年第9期读者有奖评刊表同2010年8期81页)
网站目录投稿:山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