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回答约11000字,内容很干,会占用你30分钟的阅读和思考时间,不适合走马观花。 系统学习股市的目的是实现稳定盈利,那有没有一种简单易学的操作方法,可以战胜95%以上的股民?答案是肯定的。 大三上证券投资课时,我和院里的教授一起编写了一个牛熊指标,原理是利用指数的均值回归实现低买高卖。 以上证指数为例:白线下穿绿线,表示指数处于底部区域,分批买入指数基金;白线上穿红线,表示指数在高位,分批卖出。熊转牛时满仓,牛转熊时空仓看戏,买点和卖点都堪称完美。很难相信,这么简单无脑的操作,可以实现14年10倍,年化18%的收益。根据该指标,A股历史上第5次大机会近在眼前。 牛熊指标的强大之处在于其适用于全球所有指数的投资,A股熊市时可以买入其他国家的指数,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美股因为互联网泡沫破裂和次贷危机形成的两次买点清晰可见,现在仍然属于强势阶段。 德国DAX和美股的买点差不多。 09年买入香港恒生指数,15年卖出翻了接近3倍。 巴黎CAC最近的买点在2012年,最高翻一倍,表现一般。 2013年投资经济萎靡的日本,3年能赚2.5倍。 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在2016年提供了一个三年翻三倍的机会。 最保守估计,利用牛熊指标可以实现10%-15%的年化收益率,目前还没有失败记录,轻松打败95%以上的投资者。 需要注意的是,牛熊指标是捕捉指数月线级别大机会的神器,但时间周期缩小到周线或日线,准确率就会下降,而且无法预测个股的走势。 牛熊指标对新手来说如获至宝,有了它你甚至可以不用再学习其他任何关于投资的知识。如果你对10%-15%的年化收益率感到满意,可以私我免费领取该指标。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No no no,好戏才刚刚开始。以下内容针对想继续提高稳定收益率的投资者。 炒股获胜的关键,并不在于是否能找到好股或能否坚定持有。这个关键是买入前就知道的,如果我不知道它,不会买入一股。为什么大部分人投身股海都不赚钱?那是因为他们只想着赚钱了。当一个人专注于自己思路是否正确而不是想着赚钱时,盈利自然就会到来。 ——引自一位二十五年一万倍的大牛 什么是炒股的正确思路?这个问题,我思考了整整10年。 01. 探索:初识股市信息链 不管什么门派,只有低买高卖才能赚钱。 股价横着走时,只有做波段才可能实现低买高卖,盈利概率50%左右; 股价向下走时,即使做波段也很难做到低买高卖,盈利概率20%左右; 股价向上走时,做波段实现低买高卖的概率在80%左右,而长期持有盈利的概率是100%。 所以,低买高卖的关键是在买入前就要确信这支股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走势是向上的。 不管如何操纵,只有买方多于卖方价格才会上涨,买卖的行为都是因为预期,而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影响不同群体的预期。 市场上极少数牛人因为某种原因对某个公司的利好消息先知先觉,抄底买入。接着,一些机构也知道了该利好消息,大举买入,股价开始上涨。最后,处于信息链最末端的散户由于赚钱效应跟风买入,股价猛涨,直到越过临界点,潮水退去。 不同信息激起的涟漪大小不同,持续时间也不一样。庄家炒作类的资金博弈可以让一支股票连续十天涨停;化工厂爆炸类的突发事件可以让一支股票一个月翻倍;非洲猪瘟对行业的影响可以让一支股票半年四倍;市场偏见+业绩持续超预期增长可以让一支股票四年十倍。 如何在买入之前就知道一定能涨以及持续多长时间?你必须想办法让自己位于信息链的上游并弄清楚驱动预期的原因。位于信息链的上游并不单纯指最早获知该信息,而是最早正确地判断该信息会引起什么结果。举个例子,"8月29日多家银行宣布收紧房地产开发贷额度,未来还有进一步减少的可能"。如果你是市场上最早得知该信息的人,你会怎么做?绝大多数股民认为房企融资承压是国家打压地产的表现,应该赶紧清仓地产股;少部分投资者会多想一层,融资收紧对地产中的国企央企来说无关痛痒,正好加仓捡漏;极个别的牛人经过深度思考后认为,表面上的打压只是做给老百姓看的,实则是维稳,融资收紧会加速滥竽充数的小型房企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后,对有真正核心竞争力的头部房企反而是利好,应该重仓买入。