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互联网的逻辑就是用工具化思维指导自己,用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方式让用户买单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APP有一个通病,只要能黏住用户资讯,社交什么的都不能落下,都要做。但对于用户而言,想看资讯可以看今日头条,想要社交已经有了微信微博,他们选择你只是因为你的工具更好用,你多做的这些东西用户往往不领情,你就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吗? 但有的人会说了,要是不做用户粘性了,用户真的用完就走了,怎么跟用户建立联系,还怎么盈利,估值投资是不是都没了,其实这个逻辑根本就是错的!就像有的人他可能更喜欢用网易云,但他却给QQ音乐付了钱,因为他要买的那首歌只有QQ音乐有。用户会不会付费给你,核心在于你有没有满足他的需求,有没有提供他需要的工具。 说白了手机应用就像一把尺子一样,用户需要测量房间的时候肯定会去买一把,用的时候拿出来就行了,你想你会不会被一把尺子给黏住,背着他到处乱跑,那工具用完就走。怎么盈利,其实好的工具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不需要羊毛出在猪上,狗买单,他本身就是可以收费。 你看国外的很多APP都是直接收费的,或者APP的增值功能要收费,打开苹果商店是不是看见很多国外的应用都是收费的?在中国也有一些产品原型再现,写作的应用是收费的,他们的受众也不少,只要工具做得好,价格不离谱,用户是愿意捧场的,你觉得好用就给钱,这个逻辑才对,在未来应用就会越来越工具化,越来越垂直化,越来越趋向付费! 小程序不可以在朋友圈里转发,只能在微信好友之间分享,为的就是推动这个进程。如果小程序能发到朋友圈里,那肯定又是一轮推广,用户转化用户粘性,那套旧的理论就会死灰复燃了。 工具化就是一种思维方式,开发者要做回产品上,只给用户提供有用的工具,只解决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花钱把用户吸引进来,再叠加很多附加功能,黏住用户,最后从投资人那里拿钱,总之琢磨怎么黏住用户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浪费用户时间,自己也不一定能够实现盈利,还不如扭转思路,用工具化思维指导自己,增强帮用户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方式让用户买单!小程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用完即走,这才是符合移动互联网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