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文化、经济以及风俗习惯和信仰有着极大的不同,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因素也会存在一些不同之处,通过对民族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因素的分析,为云南省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 一、引言 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一问题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自2004年至今,中央文件一号一直都是以"农业"为主题,其中关于农民工的就业和创业方面的政策扶持,几乎每年都会在中央一号文件出现,充分体现了国家政府对农民工就业与返乡创业问题的重视。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后,全国更是掀起了创业的热潮。国内学术界也更多的关注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一现象,并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尤其是在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创业动机、创业行为以及影响因素等研究颇多,较少学者能够根据地域文化的区别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对于民族地区的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的研究就比较少,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已逐渐成为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因此本文主要对民族地区的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问题进行探讨。 二、创业、返乡农民工与返乡创业的内涵 创业是创业者通过优化整合自己拥有的资源,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即创业者在发现了一個商机后对其采取实际行动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社会形态,从而获得利益,实现价值的过程。 农民工通常是指常年或大部分时间在城市务工,但是其户籍仍在农村且在农村还有土地的一个社会群体,而返乡农民工则是这个群体由于种种原因从在外的务工地再返回到家乡[1]。 "返乡创业"这一词目前在学术界尚未有统一的定义解释,主要原因是对"乡"这一地域概念和"业"这一从事行业概念界定未明确,有的学者认为返"乡"指的是返回户籍所在地的县城或乡镇,非户籍所在地,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返乡"指返回本县,包括县、乡镇和村。对于"业",有的学者将返乡进行开发的农业活动也纳入了返乡创业的范畴,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返乡创业指创办工商企业和进行非传统农业经营的活动。本文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定义归纳如下(见表):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由于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使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再加上在外务工城市的就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返回家乡进行创业。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动返乡创业,农民工们在外务工期间丰富了经验,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信息知识,再加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改善、发展机遇的增加以及政府发展政策的吸引等"拉力"因素,使得他们逐渐退出城市就业市场,返回家乡,利用家乡的发展资源,寻求和创造新的发展[2]。另外一种则是被动返乡,也就是务工城市对他们的"推力"作用。城市的生活、工作竞争压力大,再加上城市政府为了缓解城市压力,出台一些政策抑制外来务工人员的进入,会让农民工会感到歧视区别对待,使得农民工们更倾向于选择返乡创业,提高收入,实现人生价值。 民族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一般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养殖业与种植业居多,其次为服务餐饮业、建筑加工业、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新兴产业最少,这主要还是跟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有关,多为生存性创业,比如徐锡广在对贵州民族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研究过程发现,民族地区农民工创业多为生存性创业,且创业模式多样化,包括自主创业型、自主创业型+政府扶持型、政府支持型、金融机构带动型以及民间组织型等[3]。 对目前已有的对民族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文献分析发现,民族地区的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多为已婚的青壮年,文化程度层次不齐,部分民族地区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整体较高,但总体上,民族地区的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这种情况也限制了农民工们的创业选择。另外由于大部分民族地区地处偏远,农民工们面临创业融资难的困境,且他们对政府的扶持政策了解不深,甚至是不了解,政府的政策扶持不到位,导致农民工创业条件比较困难。由于农民工的资金实力薄弱,创办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由于缺乏一定的条件,发展壮大规模比较困难,发展受到局限。 四、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因素 国内学者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研究颇深,尤其是对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因素的研究更多,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视角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一现象进行研究。陈文超等主要从个体性因素、市场收益因素、地位获得因素、政策刺激因素以及家庭需求因素五个方面对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进行分析[4]。有的学者则是从内部与外部因素两个角度分析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个体态度和个体动机,外部因素包括个体资本和政策环境[5]。而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文化环境与经济条件的不同,也决定了影响民族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因素与其他地区的农民工会存在一些不同之处,当然也会存在共同之处。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相关文献的归纳总结,从个人特征、个体资本、创业动机、政策环境、风险态度等影响因素对民族地区的返乡创业农民工进行研究分析。 (一)个人特征 个人特征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创业意愿。不管是否是民族地区的农民工,他们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政治面貌和外出务工收入等因素对于其返乡创业的意愿或者行为都存在一定的影响。返乡男性农民工比女性农民工更倾向于创业,谭宇在对湖北恩施州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研究中发现,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多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民族地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男性比例要比女性高,女性农民工担当了更多的照料家庭的责任,因此返乡创业的自然男性多于女性[6]。除了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显著,年龄越大,选择创业的成本也就越大,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加,选择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会减少,民族地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主要都是45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在婚姻状况是否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个问题上,调查表明已婚者返乡创业意愿更高,家庭问题成为他们是否返乡的重要因素[7]。对于文化程度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则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其创业的意愿越强烈,徐锡广在对贵州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的调查中发现,他们的文化水平主要是初中及以上,与整体人口素质相比较高,他们的创业意愿较强[3]。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化程度并不是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重要影响因素[8]。