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 垂钓,那是很遥远的事了。记得孩提的时候,三哥有一把很好的渔具,杆很直,很软,钩很小,钓的鱼也很多,当时很羡慕,也很崇拜哥哥。哥每次钓鱼的时候总带着我,却从不让我摸他的鱼杆,等我读小学三年的时候,哥到供销社花一元钱给我买了一个鱼杆,虽然没有哥的鱼杆好(稍很粗,不柔软),但还是很满意,高兴的跳了起来。哥还给我配上了鱼线和钩,不管怎么样,也可以钓鱼了。 从那以后,我对钓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钓的鱼一次比一次多。那个年代学习不紧张,作业也很少,几乎放学后的任务就是钓鱼。家乡有一块地很肥沃,有2亩地大小,庄稼长的很壮很葱绿,土是很黑很黑的土质,土里面的蚯蚓很大,哥每次带着我去那挖蚯蚓,总是偷偷的,生怕人家看到,因为破坏庄稼地的罪名很大的。尽管如此,庄稼地也还是被钓鱼的孩子们挖的面目全非,可那庄稼仍然长的很茂盛。大人每天都在驱赶着我们这些淘气的孩子,一点办法也没有。 黑土里的蚯蚓见水时间长了就会失去韧性,哥想了个办法,把蚯蚓放入黄泥里养着,蚯蚓的身体就变的很有弹性了,鱼饵在水里很长的时间,鱼也喜欢咬,现在想起来也是一件小发明。家乡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有大河和泡子,钓不同的鱼就要用不同的鱼饵。在泡子里钓鱼主要用蚯蚓,钓的是鲫鱼、鲶鱼、柳根鱼;在大河里主要是用玉米虫、蜜蜂卵,钓的是白漂鱼和沙古鲁。对这些很古老的钓鱼技艺,现在很难忘掉了。 垂钓需要有很好忍耐力和观察力,需要选择下钩的地点,掌握好鱼觅食的时间。同时季节的变化也要注意,鱼漂的深浅要不断的调整,这样你才能钓到很多的鱼。在AP案件的书中看到过一句钓鱼秘诀:"春浅夏深秋靠边"。我仔细的研究过,很有道理,也一直按这个规律钓鱼的。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当时肉是供应的,每年的过节才能买到很少的肉,我和三哥每年钓的鱼就全当我们家的肉了,小的时候鱼很多,钓的多了吃不了的,就用盐淹上晒成鱼干,用油煎着吃。可能是和鱼接触的时间长了,到现在也不怎么喜欢吃鱼。 当下的垂钓已经很先进了,鱼却很少了。从吃鱼的想法到如今钓鱼的休闲理念的转变,从一个视角,诠释了一个时代的跨越。现在的渔具好的了不得,各式各样的,见都没见过,钓鱼也职业化了,有了钓鱼协会,但钓鱼的场所也很固定了,现在的钓鱼要到度假村才有的钓。钓上来的鱼要花比市场的价格高很多的钱,才能拿回家,想起来很亏吧,但人们还是喜欢去,正所谓不是钓鱼是钓出愉悦的心情。 当我们把垂钓的外衣剥下来,从深层的意境中去寻觅一份自我定位的时候,忽然发现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原来是那么的贫瘠和脆弱,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追求的目标却变的很渺茫,人也变的很浮躁,很难静下心来感受一份自然赋予我们最原始的乐趣。 有的时候觉得垂钓真的是一份浪漫,一份宁静,一份观心问极的顿悟。一段鱼线的抛出便是等待与鱼的交流,或许是心的潜入和心境的浮出,更是自我生活的搏弈。 垂钓不仅仅是在水里,更在我的心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