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最早的姓氏来源 无论走遍天涯海角,天下的华人是一家。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早日统一,使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我们常常说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祖,同为炎黄子孙,没有理由不统一,没有理由继续分裂下去。为什说大陆人民和台湾人民同为炎黄子孙呢?如果单说大陆,也有十三亿人口,其中单是汉族就占了十二亿,这么多人口中有多少个姓氏呢?北宋编写的《百家姓》记载了四百九十二个,其实现代姓氏何止这么些,要远远超过这个数目。这么多的人口,这么多的姓氏,怎么会是同根同源同祖,怎么会是同为炎黄子孙呢?真是奇怪!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一下炎黄是怎么回事,还要了解一些别的历史知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我国古代有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帝,然后有夏、商、周三代,这五帝三代和今天的众多人口、众多的姓氏有什么关系呢?细说起来是非常有趣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看看五帝和三代的关系吧。(以下所叙史实,主要依据司马迁的《史记》而来,有出入者另加说明。) 黄帝 少典国君之子,本姓公孙,因生于姬水岸边,所以被赐姓姬;他最早被封于有熊这个地方,所以号称有熊氏;作了天子以后,经常居住在轩辕丘,所以又称轩辕氏。因其德土,土为黄色,所以称黄帝。黄帝娶西陵之女,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一个叫昌意。昌意的儿子就是颛顼,黄帝死后,颛顼继位为天子,颛顼是黄帝的孙子。颛顼死后,高辛继位为天子,高辛就是帝喾。帝喾的父亲是蟜极,蟜极的父亲是玄嚣,所以帝喾是黄帝的曾孙,是颛顼的族子。帝喾娶陈锋氏女,生了个儿子叫放勋;娶娵訾氏女,生了个儿子叫絷。帝喾崩,絷代立为天子。但絷在位时没有什么作为,所以名声不大,对后世也没有什么影响,今天我们都不记得他。絷死后,他的异母弟弟放勋被立为天子,放勋就是唐尧。所以尧是黄帝的玄孙,是颛顼的族孙。尧曾被赐姓为祁,早先的封地在陶,后迁唐,所以号称陶唐氏,也有称他为伊祁氏的。尧生了个儿子叫丹朱,丹朱不成器,未能继天子位。 黄帝娶有四个妻子,共生了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十四个儿子被赐姓,共赐了十二个姓,分别是:姬、酉、祁、己、藤、箴、任、荀、僖、姞、儇、衣。玄嚣得姓祁,所以尧姓祁。在这十二个姓中,后来比较有名的有姬、祁、己、任。 颛顼 黄帝的孙子,号青阳,意思是"有天下"。颛顼生子穷蝉,穷蝉生子敬康,敬康生子句望,句望生子桥牛,桥牛生子瞽叟。瞽叟姓妫,生子重华。因为他的眼中有双瞳仁,所以叫做重华。重华就是虞舜,因生于姚墟,所以也姓姚。虞舜是颛顼的六世孙,是黄帝的八世孙。早先被封于有虞,所以号称有虞氏。虞舜后来由于尧的禅让做了天子。