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文 继预算公开之后,舆论又开始了对政府采购招标中的一系列问题的冲击。尚方宝剑无非还是民众知情权,关注焦点依然是财政如何花钱—或者说,如何更好地花钱。 百万红线 一则消息广为关注:广州财政局决定,今后凡是一百万以上的政府采购行为,需要对社会进行公开招标。 既然是"今后",那么肯定有"以前"。记者拨通了广州市财政局的电话,对方非常礼貌,但也非常严格地拒绝了我们打听以往"公开红线"的请求。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苦笑:你们问问其他省市吧,他们和我们都没什么区别,怎么媒体就抓着我们不放呢。 于是我们又咨询了其他研究政府采购行为的专家。财政部一位专家私下里对记者说,百万红线,现在有很大"炒作"的嫌疑。 该专家表示,对于这种财政信息公开,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问题,但是大家往往容易抓着表象不放。"他们认为100万,那太高了,既然是公开,就恨不得一万甚至一块钱以上都要公开招标才好。"所以这位在政府采购领域举足轻重的专家坚决不肯在媒体上露面,"误解是避免不了的,我可以告诉你其中的利害关系,但至于受众听懂与否,就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了。" 他说,100万,是一个"应该存在的平衡点"。 为什么?他说,凡事有利就有弊,公开招标的"红线"高或者低,都有它的理由。如果太高,就有可能会产生在过大自由招标空间中的利益博弈,进而可能滋生腐败等行为,公众的担心也有其道理。但如果过低,一方面会失去对生产商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来说买几支笔都要公开招标的话,在制度上操作会极其繁琐,这两种极端情况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现在中央部门的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红线是120万,按照经济发展比例来说,广州定为100万,是一个"很中肯的做法",也是一个很中庸的决定,不高也不低。 首选公开招标 基于此,专家认为,近期不大可能出现像大众所"期盼"的政府采购公开线全国飘绿的情况。但100万也并不是个小数目,在公开招标线以下的道德风险如何避免?他说,如果说法律,现在还没有特别适合于政府采购风险把控的条文。现阶段只能靠各地财政的自控。但就算在100万以下,按常理说,财政部向下面各省各市的指示是"首选公开招标",如果不使用公开招标方式,则需要当地说明原因。问题是我们极少看到某地政府在公开红线下采购时使用公开招标方式,如有人猜疑其中有"猫腻"存在,恐怕当地财政也有口难言。 当前国际上通行的政府采购制度起源于欧洲,100多年来欧洲各国在此领域建立了各自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实行分散采购和集中采购相结合的采购模式,采购制度历史悠久,体系完善,发展水平较高。成立欧盟后,为了落实欧盟统一的政府采购指令,各国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政令和总统令,并响应欧盟提出的泛欧网上政府采购体系(PEPPOL),推行电子化政府采购制度。一些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现有政府采购体系缺乏像欧盟模式的互通化和透明化,如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年内,这种模式可能是解决我国现有"公开红线"模式的一把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