对于同一条信息,处于信息链不同位置的人往往得出南辕北辙的结论。 信息传播时间越短,对你处在信息链的位置要求越高,也越难把握。总的来说,难度系数依次递减:题材炒作>事件驱动>周期拐点>业绩成长。绝大多数散户一直都处于信息链的末端而不自知,他们看到的永远都是已经成为过去式的历史,听到的信息是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所以没有办法对未来做出靠谱的预测。很多人也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去判断企业3年的业绩,迫不得已只能听消息追热点猜价格,买入前带有侥幸心理,买入后情绪随着股价上蹿下跳。在股市里有一种幻觉,看着某只牛股45度斜向上的K线仿佛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个亿:早知道就卖房加杠杆all in了。这种幻觉吸引着无数怀揣轻松赚钱梦想的人前赴后继地涌入这个市场。但是,如果你只能看到已经发生了的事情,那永远也无法确定下一个大机会在哪里。 当我悟出股市进阶之道便是不断向信息链上游靠近的过程后,便开始废寝忘食地恶补金融知识,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成为最靠近信息源的极少数牛人之一。由于我本科学校的缘故,可以通过导师和校友群接触到国内外一些私募的基金经理和职业投资人,我也经常向他们请教自己对炒股的困惑。 我相信认真研究过股票的人会发现,炒股真的很难,甚至比做实业还难。其中一点难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基金经理拥有专业的研究团队,可以对几乎所有行业进行广泛覆盖。但令他们非常头疼的是团队精力分散缺乏专注和深度,而且大多数研究员容易陷在数据中不能自拔,写的研究报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基金经理的判断决策产生误导。而职业投资人通过对某个公司的长期跟踪研究,对其经营规律的理解和内涵价值的把握可能远超大多数机构研究员。但他们很难有机会和公司高管进行一对一交流,而且因为投入了很多心血,非常容易爱上自己深入研究的股票,无视一切利空。 当我发现基金经理和职业投资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圈子,很少有交集时,我知道我的机会来了。 职业投资人分享研究成果,基金经理做进一步的公司调研,我利用人脉关系搭建中间的桥梁。职业投资人多了一份保障,基金经理的工作变得更高效,而我,从信息链的5环进入了1.5环。大家各取所需。 02. 曙光:发明六步稳赚法 上述模式看似简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改进,我渐渐形成了自己稳定的操盘体系,我称之为六步稳赚法。 第一步:筛选信息源 我的绝大多数关键信息都来自于基金经理和职业投资人,他们是我的信息源,所以,信息源的质量决定了我操盘体系的生死。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淘汰优化,现在我的信息源稳定在30个左右。包括美国某私募大中华片区的投资总监,多年入选全球20位最佳基金经理、国内前20的私募创始人、擅长做成长股的职业投资人、专门研究周期股的职业投资人,也包括开篇那位25年一万倍的大牛。 判断信息源质量的第一标准是:这个人是否有十年以上稳定的实盘战绩?三五年太短,很可能是运气使然。这条标准可以直接过滤掉绝大多数自己身边的股神、股评节目的专家、网上论坛的大V。 除了投资能力,我还会通过长期的跟踪,考察信息源的人品、情绪稳定性和言行一致性。股市是一面镜子,人性的一切弱点都会暴露无疑。没有致命的弱点才能减少暴雷的风险。学股之路亦是修行之路。 再一次强调,信息源的质量必须很高,投资能力和人品缺一不可。 做好筛选信息源,可以让你进入信息链的4环,过滤掉市场中95%的无效噪音,大大提高成功率,至少不会亏钱了。 第二步:筛选信息 即使再牛的人也会发表偏激的言论,业绩再辉煌的投资者也会犯错,不管多么理性的人也有冲动的时刻。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无脑跟随,无异于乌合之众。读完基金经理和职业投资人的研究报告,我会问自己:他的结论是什么?他是如何论证该结论的?符合逻辑和常识吗?反方观点是怎样的?通过系统的思考就能大致判断这份报告价值几何。 因为大多数报告价值有限,所以必须输入足够多的信息量。