但对于民族地区而言,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他们返乡创业的意愿的高低正向影响。 (二)个体资本 个体资本主要是农民工外出打工期间所获得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资源资本。对于农民工而言,在创业过程中需要依赖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资源资本的支持。众多关于民族地区农民工返乡研究发现,农民工的个体资本对他们的创业意愿的影响较大,而返乡农民工的资本禀赋普遍不足,农民工的人力資本比较薄弱,受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农民工的创业决策与分析能力,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创业能力越强,且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民工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更强一点,创业培训是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容易接收培训内容,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水平整体较低,也削弱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能力,由于地域差异,民族地区地处偏远,而他们外出务工多是在远离家乡的沿海地区,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来说,远距离使得他们在对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源的利用受到了限制。家庭经济水平的高低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不大,经济条件一般但有创业想法的还是会选择借钱、贷款之类的去筹措创业资金[3]。 (三)创业动机 创业动机决定创业意愿,它是返乡农民工选择创业内在驱动力,主要包括生存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和成就性动机,作为理性经济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最根本原因。基于生存性动机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和提高生活水平,有的农民工则是受周围群体的影响,为满足社会需求进行创业,同时也存在更多的人是为了获取社会地位,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高成就而返回家乡进行创业[5]。子女教育、照顾老人、服务家乡、城市就业形势险峻等都促使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民族地区的农民工一部分人基于主观意愿,为了有更好的发展选择返乡创业,另一部分人则是迫于生计被动的选择创业,家庭责任,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等都是他们选择返乡创业的动机。 (四)政策环境 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常在偏远的民族地区返乡的农民工们经济能力与意愿都有,却缺乏相应的政府政策的扶持,导致农民工的创业行为较少。可见,政府的扶持对于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率起着一定的作用。随着我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以及外出务工竞争压力的增大,许多外出的农民工开始返乡创业,民族地区地方政府也制定和出台了很多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扶持政策,给予了农民工创业相关方面的支持和鼓励,大大促进了农民工创业的发展[9]。然而目前很多民族地区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优化民族地区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亟待解决。 (五)风险态度 创业活动本身就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创业者在创业之前必然会考虑风险的影响。通常来说,农民工感知风险的意识越低,其创业意愿越强。创业本身具有较大的风险,返乡农民工需具备一定的冒险精神,敢于面对与承担创业过程中会产生的各种风险,所以越是风险偏好者,才更有意愿选择返乡创业[8]。对待风险的态度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有显著影响,如何对待风险是创业者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总是一味规避风险的人很难做出创业的行为[10]。民族地区的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阻碍了农民工创业的眼界跟魄力,更加担心创业风险,从而影响了他们创业意愿与行为。 五、结论与建议 民族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农民工就业,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拓宽了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妥善解决民族地区就业难题提供新的思路。从众多学者对民族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在促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同时也在不同的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工们创业的发展。民族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由于起步较晚、困难较多,迫切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为了更好的鼓励民族地区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加强创业技能培训与信息引导,提高农民工的个人资本 民族地区的农民工整体上素质不高,受教育程度低,个人能力有限,导致创业的后颈不足,相关部门应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技能,切实降低返乡农民工培训支付成本,调动返乡农民工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政府部分应及时收集与创业相关的信息,构建信息传播平台,快速传递信息,大力宣讲扶持政策,防止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盲目性。 (二)提供金融支持政策,加强资金支持 返乡农民工在创业时遇到的最大困难通常就是资金不足,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应该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为农民工们提供有力的资金帮助,为他们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或贷款贴息,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资金筹措难题,实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三)鼓励农民工实现创业方式多样化 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经营形式以主要是"个体经营"与"私营企业"。一般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养殖业与种植业居多,由于启动资金规模较小、雇佣劳动力的数量较少,规模普遍较小。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大力宣传电子商务创业的方式,利用互联网+改变传统的创业模式,鼓励农民工接收电子商务创业培训,让农民工学会操作电脑,鼓励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选择创业的新方式。 【参考文献】 [1]石智雷,谭宇,吴海涛.返乡农民工创业行为与创业意愿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0(05):25-37+47. [2]姚上海. 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研究[N]. 中国民族报,2016-01-29(006). [3]徐锡广.基于资本禀赋的贵州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02):175-180. [4]陈文超,陈雯,江立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4(02):96-105+128. [5]张立新,林令臻,孙凯丽.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05):65-77. [6]谭宇.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动机与方向——来自湖北省恩施州的调查[J].贵州民族研究,2011,32(02):116-122. [7]谭宇,王英.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路径和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0(04):58-62. [8]童星,孙思.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5):79-86. [9]王玉帅.民族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优化研究——基于对贵溪市樟坪畲族乡创业者的调查[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11):5-9. [10]陈志强,李国君.广西民族贫困山区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4,27(03):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