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关于惊悸不寐,黄元御、张仲景、张锡纯,这三位中医"大家"的治法,"方"、"药"虽不同,"理"、"法"却相似。 我在无意中发现了这一秘密,现在分享给你。 惊悸不寐,常常在中医典籍中同时出现,你是否真正搞明白"惊悸不寐"的意思了哪? 实际上,惊悸不寐,讲的是三个病症——惊、悸、不寐。 1、惊,指的是无故自惊之症。 《素灵微蕴》有文:五情之发,在肾为恐,在胆为惊。 胆以甲木而化相火,随胃土下行而温肾水,相火蛰于肾水之中,于是,肾水温暖则不恐,胆木根深则不惊。倘若平日脾湿胃逆,相火之下蛰不秘,那么,一遇非常之事,动其神志,则胆木上拔而惊生,肾水下沦而恐作。 所以惊、恐常常兼作,一般来说,只惊不恐者,其病尚轻,惊恐兼作者,其病较重。 2、悸,指的是跳动不宁之症。心跳不宁称心悸,脐下搏动称脐下悸。 我翻了翻《伤寒论》,发现书中记载的人体之悸症,大约只有两种,一种是心下悸,另一种是脐下悸。 《伤寒悬解》有文:风木郁动,是以振悸。枝叶不宁,则悸在心下,根本不安,则悸在脐间,脐下振悸,根本撼摇,则奔豚欲作矣。 所以心下悸者,其病尚轻,脐下悸者,其病较重。我们通常说的是惊悸之"悸",指的是心下悸,有些医书中亦称之为心悸。 3、不寐,指的是无法正常入睡,即我们今日常说的"失眠"。 不寐之症,常常与惊、悸之症同时发作,三者的病因原本相同,皆是脾湿胃逆,胆木不降。 黄元御、张仲景、张锡纯,这三位大医,均有治疗"惊悸不寐"的方剂,遗留于世。 令人意外的是,我最近发现,这三位大医的治法,多有"相似"之处,下面让我来解释一下。 黄元御《四圣心源》金鼎汤,治惊悸不寐。 甘草 二钱 茯苓 三钱 半夏 三钱 桂枝 三钱 芍药 三钱 龙骨 二钱 牡蛎 三钱 惊悸之证,脾湿胃逆,黄元御用茯苓去湿、半夏降胃以治之;肾中之相火无法蛰藏,黄元御用龙骨、牡蛎藏精聚神,以蛰阳根;足少阳胆火上逆,黄元御用芍药敛胆,兼用桂枝达肝。 此方之不足者,约有三处。一、惊悸之症,因足少阳胆火上逆,常有上热之症,而桂枝辛、温,上焦有热者恒不宜用;二、今日药房中之半夏,用之化痰尚可,用之降胃,则力不足也;三、龙骨、牡蛎虽能藏精聚神,以蛰阳根,然而,黄元御只用两、三钱,据我所知,此药量不足于胜病,此三也。 张仲景《金匮要略》酸枣汤,治虚劳虚烦不得眠。 酸枣仁 二升 知母 二两 芎穹(川穹) 二两 甘草 一两 茯苓 二两 酸枣仁,生用泻胆热多眠,熟用补胆虚不寐,凡惊悸不寐之症,多宜用之,张仲景用之以收敛胆火。(注:施今墨对药中,有生酸枣仁、炒酸枣仁同用者,你可以借鉴一下) 《长沙药解》有文:枣仁酸收之性,敛摄神魂,善安眠睡。而收令太过,颇滞中气,脾胃不旺,饮食难消者,当与建中燥土、疏木达郁之品并用,不然土木皆郁,腹胀吞酸之病作矣。 此方中之建中燥土者,甘草、茯苓也,疏木达郁者,芎穹(川穹)也。至于知母,其苦寒之性,专清心肺而除烦躁,仲景用之,以泻上焦之热也。 此方之不足者,约有两处。一、无龙骨、牡蛎,若病人肾气太虚,阳根不蛰,则宜酌情兼用;二、凡惊悸上焦有热者,心血多亏,若酌情兼用补血之药,则退热速也。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安魄汤,治心中气血虚损,兼心下停有痰饮,致惊悸不寐。 龙眼肉 六钱 酸枣仁炒捣 四钱 生龙骨捣末 五钱 生牡蛎 捣末五钱 清半夏 三钱 茯苓片 三钱 生赫石轧细 四钱 张锡纯用龙眼肉以补心血、滋肝木、清风燥,酸枣仁以敛心气,龙骨、牡蛎以安魂魄,清半夏、茯苓以清痰饮,赭石以导引心阳下潜,使之归藏于阴。 鉴于药房中的清半夏,化痰之力尚可,降胃之力不足,所以张锡纯兼用生赫石降胃,引人体之气机下行,这一点,你可以借鉴一下。 你发现了吗?这三位医家的治法,有相似之处,大概可分为两个方面:1、三方皆有茯苓,心悸者,心病也,五行之中,水能克火,痰饮即水也,是以心悸者,茯苓为必用之药,半夏虽能化痰,却不能治水也;2、三方皆有疏肝敛胆之药,惊者,胆木上逆也,不寐者,胆胃上逆也,是以惊恐不寐者,疏肝敛胆之药必用也。 这些相似之处,可能正是你需要特别注意的"秘密",我把它写出来,希望它能对你有用。 ——完—— 作者【梓金】简介:本人是黄元御的粉丝,四圣心源的爱好者,专注于分享学习四圣心源的心得。 以上内容来源于公众号:【四圣心源学习社】,喜欢的话,赶紧关注一下吧! 欢迎转载、分享这篇文章!