我现在保持每天阅读10万字以上优质信息的习惯。 做好筛选信息,可以让你进入信息链的3环,持仓分散在10-15支百里挑一的标的上,年化收益率超过基金经理的平均水平。 第三步:筛选标的 持股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由于各种外部原因导致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回撤20%是家常便饭。如果对持有标的不能做到了如指掌,很可能因为恐惧就会中途下车,错过目的地最精彩的风景。所以,在买入前必须做足功课,首先需要明确按照什么逻辑去做。 对于价值股,需要估算其内在价值和现在的价格之间是否存在足够的安全边际:企业低估体现在什么地方?(PE处于历史低点、破净、现金超过市值、已经从高点回撤了50%都不能作为买入依据)低估的原因是什么?影响估值的因素消失的概率有多大?如果市场迟迟不能对企业的低估进行纠偏,公司有派息能力和持续派息的意愿么? 对于成长股,最重要的是判断业绩高速增长的确定性:行业赛道和竞争格局如何?企业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市场现在是乐观还是悲观,原因是什么?驱动预期的因素是什么?能否估算未来三年的净利润增速?确定性有多大? 对于周期股,必须定量测算供需失衡形成的价格拐点:价格弹性和业绩弹性是否足够?量化供需缺口的持续时间有多久?目前处于周期的什么阶段?景气周期是否已经接近高点?产品价格确认反转后,按周期高点的价格计算估值是否已经接近合理? 最重要的是做好交叉验证,当多个信息源同时看好一个标的,他们的研究结果又可以回答以上所有问题,而且我也很清楚反方观点为什么是片面的,这时建仓的胜率在9成以上。只要标的的大逻辑没变,一切外部因素通通可以忽略,只抓主要矛盾。 对待标的必须高标准高要求,盈亏比大于10,确定性大于80%的标的才值得买入。在关键问题上有一点瑕疵或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宁可错过,也不做错。对于自己的重仓股,如果做不到越跌越开心,越跌越加仓,说明确定性不够,一股也不要买。 做好筛选标的,可以让你进入信息链的2环,持股集中在5-8支千里挑一的标的上,达到国内顶级私募的水平。 第四步:分批建仓 通过前三步筛选出的标的,未来长期走势(周期股半年,成长股、价值股三年)极大概率是向上的。但谁也没法保证买入后股价不会跌破成本价,有可能遇到买入后被套几个月的极端情况。虽然短期被套不影响最终大局,但人总是想买在更低点,所以建仓时不要一次性把子弹打光。设立一个区间定投是不错的办法。 第五步:持续跟踪 为什么只有一个代码还是赢不了?因为代码是静态的,公司的发展是动态的。对标的缺乏持续的跟踪,要么不敢买要么拿不住。 公司在成长过程中像人一样也会生病,再优秀的企业也不可能永葆青春,我们需要判断它得的是普通感冒还是肝癌晚期。持续跟踪就是给标的做定期体检,防微杜渐。 我在做持续跟踪时会考察几个方面:买入标的时的大逻辑还存在么?企业的主要矛盾在边际改善还是恶化?目前的概率和赔率还值得持有么?有没有性价比更佳的标的? 如果诊断结果为流行性感冒,得病原因是国家出台了一项看似打压实则维稳的政策,市场再悲观也不卖,感冒死人的概率极低。如果诊断结果为血液异常,得病原因是公司盈利增长和现金流存在过度美化嫌疑,市场再乐观也得卖,血液异常可能是癌症的前兆。当然最后也许是虚惊一场,也许是癌症早期死里逃生,但承担这种风险并不明智。 做好持续跟踪,可以让你进入信息链的1.5环,对标的的现状始终了然于心,将风险降到最低,达到投资收益三年翻倍的水平。 第六步:分批卖出 当股价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价位后,或发现了性价比更高的标的,就要开始分批卖出。客观上,任何一支股票都有一个阶段顶,但是只能事后验证。寻找客观的阶段顶和想买在最低点一样,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真正的卖点是在买入前就知道的,它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精确的数字。这个区间需要在持续跟踪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当股价达到区间下限时,卖30%;达到区间中枢时,卖50%;剩下的20%可以在价格达到区间上限时卖掉,也可以去搏一把客观的阶段顶,纯属娱乐。 03. 