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商代社会文明发展到什么程度请看商人的建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个时代(国家)民生状况最直观的标准,"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则是加分项,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商朝人的建筑和交通状况。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宫复原图时,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时期的王宫竟然如此简陋,难道当时的建筑水平既然如此落后吗?
  55.2殷墟宫殿复原图(是否有些简陋?)
  笔者只能说,殷墟复原图只表现了商朝的普遍建筑水平,没有展示最高建筑水平,因为专家在绘制殷墟建筑复原图时比较谨慎,没有描绘商朝的大型高层建筑,如鹿台,史料记载高千尺,宽三里,但商朝确实存在大型建筑。
  55.3河南鹤壁鹿台阁(仿商末时期的高台建筑)
  通过专家一百多年对殷墟等商代遗址的发掘清理,可以充分证实商人的居住条件较夏人有极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设计更加合理,居住条件也更加舒适,从出土的台基、筑洞和建筑构造来看,商城内大有宫殿、小有地穴,单间与套间并存,回廊与重檐掩映,居住条件已经相当不错了。
  55.4殷墟实景复原中,多了一些多层建筑
  1、商代宫殿建筑
  商朝的建筑水平主要展现在巨大的宫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构建城垣和壕沟等大型防御设施上。殷墟的宫殿、宗庙、王陵遗址驰名中外,被誉为世界文明古国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55.5古代四合院
  殷墟的宫殿建筑主要有三大类:四合院式、回廊式和复合式。第一种类似北京四合院格局,台基是正方形,四周有围墙圈出庭院,正殿在北,其余三面都建有廊庑;第二种也是方形,不过屋室都并列在台基上,周围是回廊,廊外有柱子支撑着挑檐,挑檐突出,上端是重檐;第三种属于前两种的复合。
  殷商时期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木料,形成了"茅茨土阶"、"四重阿屋"式的宫殿建筑风格,对后世中国建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至今中国人还习惯于把建筑称为"土木工程",把大学的建筑专业称为"土木工程专业"。
  55.6鹿台阁近景-茅茨土阶,四重阿屋的建筑风格清晰可见
  商朝的王宫相当宏伟壮观,商人通过厚厚的夯土台基,避免因潮湿而造成宫殿木柱过早腐朽,开创了我国宫殿建筑筑在高台之上的先河。殷墟已发现的宫殿夯土地基最高处达3米,地基之上的台基还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
  同时商人将宫殿的顶部修成四面呈斜坡形,敷以厚厚的茅草,且有重檐,实现了防雨排涝的功效。重檐既能保护建筑外围的木结构免受日晒雨淋,又增加了建筑的美观性。
  55.7古代木制飞檐设计巧妙,经久耐用
  甲骨文中的"高"字,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商朝的宫殿已经有阁楼建筑。后世哲人从土台基中引申出人文意义,老子说:"九层之台,作于累土。"积土成为积德的象征,登高则象征上进。后世宫殿无不建立高台基,除了实用价值外,还意在表徵庄严、威严和崇高。
  55.8甲骨文"高"字演变
  2、商代民居
  商代的民居建筑已不仅仅为了满足人们遮风避雨的需要,更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标志,贵族们集中在贵族聚居区,住着数百平米的宅院,拥有宽大的回廊和突出墙壁的重檐,室内装潢精美("宫墙文化,雕琢可镂")。平民和奴隶的居住条件就要差很多,殷墟考古中发现很多地穴式的房屋,是供下等贫民和奴隶居住的。
  55.9古代穷人只能在地窝子里居住
  商人已经掌握了颇为高超的居室设计技术,地面划线、以水测平、日影定向等技术已经出现。他们开始追求住所的干净和舒适。商代的平民居室内已经有诸如土床,灶、灰坑、席等一些比较简单的家具和陈设,当时的家具陈设很少有木制品,大多是泥土垒造的,屋内最大的家具是床。
  55.10中国古代建筑工匠是最具创新精神的一群人
  当时的床比现代床的功用更多,兼具坐具和卧具两种功能,一般在一间屋内有1-2个长方形的土床,床上铺着竹席或苇席。席在商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床上需要铺席,人们坐在地上时也需要席子,乃至死人敛葬时都会用到席子。
  55.11商代土床与近代的土炕类似,但不完全一样
  55.12古代席子因造价低廉、编织简单,可谓第一日用品
  灶则是居室中做饭的地方,多位于屋子的墙角或墙根处,居室内还有特意挖出的壁龛,用来放置杂物,以及灰坑一类的坑洞,大体上类似于今天的储物柜或垃圾桶。还有极少量的俎和禁之种的青铜器(贵族才会用到),具体造型和基本功能类似于现代的桌箱柜一类的家具。
  55.13古代灶台
  商人已经有了公共卫生的概念。比如饮水安全,在郑州商城遗址中发现的井中,用原木挖空做井壁,在井底铺上起过滤净化作用的细沙,这样大大改善了饮水的质量,克服水土条件的制约,使商人喝到更干净卫生的水。另外商人还在城市里修建了集中倾倒垃圾的灰坑、灰沟和丢弃废物的窖穴等,还有排泄污水的地下管道(陶质排水管)或明暗沟设施。
  55.14古代一口好水井经常使用成百上千年
  3、商代墓葬
  墓穴是商代另一大类的建筑,是逝者"住"的地方,受商代"敬神尚鬼"思想的影响,商人的陵墓也修建得十分奢华,开启了中国的厚葬风俗,同时也体现商人的建筑水平。
  55.15.1976年妇好墓发掘现场,规模宏大
  殷墟王陵遗址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开创了中国帝王陵寝制度的先河。其位于洹河北岸侯家庄西北冈、武官村北地的高地上,与宫殿遗址隔河而望,是殷商王朝的王陵地与祭祀场所,被国际专家学者誉为世界"第二个古埃及"。
  55.16殷墟王陵区和宫殿宗庙区示意图