虞舜生子商均,商均也不成器,也未能继天子位。 据《史记》说,鲧是颛顼的儿子,禹是鲧的儿子,这不太可信。因为禹是继舜为天子的,舜是颛顼的六世孙,而禹只是颛顼的孙子,并且鲧曾经仕舜,应该是同时代的人,还有从黄帝到虞舜这几位天子既不是父子相传,又都是高寿的,禹和他们的代系年龄相差太悬殊,所以说他不可能是颛顼的孙子。《汉书·律历志》说颛顼五代而生鲧,这种说法还是比较可靠的。但是不管怎么说,禹应该是黄帝的后裔,按班固的说法应该是黄帝的八世孙,年龄应该比虞舜小一些。 禹 是夏的始祖,被赐为夏后氏。传说禹的母亲脩己,夜间梦见流星贯穿昴星,落地后被称为神珠薏苡,吞下后怀孕而生了禹。最初给他取名文命,姓姒。因颛顼及其子孙受姓为己,所以禹也应该姓己。 颛顼还有个儿子叫称,称生了个儿子叫卷章,卷章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重黎,一个叫吴回。重黎在帝喾时官居火正,能够光融天下,很有功劳,帝喾就下命令称他为祝融。后来共工氏作乱,帝喾命重黎前去讨伐他,可是重黎没能把共工氏除尽,结果自己反而被帝喾杀掉。帝喾又任命重黎的弟弟吴回担任火正,也称为祝融。吴回生了个儿子叫陆终,陆终生有六个儿子:长子昆吾,被封于卫;次子参胡,被封于韩;三子彭祖,被封于彭;四子会人,被封于郑;五子安,被封于邾,是曹姓之先;六子季连,赐芈姓,是楚国最早的祖先。他们同为黄帝的七世孙、颛顼的五世孙。后来尽管楚人被中原称之为荆蛮,但细算起来,他们仍然是黄帝的后代。(后有专述) 颛顼的苗裔孙女脩织布的时候,见玄鸟从空中生下一卵落在地上,就拾起来吃了,后来生了个儿子叫大业,大业就是皋陶氏。大业生了个儿子叫大费,大费就是伯翳(读作yŒ,伯翳一作伯益)。大费曾经辅佐大禹治水,很有功劳,虞舜赐他姓嬴,就是嬴姓的祖先。伯翳生有两个子,一个叫大廉,为鸟俗氏,一个叫若木,以祖父的字为姓,为费氏。若木的子孙有的生活在中国有的生活在夷狄,裔孙费昌在夏桀的时候,离开了夏而归顺了商。费昌的玄孙孟戏、仲衍因佐商有世功,被封为诸侯,于是嬴姓开始显扬。费昌的又一玄孙中潏在西戎,生子蜚廉,蜚廉生子季胜,季胜生子孟增,孟增生子衡父,衡父生子造父,造父善于驾驭车马。当时周穆王西狩昆仑与西王母宴饮,东方徐偃王叛乱,造父为周穆王驾驭车马,一日千里长驱归国,及时平定了叛乱,因此得到周穆王的喜爱和赞扬,就把赵城(即河东永安县)封给了他。他的后代及族人因此也都姓赵。蜚廉还有一个儿子名叫恶来革,经女防、旁皋、太几、大骆,子孙世代相传至非子,都因为蒙受造父被封赵城的恩宠的原因也姓赵。大骆因给周孝王主持畜牧业有功,周孝王命他重新奉守嬴氏祀,所以又号称秦嬴。后传五代至秦襄公的时候,周幽王听从褒姒废了太子,立褒姒的儿子为嫡子,为博褒姒一笑,举烽火戏诸侯,多次欺骗诸侯,诸侯都背叛了他。犬戎和申侯联合伐周,杀了周幽王。襄公亲自率兵救周,作战十分卖力,立下大功。周朝为了避开犬戎之乱,迁都东至洛邑。襄公亲自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因此立下大功,平王封襄公为诸侯,把歧山以西的土地赐给了他,秦襄公从此开始得国。其后再传二十九君至秦始皇。所以,司马迁说秦始皇姓赵氏,其实秦始皇又姓嬴氏。算起来,嬴赵二姓也是黄帝的后裔。 帝喾 黄帝的曾孙,颛顼的族子,继颛顼为天子。他的次妃是有嫆氏的女儿,叫做简狄。简狄在洗澡的时候,看见玄鸟从空中坠下一卵(史书称之为乙子),就把它吞到了肚子里,因此怀孕生下了契。契因为佐禹治水有功,又因为乙子的缘故被赐子姓。