实战:六步稳赚法案例 从13年入市至今,我利用六步稳赚法先后挖掘出的标的如下表: 19年重仓的3支标的就不放上来了,估计也是4-5倍股。挑最近卖出的牧原股份简单讲讲完整的操作过程。这是整篇内容中最硬核的部分,需要反复读才能消化。牧原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很少有标的会同时运用成长、价值和周期三种逻辑去做。 17年6月,一位职业投资人跟我分享了一份关于养猪行业的研究报告。 首先需要搞清楚养猪行业周期性的由来。 中国有5000万个养猪场,50头以下的零散农户占到了4800万家。当猪肉供不应求时,生猪价格就会上涨。由于谁也不知道总的需求缺口有多大,于是大家一股脑都去补栏后备母猪。一年后生猪出栏量大大超出总需求,猪价跌至成本线以下,养的越多亏得越多。扛不住的农户开始淘汰能繁母猪,直到出栏量低于市场需求,猪价回升,新一轮的周期开始。 一轮完整的猪周期大概持续4年,本质上是由养殖户分散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由于从能繁母猪到商品猪有10个月的时间,所以可以根据能繁母猪的数量变动提前预判猪价走势。 按照周期股的逻辑,当时猪价已经跌至成本线附近,处于从14年开始的猪周期的中后期,但新一轮周期的催化剂还没有出现,所以不能按照周期股的逻辑去做。 再看成长股的逻辑,首先研究行业赛道和竞争格局。 国内一年消费约7亿头猪,每头猪1500-2000元。当时,年销售额超过万亿的行业屈指可数,高达天际的行业上限为成长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中国养猪行业还处于原始社会,小户散养约占一半市场份额。老大温氏股份仅仅只有不到3%的市场占有率,暂居第二的牧原股份连1%都不到。参考经济发展规律以及国外经验,行业必然走向高度集中。 第一,随着城市化推进,农村人口减少。小户散养面临着抗风险能力弱、养猪成本高、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的天然劣势,必将逐渐退出市场,只剩下标准化养殖的大公司。 第二,美国也是养猪大国,年产约1亿头。经过30年的发展,美国已经走过了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目前行业第一市占率约17%。 第三,国内养猪还没有绝对的龙头,加上行业空间大,正是低成本抢地盘的大好时机。 可以预见,十年后极有可能出现市占率10%的公司,年产约7000万头猪,年均盈利300亿左右,届时市值会高达4000亿元以上。 该职业投资人认为牧原最终会胜出。温氏采用农户合作模式,而牧原是高自动化自繁自养,这两种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长期成长性的差异。温氏和农户合作,必然会有更高的养猪成本,而且异地扩张时会遇到文化、养猪人水平等一系列与人有关的问题,很难快速解决,远远不如牧原标准化扩张的速度快。在自动化养猪以及效率上,牧原大幅领先温氏,预计6-7年后,牧原在养猪规模上就会超过温氏,成为行业第一。 最后来看价值股的逻辑。 国内养猪行业还是大周期(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以后会变为小周期),市场担心猪价在跌破成本线以后继续下滑会严重影响牧原的业绩,所以只给了10倍市盈率的超悲观预期。这种低估有其合理性。 但是,如果按照成长股和价值股的逻辑去操作,持有时间跨越下一个景气周期,就可以大幅简化估值模型,用周期平均值这个已知量去估算企业盈利情况。所以,只要持有3年以上,周期因素对估值的影响大概率会消失。 至此,价值逻辑闭环已经形成,但是成长逻辑还缺乏确定性。于是,我找到了一位经常合作的基金经理,让他帮忙做进一步的调研。 两周后,他和手下的研究员经过和牧原高管私下交流以及实地走访调查得出了两个结论: 第一,牧原的扩张速度非常快,未来三年增速在30%以上。16年出栏量300万头,17年700万头,18年1000万头,19年公司内部目标是1400万头。 第二,牧原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行业内最高的自动化程度实现的最低生产成本。低成本带来了成长与盈利的互补,即盈利低时成长快,盈利高时储备厚。行业不好时,别人亏损,公司仍盈利或亏损最小。一轮周期下来的必然结果就是亏损的退出,公司占有退出者的份额;行业好时,公司盈利更多,可以储备资源用于新一轮的扩张,从而在长期击败对手。简而言之,最低成本是最高成长的最佳保障。 成长逻辑的最后两块拼图找到以后,就可以进行定量估值了。 