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车》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1856—1950)的政治闹剧。全剧分三幕一插曲。剧名出自英语习语"弄翻苹果车",意为"搅乱某人的计划"。20世纪60年代的某个上午,英国首相卜罗塔斯及其内阁大臣们来到王宫,准备同国王马格纳斯讨论新出现的"危机"。所谓的"危机"实则是卜罗塔斯一伙感到的权力危机,因为国王利用报纸、发表演说反对他们,还在最近的一次讲演中说:"国王否决权是人民反对腐败立法仅存的保障"。多数大臣认为,国王只是个受制于他们的"橡皮戳子"。但首相对他们说:三年来,控制国家的并不是他们,而是国王。对此,大臣们众说纷纭,争吵不休。首相见状,以辞职来要挟。愚拙的大臣们顿感群龙无首,连忙同意联合向国王发出首相炮制的"最后通牒":第一,国王不得再作演讲,必须做个政治上的哑巴国王;第二,必须停止幕后操纵报界;第三,不准再提国王否决权。否则,内阁将集体辞职。国王表示,若没有内阁的支持,他这个国王就当不下去,因为内阁的存在"给英国人民一些自治的感觉";但他又不愿做内阁的傀儡。事关重大,他要仔细考虑一下,待下午会晤时再作答复。下午会前,美国大使谒见国王,提出了将美国并入英国的要求。会上,国王欲与内阁商讨英美合并的问题,但首相等人却置之不理,一味逼迫国王在"最后通牒"上签字。国王表示同意"君主立宪",但他无法按"最后通牒"所要求的去做。为此,他将退位,由太子罗伯特继位。正当大臣们为"胜利"而得意忘形时,国王又宣布:退位时,他要解散国会,举行大选;他本人将作为平民参加竞选。大臣们料定,深得民心的国王会在大选中获胜,而他们则很可能会丧失既得的权益。外交大臣恼怒地对国王说:"你不能就这样把苹果车给弄翻"。首相意识到国王实际上已"弄翻了苹果车"——搅乱了他的计划,只得撕毁"最后通牒",声称"危机已过去了"。 本剧中,萧伯纳将现实与幻想融为一体,以讽刺的笔触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民主的虚假和丑恶。剧中的内阁大臣们只不过是各资本集团的傀儡。他们假借民主愚弄人民,为各自及其主子的利益相互间既明争暗斗,又妥协勾结。不过萧伯纳并未提出改变现实的办法。其思想的局限性也决定了他无意号召人民以暴力去摧毁假民主制,尽管如此,他对当年英国的时弊及其它一些情况的分析和认识至今未失其正确性;他还在剧中通过美国大使来访之事暗示了美帝国主义将吞并英国的趋势。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剧作家深刻的洞察力及卓越的远见。 国王马格纳斯是剧作家塑造的正面人物形象。他大智若愚,冷静机智地与大臣们周旋,总是稳操胜券。而内阁大臣们却都是些不学无术、只知争权夺利、妄自尊大的可恶的政客。为首的卜罗塔斯则是个更狡诈、更狂妄的野心家。他不仅操纵着群臣,还企图架空国王,独揽大权。为此,他可以置国家的安危于不顾。可见,在萧伯纳看来,一个品行端正的君主要比只顾贪图私利的政客强得多。 本剧突出地体现出萧伯纳不愧为超群的幽默戏剧大师。他精于运用"戏剧性辩论"的手法。在他的许多剧作(包括本剧)中,问题的解决或澄清都借助于这种辩论方式。此外,萧伯纳写的台词带有莫扎特歌剧式的乐感。确切地说,他的人物不是在彼此对话,而是在演说。但某些长篇大论也给人以冗长枯燥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