世系向后传了十三世,到了成汤的时候,他打败了夏朝,成为商朝的第一代帝王。契是黄帝的玄孙,其后代自然也是黄帝的后代。 帝喾的元妃姜原,在野外见了一个巨人的大脚印,感到很稀奇,就上去踏了一下,结果怀孕生了个儿子。姜原认为这个孩子很不吉祥,就把他丢弃在小巷里。牛马从小巷里经过,都绕着走,却不践踏这个孩子;姜原又把他丢弃在河中的冰上,飞鸟都来用羽翅保护他。这时她认为这个孩子很神奇,就把他收养回来,因此取名叫做弃。弃年少做游戏的时候,就好种树、麻、菽、麦,成人后更喜欢农耕,并且有特殊的研究,能根据不同的地土,适宜种什么庄稼就种什么庄稼。在尧当政的时候,听说弃的才能,就让弃担任农师的官职,称之为后稷,别姓姬氏。世系向后传了十四世,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就是周文王。因此说弃也是黄帝的玄孙,其后代自然也是黄帝的后代。 帝尧 生了个儿子叫丹朱,丹朱不成器,舜认为,如果把天子位授给舜,那么天下人就都能得到好处,只有丹朱一个人得不到好处;如果把天子位授给丹朱,那么天下人就都得不到好处,只有丹朱一个人能得到好处,就说:我终究不能让丹朱一个人得到好处而损害天下人的好处。所以丹朱没被立为天子,帝尧却禅位给帝舜。天下诸侯都离开丹朱而朝觐舜。 帝舜 生了个儿子叫商均,商均也不成器,所以也没被立为天子,帝舜却禅位给禹。 帝禹 父亲叫做鲧。当时天下发了大水,帝舜命令鲧去治水。鲧采用的是堵截的方法,用了九年也没能把水治下去,因为堤坝垮塌,下游受害更重。帝舜认为鲧无能,就把他杀掉了。帝舜命令禹代替他的父亲鲧治水,禹一改其父亲堵截的方法为疏导的方法,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敢入,薄衣食,卑宫室,把费用全部用在治理洪水上,制定治理洪水的准绳和规矩,根据四季的变化,开通九州,疏通九道,把九泽开辟为池塘,度过天下大山,终于平息了天下洪水,继帝舜做了天子。禹有个儿子叫做启,本来禹准备禅位给东夷族首领伯夷,谁知禹死后,诸侯却立启做了天子,建立了夏朝。启杀死伯夷,家天下从此开始,禅让制度结束。自启后传十五帝,到夏桀,被商族首领成汤灭掉。 禹做了天子以后,东巡到了会稽,死在了那里,启的曾孙少康作天子的时候,把他的小儿子无余封到会稽,建立越国,让无余及其子孙后代奉守禹祀。后经二十多代传至允常,和吴王阖闾发生了战争,因此结下怨气,经常相互攻打。允常死后,他的儿子勾践继位为越王。勾践的子孙传到西汉王莽的时候,仍然被王莽封赏奉守禹祀。禹本是黄帝的玄孙,那么夏和越的后代子孙自然也就是黄帝的后代。 通过以上简单叙述,可以看出,从黄帝到颛顼(包括陆终、季连和秦、赵的先人),到帝喾(包括契和弃),到尧到舜到禹(包括夏、越),都是从黄帝这个老祖先身上传下来的,真可谓是同根同源同祖。夏、商、周三代上承五帝而来,各有自己的姓氏;下传到各代诸侯国,又分支为姓,尤其是周代诸侯分支为姓的更多,姓中有姓,就演变为今天的姓氏,这自然也应该是同根同源同祖。这样前后联系起来看,不是很有趣吗? 另外黄帝部落联盟之外,还有一个属于炎帝的部落联盟。炎帝是东夷族首领,姜姓,号称神农氏,又称太皞,传说为太阳神,故称之为炎帝。其实炎帝也是少典(国名,不是人名)国君的儿子,只是比黄帝早了七八代。其后代子孙也分支为很多姓,今天我们仍然称他为人祖爷。炎帝和黄帝合起来称之为炎黄,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