保守按2020年出栏1500万头猪估算,整周期看生猪均价约为15元/公斤,牧原的成本为11.4元/公斤,全周期看每头猪的盈利约为360元,届时公司盈利在50亿元以上。随着市场认识到公司的成长性(即使1500万头猪,市占率也只有2%多一点),给予20-30倍市盈率,PEG回到1,公司市值在1000-1500亿元,对比当前300亿市值,实现3年3-5倍的回报。综合评判之后,我认为此时买入牧原胜率在9成左右,开始分批建仓。 之后猪肉价格从13元/公斤逐渐反弹至15元/公斤,直到18年春节急转直下。注意,如果当初买入时是按照周期逻辑,此时就应该清仓了,股价已经翻倍。 18年5月,猪肉价格跌到了9元/公斤,股价最大回撤达40%。由于猪价波动在预料之中,成长和价值的逻辑还没有呈现,所以持股不动。 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爆发,新一轮猪周期的催化剂出现。8月底,温氏股份提前整个板块开始上涨。 18年11月,疫情的严峻程度超出预期。在和一位对周期股颇有研究的职业投资人深入交流后,我意识到19年猪肉股的核心矛盾重新回到了周期逻辑,关注点从长期业绩增长转向短期业绩弹性(猪价涨一倍,企业业绩短期可能翻几十倍)以及价格拐点的形成时间(股价一般先于猪肉价格开始上涨)。11月底少量买入该职业投资人重点推荐的正邦科技,考虑到安全性,牧原股份的仓位不变。 19年1月,中国养猪人最黑暗的日子,东三省猪价跌至8元/公斤,一头猪赔400-500元。全国总产能去化接近10%。2月,猪价开始触底反弹,养猪板块启动了为期近半年的疯狂盛宴。根据能繁母猪和商品猪的出清速度和存量,估计供需缺口将持续两年以上,生猪价格将上涨至25元/公斤以上。 19年8月,生猪存栏量及能繁母猪同比下降超过30%,生猪价格突破26元/公斤。考虑到短期内涨幅巨大,继续持有赔率概率不占优势,而且已经挖掘出了其他性价比更高的标的,故清仓牧原股份及正邦科技。 持有牧原股份整整两年,获得了5倍的收益。意料之中的是牧原迟早会达到1500亿市值,意料之外的是非洲猪瘟改变了市场对养猪行业的估值体系,提前释放了牧原的潜力。 我认为这支标的操作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根据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始终关注市场当前的演绎阶段和企业的主要矛盾,灵活转换持股逻辑,既赚企业成长的钱,又赚市场情绪波动的钱。 所以,研究的足够深才敢买,做好持续跟踪才拿的住。 04. 蜕变:无视波动心中无股 六步稳赚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每一步都严格执行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它能让你不被短期的资金博弈所迷惑,体验站在信息链顶端一览众山小的快感。曾经认为C浪杀跌、主力出逃、政策打压、董秘减持形成的卖点现在看全是买点;曾经认为KDJ金叉、成交量大增、热点题材、筹码集中形成的买点现在看全是卖点。这感觉就像一个活在二维世界的生物进入三维世界之后,发现自己之前的世界观完全被颠覆了。 处于信息链末端的散户认为股市是被大资金操纵的赌场,风险极大,他们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来博取高于理财的收益。他们是对的,因为他们不能实现稳定的盈利,也无法甄别机会与陷阱。 处于信息链上游的牛人认为股市是一个数字游戏,风险因个股所处的阶段不同而变化,他们只选择在赔率和概率都有利的时候入场。他们也是对的,因为他们从来不靠承担更大的风险来实现三年翻倍的收益。 严格意义上来说,风险分为本金永久性损失的风险和短期价格波动的风险。牛人对本金永久性损失的风险唯恐避之不及,对短期价格波动的风险选择视而不见,散户正好相反。处于信息链的不同位置对风险的感知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导致对手盘操作完全相反的根本原因。想靠承担本金永久性损失的风险来提高收益的想法就跟419想不戴套提升快感一样可怕。 "富贵险中求"这种观念是极其危险的。乐视和比特币都是传统意义上的高风险高收益投机标的,因为其包含极大的本金永久性损失风险。即使老孙、李笑来是你的信息源,也只适合小仓位参与,纯属娱乐。如果重仓参与投机标的,用小概率搏高赔率,运气好可能一年十倍,但参与次数多了注定悲剧,这就是常识。