  这里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和陶器等,举世闻名的司母戊鼎就出土于此。它的发现,对确立殷墟的王都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对研究商代社会的阶级状况、等级关系、亲族制度、埋葬习俗、人种特征等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成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
  55.17方鼎之冠司母戊鼎(高133cm、长100cm、宽78cm、重875kg)
  ※ 行
  商人绝对是古代最爱远行的一群人了。"商人"的称呼就是商族人善于经商的最好见证,他们为了买卖经营使足迹遍及天下;为了巩固政权、扩张土地、获取奴隶、输出货物,商人可以迁都十数次(前八后五)。商人的活动范围之广,交通网络之发达,令现代人都难以置信。
  55.18商朝实际控制力最大时的版图
  今天笔者为大家介绍的商代交通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交通工具,二是道路状况,三是船运情况。
  1、交通工具
  商人可没有用双脚去丈量大地的情怀。在交通工具方面,商人很早就掌握了畜力车,早在商族时期他们就大力发展畜牧业,并学会用牛和马来作驭兽。商人远行大多会使用畜力车,贵族们出行乘坐轻便、快捷的马车,牛车则主要用来运送笨重的货物。
  55.19殷墟商代车马坑
  殷墟遗址车马的发现,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文明古国之一。殷墟发掘的6座商代车马坑和道路遗迹,是中国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这些马车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展示价值。
  55.20殷墟车马坑乙种车复原图
  商代马车的主体结构是由木头制作而成,经过三千多年的岁月流逝,木头部分已经腐朽,木质化的土壤重新再现了车马的雄姿。商代马车是由一个车衡,两个车轭,一个车辕,一个车厢组成的,多数是两匹马拉一辆车。马车还带有漂亮的马饰,如:制作精巧的铜铃、铜辔头套、蚌环等。
  55.22"车"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甲骨文中的"车"字有多种写法,最早的"车"字是画了两个轱辘,中间画了一个车厢,简直就是比照当时的马车画出来的。研究证明,商代的马车造型美观,结构牢固,车体轻巧,运转迅速,重心平衡,乘坐舒坦…
  55.22商代至战国时期的中国战车结构基本没有变化
  从历史文献和考古推测,当时的人乘坐马车是采取跪坐的姿势,因为当时的车辆没有避震和轴承系统,这样坐比较舒服,同时可以用手扶住车栏杆。乘车时主人一般坐在右边,乘客坐在左边。古人以右为尊,但是乘车时正好相反,左边才是尊位。
  根据史料记载,商代至战国时期的中国战车结构基本没有变化。
  2、道路状况
  商人很重视道路建设,商朝是中国古代除了秦朝外最喜欢修路的朝代。商朝,尤其是殷商时期,商人通过不懈努力,终于修好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道路交通网络。要知道商朝人口只有春秋时期人口(1000万)的一半,蛮荒未开化之地更多,修路的难度大出很多,完成这项伟业简直是奇迹。正是借助商朝的道路基础,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才能奉上无数场精彩绝伦的攻防战。
  55.23当然,现在的中国才是真正的基建狂mo
  商朝当时有六条主干道,分别通往徐淮地区、东北地区、山东地区、江汉地区、陕西地区、及太行山以西的少数民族方国部落。这六条主干道与无数大小道路相连通,形成了一个由安阳殷都辐射商朝整个统治区域的庞大交通网络。
  商代的交通网络如此发达,除了奴隶制王朝自身的扩张需求外,还有商业贸易的需求,商人手工业发达,王畿的消费能力有限,需要商人去更远的地方销售商品。在这个过程中,商人掌握了各地的地理知识,使修建全国性主干道成为可能。
  55.24我国的铜矿资源分布图
  不过笔者认为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就打通青铜原料的运输途径。众所周知,青铜是商代的重要战略物资,但是作为商朝统治中心的豫州地区并不出产青铜制造所必需的各种原料,商人不得不打通道路,运输原料矿石,以保证国家军队和宗法体系的正常运转。
  3、商代船运
  除了道路交通,商代时已有水上交通,不过当时的船舶制造技术还很初级,船舶多为平底船,运载能力有限,大部分是贵族拥有的游船,不具备远行能力。只有极少的兵船和商王使用的"王舟"才具备渡江、渡河和远行的能力。(商代的平民和奴隶没有自由远行的权利,所以也不需要船。)
  55.25中国古代内陆船都比较小
  当时的游船一般都在岸边航行,因为船舶动力不足,这些贵族游船必须配备有纤夫才能顺利运行,否则只能顺流而下。当时的纤夫与后世用肩拉纤绳拽动船前行的纤夫不同,商朝的纤夫是赤身站在水中推动舟船前行。
  55.26古代纤夫其实赤身拉纤
  据甲骨文记载,商朝在各地交通要道以及河道交叉的地方,均设有"津渡",作用相当于现在的码头,由政府派专人管理,用来传递军情、灾情和供贵族官员来往之用。
  通过以上考证和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商朝时的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之上,商人工匠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努力改变着生活状况,在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都领先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不过商朝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社会不平等随处可见,那些优越的物质生活和先进的社会制度,只有高高在上的贵族才能享受,而作为社会基石的平民和奴隶依然过着艰辛的生活,不禁让人叹息。
  行文至此,相信绝大多数人心中的商朝更加具象化了,无愧于那个时代的文明社会。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久不衰,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打下了强盛的基础,今日的我们更应该发奋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绵薄之力,让中华文明再次屹立于世界之巅。
网站目录投稿:傲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