真正能改变命运的一定是确定性高的重仓股,必须严格执行六步稳赚法的每个环节才能在低风险的前提下实现高收益,特别是当资金达到了一定量级,更应该遵循"富贵稳中求"。 炒股本质上是一个概率与预期的游戏,一次短期的胜利在股市里没有任何意义,只要操作思路偏离了炒股的本质,浮盈迟早都会吐回去。炒股要想长胜,在提升自己信息链位置的前提下,必须学会放弃自己不懂、确定性不高的"机会"。 炒股如棋,不得贪胜,这里说的不是要及时止盈,而是不要想着利润最大化。当你试图索取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东西时,失败便已经注定了。真正的短线高手非常清楚自己在投机,有一整套必须严格遵守的纪律。专业的投机者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做出决策,心理压力巨大。他们对于临界点的把握和融入血液刻在骨子里的概率赔率思维是通过无数次爆仓交了上百万学费才换来的。而处于信息链末端的散户不是在赌博,只是在送钱而已。即使位于信息链的上游,依然需要敬畏市场,首先承认自己"很笨",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刚开始研究股市时,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凭什么我不是韭菜?现在我已经能清楚地回答这个问题。学股7年,我建立起了四种核心能力: 筛选信息源的能力:圈子质量、识人的眼光、心理学常识 筛选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客观冷静的性格 筛选标的的能力:投资的基础知识与理念、不同行业的估值模型、概率赔率思维 持续跟踪的能力:对市场和人性的深刻理解、有精力调研搜集情报、逆人性的平衡思维 这四种核心能力就是六步稳赚法的精髓。在我的操盘体系里,买入和卖出时点相对而言没有那么重要,所以自带容错机制。 当你面对市场的潮起潮落,可以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时,就已经进入了炒股稳赚不赔的境界。 股市是一个混沌系统,任何个人的任何结论都可能是片面的。我能够实现稳定盈利的背后是靠着30位相互独立的顶尖高手组成的超级大脑。 我最近写了一篇长文,集七年投资经验之大成,详细的阐述了我的财富哲学:创造财富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人类创造财富的速度在这200年里呈指数级增长?为什么前端+后端模式是实现财务自由的最佳方式?为什么股票投资是所有后端中收益最高的?为什么要坚定做多中国?为什么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国股市即将迎来黄金时代?19年我重仓的3支标的的逻辑是什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我免费领取。 术的层面说完了,最后谈谈投资的道。 每个周末,我通常都会在家看一整天书。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地板上,窗外偶尔传来一阵清脆的鸟鸣,我的思绪沉浸在文字里,被利弗莫尔的自律和芒格的理性所深深折服。那种快乐,简单,纯粹,却无人可以分享。 这些年,我看遍了所有关于炒股的经典书籍,光笔记就50多万字。很多看似简单的道理只有在实践中慢慢深入骨髓变成本能才算真正掌握。 除了勤奋,炒股也需要天赋和悟性。每当遇到困惑,我总想找到问题背后的答案。我的一生都在寻找真相:人性的真相、教育的真相、婚姻的真相、阶级的真相......现在我明白人们眼中的世界只是地图不是真相,人们的评价体系只是虚构故事不是客观真理。但是,我可以在每一条信息链上不断向上游靠近,不断去伪存真,无限逼近世界的真相。也许,我追求的东西叫做智慧。 我很早就意识到我是一个无法欺骗自己的人。时间是个人的终极资源,OK,那我就不碰任何网游,社交软件只用关闭朋友圈的微信,豆瓣8分以下的电影8.5分以下的书9分以下的剧统统不看。炒股高确定性比高赔率更重要,OK,那我设立足够的安全边际,不见兔子不撒鹰,确定性低于80%的标的一手也不买,单一个股仓位占比不超过30%,拒绝杠杆,放弃波段。 坚持做正确的事有时是极难的。首先,你要通过学习牛人的经验达到信息链的上游,然后才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事。其次,你需要在看到成果前不断实践试错。最难的是,当全世界都反对你的时候还能做到冷静客观,理性权衡多方观点。如果自己错了,马上认错才是第一流的输家。如果你比所有人更清楚风险和收益的关系,就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判断。炒股如此,人生亦然。 我喜欢坐地铁,因为可以从车头走到车尾观察人们的行为。50%的人拿着手机看剧打游戏刷刷刷,40%的人什么也不做焦急地等待着地铁到站,5%的人在阅读没有图片的文字,走近一看,大多是穿越玄幻小说。偶尔碰到几个在地铁上写作业背单词的中学生,希望他们毕业后还能保持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马化腾帮助吃瓜群众更好地打发时间,罗振宇帮助中产阶级更好地缓解焦虑,你付出的除了金钱,还有你最宝贵也是唯一的筹码——注意力。 想要摆脱阶级的束缚,就必须对自己的现状100%地负责,不找任何借口,小心翼翼躲避上游为你精心设计的一个又一个陷阱。你只有见上游之所见,思上游之所思,假以时日,才能秒杀大多数拜金女那狂傲的自尊心和宝马里的眼泪。 所有股民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靠炒股实现财务自由。从此,你再也不需要为了工资条上的数字和所谓的职业发展做任何卑躬屈膝强颜欢笑的事,你再也不会因为领导的脸色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再也没有人可以对你指手画脚呼来喝去。命运,第一次完全握在自己手里的感觉,真好。你将有大把的时间健身、阅读、旅行、陪伴家人,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躺在金色的沙滩上,面对着碧海蓝天,轻轻点击一下屏幕,一笔交易的获利超过你前任大领导一年累死累活的收入。这一刻,你对自由的领悟一点也不逊于越狱成功的肖申克。 所有成功都需要付出代价,越大的成功需要做出越大的牺牲。实现财务自由这个终极梦想并非遥不可及,但它的代价是什么呢?答案是逆人性带来的痛苦。你已经知道了,炒股有两道绕不过去的坎: 1.确保自己位于股市信息链的上游 2.知行合一,保持一种不争的平静心态 除了阅读和思考我实在想不出第二条捷径可以快速提高你在股市信息链上的位置,但我身边95%的人自从走出校园后就再也没有读过五万字以上的"长篇"大论。如果你无法从阅读和思考中获得快乐,你很难逼自己放下手中的手机忍受几个小时没有图片和声音刺激的孤独时光。 如果说第一点虽然不易,但好歹还有章可循,那第二点就像哲学一样难以言说,无法传授。如果你对于人性、自然、宇宙、智慧没有一点好奇心和求知欲,你不可能去学习人类误判心理学和黑猩猩的政治,更不可能去实践老子的合道和佛学的冥想。对炒股而言,不了解人脑的运行机理你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清楚市场经济下各政体的优劣你就很难坚定做多中国,不通过正心修身以及研究历史来提高自己的大局观你就很难拿的住一支十倍股。 只做到第一点也能赚钱,通常还能赚大钱赚快钱,但如果不能及时金盆洗手或改变投资风格,早晚会因为过度自信损失惨重。关键问题在于没人知道何时是及时,这是古今中外无数英雄豪杰"竞折腰"的原因。 只做到第二点并不能赚钱,但能获得持久的幸福感。 只有把第一点和第二点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财务自由和心灵自由。自由更多是一个人生境界的问题,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心要我心光明(知道自己要什么以及为什么要),欲要浩然光大(了解并承认自己的欲望),矩得依靠人生经验去自我探寻(认识自己的性格、价值观、优劣势,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为了做到以上两点,你需要高度自律快速认错绝不欺骗自己,做决策时丝毫不受个人利害、好恶的影响,你需要在买入前做大量的功课和调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冥思苦想一个星期,你需要远离喧嚣远离人群,忍受长期无人交流不被理解与世界为敌的孤寂。这就是你躺在沙滩上还能挣钱的代价。 大多数人只想享受财务自由的结果,却不愿意承受逆人性带来的痛苦。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希望这篇费时一个月的回答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